第234章 《人物》专访
作者:更新太慢自己来   一等风光最新章节     
    凌平接到专访请求后,也没摆什么架子,十分客气地答应了央视的要求。
    而且今儿一清早就到了录影棚,表现的非常积极,此时刚好化完了妆,就坐在休息室里眯觉。
    朱俊作为东道主,拿到采访大纲后,便也顺道进来打个招呼,随便聊几句。
    04年的朱俊看上去有些清秀,远不像后世那么富态,顶着一头微卷的头发,透出央视主持人特有的精明与睿智。
    而且一聊起来,确实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彼此便也有了几分相谈甚欢的感觉。
    恰好专访是临时决定的,任务比较急,所以节目大纲也没怎么提炼,这会儿两人刚好可以稍微讨论讨论。
    其实整个的问题并不复杂,大概可以分成三块: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凌平无所谓,凡事皆可说,无非将其中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给划去,比如曾经京城参赛的事,自然心照不宣,一笔带过。
    可朱军就有些犯愁了,因为这小子一路走来的经历实在太顺,事业线讲出去跟爽文男主一样,老百姓估计都不见得会相信。
    而央视采访主打的就是一个真实,要让观众以为两人故意搞剧本,那肯定是不行。
    若重点突出生活经历,比重难免失衡,内容也会枯燥,更找不到什么爆点。
    节目都要收视率的,所以真是个麻烦的事情。
    最终经过数次探讨,两人终于商定,事业内容可以搞一点春秋笔法,稍微问几个争议性问题,算是为本次采访定下了基调。
    大约到了十点钟左右,工作人员过来通知,内景布置完毕,两人这才一起往摄影棚走去。
    进到里面,凌平扫了一眼,内部整体很空旷,正中央摆了两排沙发,大概是他和朱俊一人一边,正好面对面。
    或许为了突出氛围,导演还在中间放了一张茶几,两人可以边喝边聊,到底有了几分后世人物采访节目的那种感觉,他还是很满意的。
    而且这次的采访是不公开的,所以并没有粉丝或者其他闲杂人员参与,大家聊起话题,也容易放的开一些。
    大约又过了三十分,导演通知,一切ok。
    凌平突然有点紧张起来,毕竟这可是《人物》专访哎,以前采访的都是什么专家、院士之类,自己这娱乐圈的冷不丁一上来,身上的逼格感觉都拉升了好多。
    这要放后世被人拿出来考古,估计都能成为粉丝鞭笞同期艺人的有力证据。
    只听“啪”的一声。
    棚里浅蓝色的灯光陡然亮起,两人身后的大屏幕不断变幻,最终定格在了“人物”二字上。
    朱俊穿了件白色的衬衫,外面套了件咖色的西装外套,下身一水的黑西裤、大皮鞋,慢悠悠走到台前站定。
    “老实讲,我今天有些紧张,因为采访安排是临时通知,并没有多做准备。不仅如此,更多的是因为采访对象的特殊!”
    “他是受到无数人狂热追捧的音乐天才,又是影视圈初出茅庐的新秀,特别是在前不久,还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全球刊,成为中国娱乐圈独一份的艺人!”
    “我曾问过许多与之合作的导演与艺人,说你们和他待在一起工作或是生活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他们告诉我,这个人非常有趣,也非常的接地气,从不把自己当成一个高高在上的明星,和谁都能合的来……”
    “今天这是他的首次个人专访,也正式献给了《人物》,希望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好了,我不卖关子了,让我们欢迎凌平!”
    话音刚落,导演挥了挥手,凌平这才从候场区缓缓走出来。
    然后装成不认识的样子,跟朱俊点头致意,接着握手说了一声:“主持人,你好!”
    朱俊呵呵一笑,一抬手,大方指引道:“凌平,欢迎欢迎,请坐!”
    两人刚落座,朱俊便开口道:“我对你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呃……”这个开场把凌平都整愣了一下,道:“什么奇怪的感觉?”
    朱俊想了想,道:“就是很新奇,明明你的人气很高,但却似乎特别难在电视上看到你。按照常理,明星不是都应该追求曝光的吗?看起来,你好像并不热衷于此!”
    “呃,这个也看个人追求吧!”凌平抿了抿嘴,道:“对我来说,追求的更多是作品上的曝光,只要大家能够一直喜欢我的作品,我露不露面又有什么区别呢?”
    “呃……”
    朱俊略微一怔,他没想到凌平脑瓜子反应这么快,嘴巴这么能说。
    明面上讲作品,背地里是在故意嘲讽其他艺人没什么作品吗?
    朱俊忍不住嘴角一扬,没有继续深入挖掘,转而换了个话题。
    其实这种访谈节目,只有一个整体的提纲,具体细节全靠主持人把握,特别考验临场发挥。
    朱俊是个老炮儿,经验自然足够,三言两语便找到了凌平的g点,理解这小子其实并不是故意那么狂,纯粹就是嘴不把门,什么话都往外出溜,才会让人生出许多误解。
    明白了这一点,后面的采访他大概也知道怎么进行了,同时也能更深入的把握尺度,免得说出一些犯忌讳的话题。
    “可以说一说,你成为一名艺人的初衷是什么呢?”
    凌平稍想了想,笑道:“如果我说是为了艺术,你肯定不信。”
    朱俊也跟着笑:“你说我就信!”
    气氛又轻松几分,凌平于是摇了摇头,道:“我想每一个想成为明星的人,初衷最多的大概是能赚大钱吧?”
    朱俊眉毛一挑,不动声色道:“你也是如此?”
    凌平点点头,一摊手:“当然,这也没什么好遮掩的!”
    “我以为你会说一些更高大上的理由。”
    “那个就不是我了!”凌平呵呵笑道:“我从没忘记自己是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赚大钱然后过好日子,不就是农民们最朴素的愿望吗?”
    朱俊点点头,并不评价这份初衷的好坏,毕竟改革开放快三十年,逐利已经成了国人的本性,只是极少有人像他一样,会大大方方拿出来说,连包装都不包装一下。
    “那现在呢?心态有什么变化吗?”他问。
    凌平沉吟了几秒,道:“多多少少会有一点,至少我的收入已经能足够支撑我想要的生活,所以也会试着追求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
    “比如拍戏……”凌平沉默许久,憋出来这么一句。
    “说到演戏,我倒是听说了一些有趣的东西。”朱俊微微一笑,道:“我记得你是做音乐出身的,最后却选择去北影上学,当时报志愿的时候,马老还说过你不务正业吧?”
    “是有这么回事!”凌平无奈一笑:“不过可以理解成是马老对我的爱护,可能也是怕我在一个并不了解的行当里吃亏吧?”
    “那现在音乐和电影在你心目中的比重,谁高谁低呢?”
    “其实他们都是我所热爱的艺术。”凌平非常认真地说道:“只是我在音乐上的天赋可能更高一些,所以花的时间会显得相对较少,才会让许多人觉得我似乎对音乐不怎么用心了。”
    这算是回应这段时间一些音乐人对他的质疑,也是两人提前商量好的问题。
    解决了这一趴,朱俊方才进入正题,问道:“作为中国唯一一个登上《时代周刊》全球刊的艺人,你是怎么看待这份殊荣的呢?”
    “呃……”凌平顿了顿,道:“其实我的内心很平淡。”
    朱俊一撇嘴,你这可有些装逼过头了啊!
    “而且……不过就是一本杂志而已,我觉得称为‘殊荣’有些太过了吧!”
    朱俊脸色微微一变,你小子又要开始搞事了是吧?
    他沉吟了几秒,道:“可是对于国内的艺人来说,这就是独一份的荣誉。”
    “这就是一个文化自信的问题了。”
    朱俊来了兴趣,一扬手:“详细说说看?”
    凌平组织了下语言,缓缓道:
    “我们国家的文娱产业起步晚,发展也确实要比欧美日韩慢一些,但这不代表我们一定要将他们的标准奉为圭臬,然后去跪舔他们。”
    “就像个人的成绩能够得到国际上的认同,虽然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我觉得也就仅止于此,不必过分沉溺其中。对于我们来说,更为迫切的事情是正视差距,然后追赶差距……”
    “……从我做音乐第一天起,我就不断地在内心提醒自己,绝不能让什么韩流、日流之类的越来越嚣张,华流才是最吊的!”
    朱俊听的眼神都变了,他内心是想轰然叫好的,却又在思考这段话后期要不要放出来。
    毕竟在这个极度追捧英美的时代,凌平的话实在显得太过离经叛道了些,就算粉丝再多,一些骂声他同样是承受不住的。
    如果是私底下,朱俊其实很愿意和凌平就这个问题再深入谈一谈,但为了符合央视的调性,只得舍弃那些争议性太大的问题。
    而且央视的雷区,确实要比一些平台更多更广,俩人没必要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聊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茶上了三壶,凌平厕所都上了好几次。差不多快到了话题终末,两人聊的东西也越来越轻松。
    “我记得你们公司的电影宣传方式非常独特,当初是怎么想到和京东合作的呢?”
    “我和京东的董事长刘墙东是好朋友,加上京东的流量不错,就商量着来一次合作,没想到起到了奇效。”
    “你怎么看待互联网在日后国内文娱发展中的作用?”
    凌平沉默了几秒,缓慢而有力地说道:“中流砥柱,不可或缺!”
    “哗……”
    不光是朱俊,连台下的工作人员都震惊了。
    要知道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虽然迅速,但还是处于萌芽阶段,许多盈利模式和方向并没有摸清,更没有后世什么“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与现实产业之间的联系更是割裂。
    特别经历过世纪初那场互联网泡沫之后,大部分中国人更看重的还是实体产业,在他们心里,互联网就是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能创造价值。
    而凌平这番信誓旦旦的发言,几乎相当于是一种正式表态了,搞不好就会被许多业内人嘲笑。
    “你这么看好互联网?”朱俊替他找补。
    “不是我看好互联网!”凌平转头看他:“这是大势所趋,不以意志为转移。”
    得!
    朱俊咂咂嘴,干脆换了个话题。
    “国内做电商的除了京东,好像还有一个淘宝吧?你看过马芸之前的发言了吗?”
    “看过了!”凌平点点头。
    “你怎么看待他说的,京东将会倒闭的言论呢?”
    凌平等的就是这句话!
    本来他还打算另外找一家报纸发言呢,现在有央视这么好的平台,那还不得把芸子往死了喷?
    哥们儿可是忍了快两个小时呢!
    于是他咳嗽一声,洋洋洒洒地说道:“要我说啊,马芸纯粹就是放屁。两家公司同属一个行业,竞争当然不可避免,但是商业模式完全不一样的两家公司,他又怎么敢断言京东一定是错的呢?”
    “特别是两人做企业的出发点也不一样。京东一直在做的,是解决国内商业的效率问题,旨在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所以再多的投入都是值得的。”
    “而员工数量就更不是个问题了,比京东员工多的企业不少,沃尔玛、富士康都是这样。管人,本来就是一个企业应该具备的能力。”
    “反观马芸呢?追求的永远都是企业的盈利与发展,只知趴在无数中小商户身上吸血,妥妥的资本家行径。有过网购经历的客户,就能清晰感受到两者之间巨大的差别。”
    “所以马总与其有空在这里诋毁对手,不如多想想怎么治理平台上的假货问题,怎么提升商品的售后,要做人民的企业家,不要做剥削的资本家,否则迟早得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