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联姻
作者:妖娆的毛毛虫   穿成女皇开局绑定抽卡系统最新章节     
    元朝时期,朝廷因为汉人起义军四起,曾下令杀天下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
    因当时这五大姓的汉人最多,他们认为只要杀掉足够多的人,就能够令百姓畏惧,令反抗的人减少。
    殊不知这种行为不仅没有震慑到汉人,反而令他们更加团结,更加同仇敌忾。
    最后,元被放牛娃朱元璋推翻了统治。
    同样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满清天命汉努尔哈赤入侵扬州时下令十日不封刀【不封刀的意思就是士兵入城可以随便杀随便抢,杀够十天为止】,用以奖励手下攻城的将士。
    当时激起了多少汉人之怒,幸亏努尔哈赤和后面继位的皇太极死的早,朝政落在了孝庄皇后手里。
    孝庄提出“满汉一家亲”的国策,疯狂推动满汉联姻,不仅给自己儿子孙子后宫狂塞汉家女,还让满清的贵族都娶汉女为妻,又让满族贵女多嫁给汉人男子,极力促进满汉融合。
    满清高层皆学汉文,尊儒术,拉拢天下读书人,以汉官治汉人,这才稳定了江山。
    否则,就凭女真人那点子人数,就算战力无双,但要是真把全国的汉人逼急了,拼着老命不要,一换一,多换一,都能把女真给换灭族!
    若无孝庄皇后满汉通婚,提拔重用汉人的国策,清说不定也会二世而亡。
    自古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芸芸众生如果拧成一股劲,便是你强大如神明,也要为之退却。
    暴力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那些认为只要当了皇帝,就能随心所欲想干嘛就干嘛的人,一定是对封建王朝有什么误解。
    重感情,喜欢随心所欲的皇帝历史上也是有的,而且还有不少。
    史书上对他们的评价往往只有俩字——昏君!
    政治,冰冷无情,利益至上。
    天家之人,就连亲情都很淡薄,就更别提爱情了。
    不要被那些风花雪月的话本子洗脑了。
    儿女私情,情情爱爱,在真正的大是大非和国与国的利益交换面前,微不足道。
    别说古代,就是现代,如果两家联姻能交换巨大利益,也不会有人会去考虑结婚的这两个人有没有感情。
    许多豪门联姻,结婚后各玩各的比比皆是,出了问题,两边都会帮忙擦屁股做公关。
    只要能够确保他们出现在大众媒体面前时,是一对恩爱夫妻,不影响两家的股价和各方面的合作就够了。
    至于两个当事人的爱情?
    可去他(“哔”)的吧!
    到了帝王这个层次,大谈个人感情自由恋爱就是个天大笑话。
    有那种一定要把正宫的位置留给最喜欢的人,或者觉得没有喜欢的人就干脆不结婚的念头的,是真的很傻很天真。
    纵然有皇帝能力排众议做到了,也是白白花费大量的精力,只为满足自己一时的私欲。
    纵观历史,那些宠冠帝王后宫的人,有几个人是有好下场的?
    齐芸的母亲幸亏去的早,如果她真的被先帝接回宫中,成为了皇后,除非先帝肯花大量精力和武力日夜严密保护她,否则用不了多久齐月宁就会香消玉殒。
    可先帝的人手本就捉襟见肘,哪有多余的人手精力再去保她?
    侯门尚且深似海,况是帝王后宫呼?
    纵观如今三国,大夏有雄主强军,综合国力最强;
    大禹有齐芸,顶尖战力;
    大周有圣女一人,身具神力,能治愈那些被尸怪感染的人,使其不会异化。
    据云中君手下传递来的消息所说,大夏皇帝赢权曾经命人拼死前往大周,想和大周建立合作关系,但被大周国君直接拒绝了。
    两国关系本就不好,如今更是陷入僵局。
    赢权愿意放下身架和往日仇恨,主动派人联系大周,可见不是短视之人。
    也不知道大周皇帝是怎么想的,居然还拒绝……真以为他们凭借一个圣女就能打败尸怪?
    如今齐芸这个女帝横空出世,必会成为两国都想合作的香饽饽。
    不论是联夏制周,还是合周衡夏,主动权都掌握在齐芸手中。
    但如何能让他国之人放心的和她合作?
    最佳的办法,自然就是两国联姻。
    让齐芸提前大婚,其目的是为了不让她后宫夫位空悬。
    如此便能防止别人惦记齐芸的正夫之位。
    毕竟正宫之位仅次于皇帝,还掌管着皇宫内部的诸多事宜,岂能轻易让他国之人染指?
    齐芸大婚后,届时再和他国联姻,便可以齐芸已经有正夫为由,只赐联姻皇子皇贵卿之位。
    区区一个从一品的皇贵卿之位,便可得一国之助,令大禹成为三国联军之首。
    其中利弊差距,根本不用孔明多说,齐芸自己都懂。
    而最后,孔明也明白说了,齐芸不会因为联姻而受到任何限制。
    如果她不喜欢对方,可不与之行敦伦之礼,把人娶回来放在后宫荣养即可。
    待她利用这段时间驱逐尸怪,树立威望,收拢民心,一统三国之后,大可直接寻个理由将对方逐出宫或者赐死,并对外伪装成病逝。
    包括后续不得不纳入后宫的男子,她要是不喜欢,都可以不宠幸。
    多赏赐些东西让外人看到,意思给到下面了就行。
    日后皇权彻底稳固,完全可以将他们一一处理掉。
    左右只是一群男人,又不能生孩子,处理起来那是半点负担也没有。
    不像女人,若有了孩子,以后还有微小的几率凭孩子的未来翻身。
    现在,孔明只希望她能摒弃个人情感,一切以大局为重。
    见孔明随便的就决定了后宫男子们的悲惨命运,齐芸心里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古代皇帝们渣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坐在这个位置上,你还坚持钟情一人,对你的爱人倒是负责了,却是负了家国天下。
    想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可以,退位让贤先。
    鱼和熊掌,本就不可兼得,只看每个面临这问题的人要怎样选择。
    “可恶的孔明!一天到晚让我做选择题!”
    将这份折子看了又看,齐芸最后恨恨地骂了一句。
    整个折子上没有涉及半点个人感情,孔明就是明明白白的跟她陈述大婚,以及大婚后还要和他国联姻的好处,通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利益。
    只要让后宫里来点人,就能获取巨大的利益,极大减少内耗,加快消灭尸怪和统一三国的步伐,拯救无数人的性命。
    而且,如果你不满意他们,以后还能把他们全送走,一点也不影响你和赵云将来的夫妻生活。
    你同意不同意?
    别说齐芸本就没爱上赵云,就是真的爱了,以齐芸理智的性格,在如此巨大的利益面前,她也会答应联姻。
    这也是因为齐芸比较强势,孔明才会跟她分析利害关系,并询问她的意见。
    如果换了三国的刘阿斗,孔明大概率会直接安排大婚,问都不问。
    反正是别人嫁过来,齐芸是主导的一方。
    大婚,联姻有个形式,让两国官员和百姓人尽皆知就可以了。
    至于那嫁过来的男子婚后生活如何,过得好不好,谁在意?
    就算他死了,只要死因不是谋杀,也没人会管。
    大不了再嫁一个便是。
    奏章飞回御案上,朱笔飞起,在留白处写下了一个字——
    可。
    然后,齐芸又忍不住补了一句:不要充盈后宫。
    批完之后,她控制奏章合起放到一边,等着和明天的奏章一起送出去。
    最后,齐芸从空间里拿出一块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