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催婚
作者:妖娆的毛毛虫   穿成女皇开局绑定抽卡系统最新章节     
    周云明离开后,齐芸看向桌上乱七八糟的奏折,随手一挥,便令它们恢复了整齐的模样。
    自从修炼了从“厉飞雨”那里搜刮来的控物术,齐芸就爱上了这个低级小技能。
    只要意念一动,就可以控制物体自由活动。
    而且,控物术在仙府里施展,根本不消耗她的精神力。
    从前她在仙府里,也是可以随意控制物体的,但那仅限于让物体进行一些简单的升起落下移动位置等操作。
    像写字,泡茶,绘画这种极为精细的控物,是做不到的。
    一开始她还以为是自己精神力等级太低的缘故,得到控物术之后才明白是因为方法不对。
    齐芸再次感慨:血赚!
    “将这些奏折送去给孔明他们。”
    齐芸指着那六沓批阅好了的奏折对王秀说。
    “是。”王秀抬手将齐芸奏折全部收进了储物袋,见桌上还有两本,以为是齐芸漏批了。
    遂问道:“陛下,这两道折子……”
    “我要再考虑一下。”
    王秀便不再多言,应诺退下了。
    王秀一走,齐芸立刻做出一个摆烂的姿势歪倒在宽大的椅子中,并从空间里拿出奶茶,水果拼盘,和一个小小的戚风蛋糕开始自己今日份的休闲下午茶。
    以控物术控制着茶杯飞到自己嘴边,齐芸喝了一口。
    巴适!
    她从前冬天躺床上追剧的时候,每次想喝水都希望自己的手臂能自由伸缩,这样不出被窝就能端着水杯去客厅接水了。
    现在,这个愿望居然变相实现了!
    这万恶的古代社会,也不是什么都烂的嘛!
    换了一个舒服的躺姿,齐芸令桌上的一本奏折浮空,飞到自己面前,自动打开。
    这本是孔明今早又给她重新上的一道催她大婚的折子,桌上那本是昨晚的。
    内容其实差不多,但第一本是直接说事,第二本劝谏分析的内容居多。
    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为了遵先帝遗嘱。
    齐芸也是现在才知道,先帝临终前,曾经当众许诺过,谁愿意携诏书找寻公主继位,谁就是公主未来的夫婿。
    古人定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男方自己开口去跟女方谈的,所以赵云当初找到了她后,并没有和她说这件事。
    后来齐饮川主动给他俩订了婚,齐芸还以为是舅舅自作主张,没想到还有先帝这一层原因。
    此事,当日在场诸公都是见证人,孔明也是从后来归顺的那些官员口中得知了此事。
    既是先帝临终遗言,那便没什么好说的了。
    孔明就是再挨骂,这婚也得催!
    但孔明怕齐芸又生气,在这条末尾提议她和赵云可先举行大婚,等齐芸满十八岁以后再行敦伦之礼。
    呵,可给他聪明的!
    二是为了奖励忠臣,激励手下。
    瘟疫到来,大禹皇都商京城沦陷之际,赵云父子护驾有功,赵父为了给先皇断后战死,赵云又为了寻找大禹继承人,携带诏书冒死前往平山村。
    这样的忠义与功劳已不是区区一个上将军衔和一个基地总督的职务就能打发的了。
    必须赐他更高的荣耀。
    如果之前爵位制度没有被废,孔明一定会劝齐芸给赵云封王,但现在,没有王爵可封,为了彰显殊荣,诸葛也只能让齐芸把人收进后宫了。
    诚然,赵云自己是不在乎这些封赏的。
    他所求之事,一是光复大禹,二是天下承平。
    现在又多了一个——希望齐芸能够一生平安快乐。
    但他不想要没有用。
    这封赏,是封给所有人看的。
    如果似赵云这般父子两代以死效忠的功绩都不足以让齐芸重赏,那底下人的心该有多凉?
    因此,就算他不想要,齐芸也必须得赏,而且还要大赏特赏。
    只有这样,才会让手下的武将以赵氏父子为榜样,争相效仿。
    三是为了笼络人心。
    说到这,又被孔明猜中了一事。
    大禹那些现在就愿意归顺齐芸的首领,几乎全是同赵云一起目睹先帝自焚的臣子。
    所以,当赵云亲自前去游说时,这些人很快就表示愿意向齐芸效忠了。
    作为后加入的人,他们和周云明一样,对齐芸陌生且无所适从。
    有和赵云同为先帝旧臣共患难一场的交情的他们,已自觉形成了尊赵云为首的松散团体。
    齐芸和赵云大婚,能够很好的安抚这些人新来之人的心。
    末尾,孔明还问齐芸能不能接受扩大后宫,如果可以,将一些归顺之人中地位实力比较高的人的儿子纳在身边贴身侍奉,拉拢安抚的效果就更好了。
    原本第一版的折子里,孔明是直接提议齐芸广纳后宫,根本没有考虑齐芸会拒绝。
    毕竟在古人眼里,齐芸又有美男相伴,又能得势力归顺,怎么看都是她占了大便宜。
    但昨晚刚吃了一顿骂,孔明隐约摸到了齐芸的三观构架,所以只在这条后面弱弱地提了一笔,并特别强调如果不愿意就算了,让齐芸千万别生气。
    齐芸哭笑不得。
    四是为了以后外交。
    当今大陆,只剩下禹夏周三个国家了。
    正所谓唇亡齿寒,一国战场的胜利是没有用的,要想永绝后患,必须成立三国联盟,共同抵御尸怪。
    但既然成立三国联盟,那就一定会有主次之分。
    论综合国力,大禹其实是三个国家中最弱的一国,全靠一个齐芸撑场子。
    就算她个人武力强大,能直接把另外两国的皇族灭了,强迫两国臣服,可两国人口比大禹多了不知道多少倍。
    以武服人,从来都是下下策。
    只会令两国的百姓表面臣服,内心种满反抗和仇恨的种子。
    很多朝代更替的时候,侵略的一方都会因为当地百姓组织起义军反抗,一怒之下大肆屠杀被侵略一方的百姓。
    百姓为什么要反抗?
    因为侵略者本就是以暴力强行使人屈服,又自以为是的认为江山打下来就可以高枕无忧,后续没有怀柔政策安抚民心,并促进两国百姓融合。
    他们把百姓当牲口看待,但人不是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