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垂垂老矣,壮心不已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最新章节     
    原来,吐蕃使臣来了。
    时隔三年,在太后赤玛伦的授意下,吐蕃使臣带着千匹良马、两千两黄金来到洛阳,再次将求亲表章放在武则天的御案之上。
    说起来,两国和亲一事本已万事俱备,只因赤都松赞的暴亡而搁置。此番再提和亲,乃是为了新任赞普野祖茹。
    如果说之前的吐蕃一力进取,和唐朝在疆界上多有冲突,那么如今主政的赤玛伦在平定内乱的同时,一直谋求两国交好。
    即使明知自己儿子是被对方将领谋杀,也只能佯作不知,毕竟,孤儿寡母的朝堂之上,刚刚平定内乱的她,无论如何也经不起外患了。
    其实赤玛伦的能力和手段丝毫不逊于武曌,只差没有称帝改国号罢了。只是这位坚强的铁血太后,如今也已年迈体衰,需要为尚未年幼的孙子图谋未来。
    或许是女人爱好和平的天性使然,在两国外交政策的问题上,武则天和赤玛伦还是颇有默契,都怀柔为主,主张联姻。
    所以,趁着武曌尚在执政,赤玛伦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促成和亲一事,延续和亲之约,让两国睦邻友好下去。
    为此,赤玛伦主持疏通了唐蕃古道,还要开辟茶马之路,以示自己的诚意。
    对于赤玛伦的示好,同样年迈体衰的武曌很是受用,用一个女子就能换取边疆几年和平,何乐而不为呢。
    此番和亲的对象虽然换了吐蕃赞普,但也算是对上次联姻承诺的延续,所以两国使臣均无异议。
    只是,为这和亲的公主人选,众人也犯了难。如今的野祖茹不过是个几岁的孩子,该让谁去和亲呢?
    事关两国外交,二张兄弟也不敢拖延,赶紧如实上报。
    一听吐蕃又要和亲,武则天决定召子侄们一起商议,同时也想到了之前的和亲郡主武牡丹。
    于是,武牡丹终于得到机会,和太平公主、相王、梁王等人一起进宫面圣:,商议和亲一事。
    ——
    牡丹是在长生殿见到武则天的。
    和上次在嵩山三阳宫相比,武则天的气色不佳,眼睛浑浊,已然有了衰老之相。
    也难怪,整整八十岁的武则天,真的已经垂垂老矣。
    正值炎夏,酷热难当,虽然长生殿里冰扇轮转,凉风阵阵,武则天还是觉得百般不适,懒得见人。
    今日为了和亲一事,也是强打精神。
    众人入殿行礼之后,斜倚在龙榻上的武曌板着脸先责问了起了牡丹。
    “牡丹,听说你已归来数日,怎么,朕不宣你,你也不知道来面圣?”
    面对武则天的责备,牡丹自然不好说是因为二张的阻扰。
    “牡丹知罪,只因先师杨真人仙逝,牡丹回来就去了玉清观,一是祭拜先师,二是承继师父的丹药之方,以便更好地为陛下效劳。”
    “不错,尊师重道,有情有意,杨真人有你这个弟子也是她的造化。如今想来,玉清观献上的丹药虽然见效缓慢,却颇有养颜之效。”
    武则天说着,朝着牡丹招了招。
    “牡丹,你近前来,让朕看看。”
    牡丹躬身上前,垂手而立,武则天打量着牡丹,幽幽的笑了。
    “这些年了,你倒是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娇嫩的像朵花儿一样,倒是朕,已经老眼昏花喽。”
    面对武则天的叹息,牡丹没有自欺欺人的粉饰,而是淡定的引用了曹操诗作《龟虽寿》里的两句诗。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牡丹的回应,让武则天颇为赞赏。
    她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和那些只会在她面前阿谀奉承的人不同,牡丹不卑不亢,通达谙练,回答的恰到好处。
    曹操是她素来崇拜的一代枭雄,这首诗用在此处也颇为贴切,也让她心生欣慰。
    “很好,在西域多年,还是这般聪慧伶俐。幸好你没去和亲,否则朕还真是舍不得了。”
    武则天笑着,看向了众人。
    “对了,如今牡丹回来了,可是吐蕃又来求亲,你们且说说,这次该派哪个公主合适?”
    皇家公主虽然不少,只养在公主苑的就有十几位,有李家的,也有武家的,不过,和亲这种事情,谁也不好自作主张。
    一时间,大殿里静寂无声,无人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