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局势不明
作者:胜者即正义   明末振兴方略最新章节     
    官道上,赵正东正带着手下那个旗的士兵往南行进,他身形高大,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因此获得了朱慈烺赐予的举旗机会,还被当着全军的面勉励了几句,看得其他旗总都十分羡慕。
    在常登贵麾下甲兵的棍棒之下,第一第二批征召的纤夫,此时都已经从一开始的脚步混乱,勉强能排成一队行进,变成了队列整齐,令行禁止。
    这三千新兵,几乎每一个都挨过棍子,第一第二批纤夫此时情况要好许多,第三批刚刚征来的,只在济宁州城内整训了两日,此时拉出来在宽阔泥泞的官道一走,便立马原形毕露了,很快就有人被打得嗷嗷惨叫。
    古德富眼角看着面前之人的后脑勺,一点也不敢分心,他听到身后不时传来的嚎叫声时,心中都不由得发怵,脖子更是肌肉记忆般微微一缩。
    一开始从临清出发的时候,他脾气还很冲,没走出十里,就因为左右不分,脚步混乱被打了一顿,甚至还和监督的甲兵发生了争执,紧接着又被打了二十军棍,并连累全队被罚了一钱月饷。
    如果只是单单被打军棍,古德富是不会服气的,可因为自己连累兄弟,还被一直视为父兄的赵正东训斥了一顿,他也不敢不服从。
    赵正东知道自己跟随的是皇太子殿下,哪里还敢对这个小老弟有一点点纵容?生怕对方犯了大忌!
    只是,左右不分,也没有那么容易改,古德富和其他同样左右不分的人一样,此后又不断挨棍子,三天内前前后后被打了六次,才终于走对了。
    那一刻,他心中居然涌出了一股满足,甚至觉得很有成就感,对那个连续三天,天天都要打他几棍的甲兵,怨恨也轻了许多。
    而现在,古德富意识到被打的不是自己之后,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了,他抬头看了一眼赵正东举着的大旗迎风招展,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心中十分骄傲。
    他记得太子殿下刚刚亲口说——这是属于他们整个旗队的荣耀!
    原本,因为亲眼看到一开始没有选择投军,之后又后悔的三队纤夫到处借粮,然后连夜赶到东昌府的狼狈,这些纤夫们对于李邦华和周世显,就十分畏惧。
    现在,他们知道背后的这一切,都是一言九鼎的皇太子殿下决定的,心中更加敬畏。
    要说,周世显也是老道,他被李邦华点醒之后,明白了太子殿下想要立威,所以才故意给那三個纤夫头子出了借粮的主意,将事情彻底传开。
    于是乎,当队伍中留下来的纤夫们在东昌府看到那三队纤夫因为淋雨发病,又有人没被选上的时候,心中都十分庆幸自己的选择,当时更是对招揽他们的李邦华和周世显感恩戴德。
    同时,他们也都十分担心自己若是做的不对,犯了规矩,会被赶走,死在荒郊野外,一个个都比此前更加卖命了。
    因为连续的大雨,官道路况实在过于糟糕,殿前军从午时一直走到太阳西沉,才往南走了不到二十里。
    而随着天色渐渐昏暗,朱慈烺很快就下达了扎营的命令,赵正东也随即带着麾下的兵马按照上官安排好的位置,安营扎寨。
    他们刚刚忙活了一会,古德富便突然瞪大了眼睛,抬手指向了东南方向,赵正东扭头看去,只见远方有两个很大的黑点从地平线冒出,在灰蒙蒙的天幕映衬下,十分显目,而且越来越大。
    “哥,有骑兵从南面来了!”古德富好奇道。
    不过,赵正东似乎没有兴趣,脸色一横,立马扭头回来瞪了此时同样在朝着东南方向看去的几个手下一眼,道:
    “这和咱们无关,继续扎营,否则军法处置!”
    此话一出,包括古德富在内,所有人都和触电了一般,迅速收回目光,继续干着手中的活。他们都被军棍打怕了,月饷更是扣了不少。
    而另一边,朱慈烺终于等回了派去徐州打探消息的第一队哨骑,这些日子的大雨,不仅大部队无法行动,就连骑兵,也处处受限,比计划中晚了两日才返回。
    朱慈烺很快就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徐州,淮安,以及凤阳等州府的基本情况,知道了原本历史上的弘光帝福王朱由崧,以及其他从北方逃难而来的潞王,周王,崇王等地方藩王,如今都汇聚在了淮安府。
    不过,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淮扬路振飞碍于礼制,并没有让他们进城,也算得上处置得当。
    朱慈烺对于路振飞,此前只能算是有所耳闻,如今因为李邦华和对方是老友,经过这几日的交谈,他已经知道对方是南方少有的军政人才,而且为人十分刚正,重情重义。
    自去年秋上任以来,路振飞便利用自己总督漕运的便利,支持淮扬各州县地方团练乡兵,短时间内便在两淮间训练出了近万乡勇。
    当然,这些乡勇防贼是够的,指望他们来抵御李自成的大顺军,或者说清军,就有点异想天开了。
    在正月李自成进攻山西的时候,他便派遣麾下大将分防徐州,泗州,宿迁至安东,沭阳等地河道,以防万一,可以说是极有远见。
    而从山东溃逃的刘泽清和从陕西溃败的高杰南下进入南直隶之后,也都是路振飞亲自安排人马接洽的,这两支人马如今一支安置在了淮安府,一支主动去寻凤阳总督马士英的庇护,被派往了徐州驻防。
    不过,关于卢九德和马士英,以及他们手中掌握的凤阳府兵马动向,还有南京方面的情况,第一批哨骑还没能打听清楚,只知道高杰大军已经开拔南下,前往凤阳。
    “殿下,老臣觉得可先派骑兵到淮安府,联络路振飞,让其准备迎驾,同时再派一员大将,前往南京报信。”李邦华听到路振飞的消息,不由得有些激动,当即拱手抱拳道。
    “殿下,臣愿往南京,南京城内,有人可以证明臣的身份。”周世显也随即拱手抱拳请命道。
    朱慈烺虽然带了太子印信,但必须找一个德高望重,有信服力的人,他的印信才有可信度,才能让南京群臣迅速行动,而不是把时间都浪费在争论分辩印信的真假上。
    而随行的其他军官,甚至就是周世显和半路投靠而来的那个知县,级别都太低了,就算到了南京,恐怕也无法取信于人。
    但看着面前依旧泥泞的路况,朱慈烺心中十分犹豫。
    一来,李自成的假消息早就传到了南直隶,南京群臣恐怕现在已经在筹备拥护福王,还是潞王了,自己和李邦华,如果不亲自露面,根本无法取信于人。
    二来,按现在的速度,殿前军到徐州恐怕还需要六日,甚至七日,到淮安或者凤阳,那就更久了。
    若是派出哨骑,很有可能会打草惊蛇,让居心叵测的人提前准备。而他直接带几十名轻骑前往,那就风险太大了。
    现在,高杰大军已经南下,他不知道南京什么时候就收到了假消息,卢九德准备到了什么地步,那些军头此时是否已经在凤阳皇陵宣誓拥福。
    天色很快暗了下来,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李邦华,周世显,陈福,常登贵,林昌峰,林永安等人都在看着朱慈烺,等待着他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