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按规矩办事
作者:胜者即正义   明末振兴方略最新章节     
    太阳慢慢沉入西面的地平线,在天际留下了一团圆形的放射状光晕,那些留下来的纤夫此时都已经吃饱了饭,正坐在各自的信地休息。
    周世显,陈福亲自带着手下的士兵,在每一队纤夫头领的协助下,每五个青壮,选出了一个伍长,两伍选出一个队长,然后又将每个纤夫头领,暂时委任成旗总。
    如此一番委任编制,一支由三十九个旗总组成的千余人新军,也随之有了框架,只是队伍中武器装备匮乏,只有旗总和队长发放了刀枪,其他人都是手持棍棒。
    朱慈烺打算让常登贵领着麾下的二十骑兵训练他们的行军队列,只要到徐州的时候,能列最简单的方阵,听懂最简单的几個军号即可。
    而新军的惩罚方面,则是直接采用了采取连坐制度,一旦发现有一人逃跑,对应的伍长,队长和旗总,全部都会跟着受罚。
    惩罚的程度由逃跑的人数来定,扣月饷,打军棍是最基础的,而只要一队有超过三人逃跑,伍长,队长,旗总都会直接砍头,相关的家属也会受到牵连。
    当然,惩罚的另外一面,则是奖赏了。如果有其他队伍的纤夫抓回了逃跑的纤夫,便会直接获得对方的月饷,并记下一功。
    这些原本就已经具有极强组织度的队伍,其实管理起来并不困难,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要想彻底管住这样的一支队伍,就需要一点手段了。
    所以,不仅仅是队伍的军纪问题,粮草供应方面,也需要精细管理。
    明日队伍开拔之后,粮草依旧由战兵押送的运河船只运输保管,每一日在停靠的码头领一次口粮,由李邦华亲自带人监督,严禁任何克扣的行为,一旦发现,无论数额,直接就地格杀。
    喝兵血,吃空饷一直都是此时大明诸军的痼疾,也是士兵战斗力疲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朱慈烺必须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采取最严厉的手段给予警告,最大限度减少相关情况的发生。
    他现在已经把规矩摆在了明面上,如果还有人明知故犯,那他绝对不会心慈手软。
    至于那些在刚刚选择离开的纤夫队伍,朱慈烺直接下令,让周世显以朝廷机密为由,带人把他们全部赶走。
    只是,周世显经过了刚刚的巡查之后,似乎有些心软了,犹豫了一会,还是朝着朱慈烺拱手抱拳,请求道:
    “殿下,刚刚有三个纤夫头领一起找来了,他们跪在地上,恳求臣再给他们一个机会,不要月饷也行,只要能让他们吃上饭......”
    “你同意了?”朱慈烺沉着声问道,目光扫过恭恭敬敬站在面前的李邦华之后,最后定在了周世显的身上,不怒自威。
    李邦华见状,立即弓腰低头,周世显原本就是鼓起了很大勇气,才敢说这事的,现在被那么一问,立马单膝跪地,慌张道:
    “臣不敢,臣只是觉得他们可怜,特别是队伍里还有那么多女人和孩子.....”
    “世显,你知道本宫此番南下,倚仗最多的是什么吗?”朱慈烺微微挑眉,轻声问道,只是这个语气还是让周世显有些紧张。
    “殿下乃大明皇太子,有雄主之气,南下一路,运筹帷幄,赏罚分明,将士们无不心服口服!”
    “你说对了两点......一,本宫是大明的皇太子;二,赏罚分明!”朱慈烺听罢,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
    “那你说,什么是赏罚分明?”
    周世显跪在地上,心里来不及后悔刚刚的冲动,脑中迅速思考,当即又道:
    “臣,臣觉得是,是,是规矩,有了规矩才能赏罚分明,殿下代表的是大明的体统,故而有千万将士誓死效忠。”
    “这次说对了一半!”朱慈烺笑了笑,他对周世显的表现颇为满意,这些有关体统规矩的道道,周世显总是有很强的悟性,是个可造之才。
    “本宫确实能代表大明的体统,但能否让千万将士誓死效忠,还得看他们信不信本宫能代表大明,是不是一言九鼎!”
    周世显一听,立马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当即道:“臣明白了,臣一定按规矩来办!”
    “这就对了,只要不坏了规矩,事情你便看着办好了,但若是坏了规矩,那本宫一定不轻绕!”
    朱慈烺轻描淡写地说完,随即挥了挥手,让李邦华和周世显退下:
    “去把那些纤夫头领都召来,他们现在是我大明的兵了,本宫要见一见。”
    “是,殿下!”李邦华和周世显得令,行礼后齐齐退出了朱慈烺所在的房间。
    两人走到外面的甲板上,周世显喘着粗气,缓了缓后,抬头看了一眼还在岸上等他消息的三个纤夫头领,不由得摇头叹气,他是真的觉得那些孩子可怜。
    李邦华刚刚退出来的时候,脸上就一直带着笑意,如今看到周世显这个样子,不由得笑问:
    “驸马,你这是干什么啊?”
    周世显见李邦华居然还笑得出来,不由得有些奇怪,皱眉问道:“孟翁,那么多可怜的百姓在那里,你怎么还笑得出来?”
    李邦华素来爱民如子,太子殿下如此狠心,他怎么会一点也不难过?
    “殿下刚刚怎么说的?”李邦华看周世显还没反应过来,随即抖了抖手指,道:
    “只要不坏了规矩,那便没问题。临清这里不征了,那东昌府呢?济宁州呢?”
    “啊?啊!啊......”周世显听了,忽然茅塞顿开,激动得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咿咿呀呀了好一阵。
    看来,殿下还是宽仁的,只不过殿下是殿下,一言九鼎,宽仁之心不可滥用!
    而领悟到了朱慈烺话里的意思之后,周世显随即下船,来到岸边,示意这三个回心转意的纤夫头领缺粮的话,去借一日粮食,然后带着手下的人,直接连夜赶到东昌府,在那里等船队。
    那三个纤夫头领也知道自己错过了机会,对此不敢有任何怨言,甚至还跪在地上感谢周世显给他们机会。
    不过,临清城距离东昌府城超过一百里,没有粮食的情况下,想要一天一夜赶到,难度很大。要知道,他们之中走的最少的,也已经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连续走了快三日了。
    但这就是他们刚刚做出错误选择的代价,朱慈烺若是不这样,其他的纤夫头领们看到了,恐怕就以为钦差老爷的话不作数了。
    这就是恩威并施!
    周世显处理完了纤夫们的管理问题之后,当即让甲兵敲响了立在岸边的大鼓,然后又将召集而来的所有纤夫头领分成了三批,轮流上船接受皇太子朱慈烺的接见。
    在正式征兵之前,朱慈烺自然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但现在,这些都已经是他的兵马,他若是还不接见,亮明身份,那他在这些人心中的威望,就要受到影响了。
    大明皇太子高高在上,这些见识还不如林永安的纤夫头领们,听后无一例外,个个大惊失色,匍匐跪地。
    而朱慈烺在一众全副武装,威严整肃的甲兵护卫下,独尊一面,然后一个个问询跪在地上的众人,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
    很快,这些纤夫头领的底细,他便掌握一清了,其中有一半是来自河间府,真定府的,另外的一半,东昌府,广平府,大名府,济南府都有,基本上都有妻儿。
    如果只是招募其中三四十人,朱慈烺或许还需要谨慎考虑地域的问题,将他们和手下人拆分,以避免管理难题。
    但他现在有本部兵马压制,而且三十九支纤夫队伍,上千号人,以地域结成小团体,然后再让他们自我管理和相互掣肘,反而有益。
    当然,抽调其中的精锐训练成军,同时每一个旗总派出一人监督,还是相当必要的。
    这些纤夫头领如今在朱慈烺面前,虽然一个个看起来都很老实,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性命攸关的事情,朱慈烺可不会就这么轻易就相信他们能舍命上阵。
    他把这些人召来,一方面是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整个船队中,真正说话算数的人,另一方面也是正式通知他们,他们的家属都要“安置”在船上,到了徐州才会放下。
    这道命令一下来,虽然有人心里很抵触,但他们其实也都清楚,在皇太子面前,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乖乖听令,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而皇太子要从他们的队伍中抽调精悍加以装备训练,那很明显就不是要加害他们了。否则,那些人恐怕会先反击。
    朱慈烺亲自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随即把剩下的事情交给了李邦华和周世显来处理,按照他的计划,船队明日午时就会再度启程南下。
    与此同时,他还让陈福提前派出了夜不收,快马加鞭南下,然后乔装打扮进入徐州城打探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