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挖第一颗红薯
作者:米小仙   房子通古代,被糙汉领回家强宠了最新章节     
    苏晚晚也不吝啬,这时候也是可以挖的。
    正好有客人,看林文月和白绍那好奇的样子,她也不忍心不挖两棵给他们看看。
    让沈丰收去最近的一户人家借了一把锄头过来,苏晚晚亲自挖了一棵。
    有些在附近田地里除草的人看到这边的动静,也都跑了过来观看,众人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锄头。
    苏晚晚来到这里之后,还没抡过锄头,这一拎,还挺重,正要挥舞锄头下去,这时,沈渊却赶了过来,直接从半空抓住了锄头。
    接着,就这那力道往下用力,二人合力锄下了第一锄。
    苏晚晚看到是沈渊,自然也乐得轻松,等锄头下地便松开来,沈渊轻轻一带,一串的红薯都被带了出来。
    看着那红皮的像是角瓜的东西从土里出来,众人也是震惊了。
    正在督造农业办的赵庆海挤入了人群,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徒弟,拿着一个本子一杆秤。
    “你说说,挖红薯怎么也不叫我,这可是第一棵啊,差点错过了。”
    赵庆海一边埋怨一边蹲了下去。
    也不嫌脏的,直接上手把那红薯上的土都给扒拉个干净。
    沙土地本来就干而且松软,事实上,轻轻一抖,便抖落的干净。
    “六.....六块呢,还有两个小的,像是没长出来......”
    赵庆海嘟囔着,众人也是十分震惊。
    这一棵竟然长出了六个红薯,虽然大小不一,可是是真的大啊。
    这得有多重了,一块怕是就能吃饱了。
    白绍也是震惊的不行,这红薯竟然真的这么高产,只这一棵就能看得出这一亩地能有多大的产量了。
    赵庆海的小徒弟上前拿了秤直接称重,然后记录。
    沈渊家这块地有多少棵红薯他已经都记录过,直接这么一算,就能算出来能产多少。
    众人不知道他在算什么,只看另一个小徒弟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苏晚晚看着这一系列操作,都有些惊呆了。
    “赵大人,你也太心急了吧,我这块地再过十日才能正式开挖呢,到时都挖出来一看不就知道了,每棵红薯的数量也不会相等的,十日后也会再长大一些.......”
    苏晚晚简直无语了。
    赵大人领着两个小徒弟,记录的那个详细啊,连今日这第一棵红薯挖出来的日期都写上了。
    好吧,是她肤浅了,她应该敬佩人家这对待试验品的态度。
    “你还真说对了,我就是心急啊,这样大概算一下,我也好心里有个底,不至于到时被吓到。”
    众人也是好奇地不愿意离去,等着那小徒弟噼里啪啦算结果。
    这时间,沈渊又挖了第二棵。
    第二棵竟然有八个红薯!
    众人的嘴巴都快要合不住了。
    他们村可是人人都种了一亩红薯呢!这得挖出来多少红薯啊,虽然不能自己吃,可是总能吃点那些没长好的。
    而且这么多红薯卖给官府能卖不少钱,还免税,卖了钱都是自己的。
    娘咧,真是不敢想啊。
    等沈渊准备挖第三棵的时候,赵庆海拦着他,不让他再挖了。
    多长十天,指不定又能长大不少呢。
    更何况这么多了,还不够吃嘛。
    “嫂子,这红薯能做菜吗?都能怎么吃?”
    林文月好奇,若是能做菜就太好了,不过听说是粮食来着。
    “你说做菜,还真能做一道,叫拔丝地瓜,但是这红薯可以磨成红薯粉,能做出粉条来,粉条又能做出很多美味。”
    苏晚晚也没藏着掖着,当初让大伯娘家做水磨,如果真的只为了磨面粉,收入太低,一些人宁愿多费力气去拉磨,怕是也不舍得掏钱去磨面粉。
    但是可以稍微改造一下,做红薯粉条,这可是经济产业。
    说起这个,她还真的想吃酸辣粉了。
    不过,很快了,粉会有的,辣椒也会有的。
    “那可太好了,若是嫂子以后做出那个粉条,我白家第一个来收购。”
    白绍是个精明的商人,以前他没有见过的东西是绝对不会开这个口的,但是不知为何,看到这种高产作物,他愿意相信。
    其他村民此刻也是议论纷纷,各个是激动异常,谈论声都压住了那算盘的声音。
    好大一会儿,那小徒弟终于算好了。
    “师傅,这一亩大约能产八石,按照第一棵那个产量算的,结果只能更多。”
    毕竟第二棵的重量就明显超过了第一棵啊。
    众人:.......
    赵庆海更是好半天没回神。
    “你说....多....多多少?”
    他的话都有点结巴了。
    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他这么一问,弄得那徒弟都对自己算的结果有些怀疑了。
    可是,棵数有,一棵的重量也有,应该不会算错啊。
    “八.....八八石.......”
    苏晚晚不知道古代这重量是咋算的,但是却听沈渊说过,正常年份一亩小麦能收获1.2石就算高的了,一般只有一石。
    今年干旱,小麦一亩地才有正常的三分之一收成。
    想想当初自家地里收的小麦,她大约换算了一下,一石四十公斤左右。
    她只知道在历史上,各个朝代的计量也都不一样,这里不是历史,就按四十公斤算。
    八石就是320公斤。
    这里的一亩地是后世的半亩地,她记得以前爷奶种的红薯,一亩地都能收1000公斤甚至更多,半亩地也大约有500公斤。
    当然,品种不同,产量也是不一样的,在古代这一亩地能产320公斤,不怪众人惊叹。
    毕竟小麦种的好的话,才能有40公斤呢。
    320对上40,这简直是绝对的碾压。
    “八石啊,这也太厉害了。”
    “对呀,这还是保守估计,还能长呢。”
    “那岂不是正式成熟,得能收十石!”
    “十石肯定不是问题,指不定更多啊。”
    .........
    众人议论纷纷。
    赵庆海更是激动地差点喜极而泣。
    “不挖了,不挖了,走,我也去你家,吃红薯。”
    赵庆海直接夺过了沈渊手中的锄头,让人给送回去,兴冲冲地跟着要去沈渊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