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章 华夏崩溃论
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     
    “佐治,你今天为何如此?”暗室里面,许攸愤怒的看着辛毗。
    “子远兄,你还没明白?”辛毗实在不明白,许攸一个聪明人,怎么会连这个都看不明白?
    许攸此时冷静了不少,他也觉得奇怪,辛毗此人异常聪明,他不会无缘无故这样做。
    不过,一时间他仍然想不明白。
    辛毗接着说道,“子远兄,原本大王就怀疑我们是二王子支持者,如果我明目张胆帮你说话,不仅仅会被大王猜忌我们是一家,而是认定。
    同时,今天的局面你也看到了,大王是多么喜欢仲治的言论?因为在大王看来,赵国需要的是反华夏的勇气,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我们大王可不甘心只做一个普通国王,他要的起码是联合国亚洲区理事这个席位。
    还有一点,那就是今天无论如何大王也不会追杀你,因为我们这位大王最喜欢玩政治平衡,在他看来,你是中间派,如果你倒了,郭图和逢纪斗争更加激烈,这不是他想看到的。”
    冷静后的许攸很快就明白了,“佐治兄的话让我彻底明白了。”
    辛毗接着说道,“子远兄,你认为郭图和逢纪为何保持斗而不破?”
    许攸微笑着说道,“那是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目标,那就是自己手里的仆射之位。”
    三省六部制里面,虽然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可是,尚书省的宰相职权最大,地位最高,可称之为宰辅也不为过。
    许攸好像想到了什么,站起来激动着说道,“你是想让我让出右仆射之职?”
    “子远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钓鱼的人都知道,没有鱼饵也很难钓鱼。
    进有时很难,退一步则是更难。”辛毗劝解道。
    “好,此事老夫应下了。”
    “子远兄高义,小弟在此承诺,二王子如果能登上高位,左仆射必将是兄长的。”辛毗知道,没有承诺和利益,许攸究竟能帮到哪一步?今天许攸愿意退让,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不想成为郭图逢纪攻击的对象。
    “佐治兄言过了,我只有一个条件。”
    辛毗听完,从口袋里拿出一封信递给了许攸。
    许攸看完大为惊讶,因为这是袁熙的来信,信里明确说了,袁熙现在和许攸之子许巍是好友,他怎么会不明白?袁熙是在告诉许攸,只要我登上了高位,你儿子身上的贪污腐败罪名就会烟消云散。
    许攸将信还给了辛毗,“军中事情如何了?”
    “鞠义、朱灵等人已经明确表态支持二王子。
    高干和淳于琼只会支持大王。”辛毗在袁熙授意下,许诺鞠义担任兵部尚书才得到其支持。
    “足够了。”
    ……
    不多久,一本《华夏崩溃论》的书籍在世界各国传播。
    华夏自然也得到了这本书,各地报纸将这本书的论点摘抄在了报纸上。
    这本书并未引起过于激烈的讨论。
    “此书你看了作何感想?”刘恢认真的问着崔琰。
    崔琰说道,“这是一本只顾政治,而罔顾事实的书,不必理会。”
    刘恢递给崔琰一支烟,自己随即点燃了手里的烟。
    “季珪,华夏想要走得更远,就要把批评当成药来使用。
    论点正确与否并不重要,我们需要的是更多不同的声音。”
    “大统领,这样一来,我们政府承受的压力可不小。”崔琰的担心不无道理,如果任由这种观点泛滥,会不会对华夏思想形成冲击。
    刘恢不慌不忙的放下手中的烟,端起桌上茶杯,“华夏讲求逻辑学,让社会上下进行辩论并不是坏事。
    对于华夏百姓来说,他们也需要其他国家进行对比。”
    “是啊,一群圈养的猪总是嘲笑大山之中自由自在的野猪没有自己幸福。
    因为在他们思想里,自己长肥成为主人的一碗肉是自己应该付出的。”崔琰想到其他国家一些奇葩事情,眼里都是讥讽之色。
    “季珪,我们不要禁止,要百姓去判断,让舆论去辩驳,只有这样,华夏百姓才会逐渐形成百毒不侵,因为他们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会因为别人一句话,一个观点就改变自己的认知。
    思想不应该是灌输的,思想应该是自己在生活中不断形成感悟的,灌输的思想就像给猪肉注水一样。”
    刘恢对这些开始逐渐免疫了,就像很多国家讥讽华夏,说这里的官员不仅仅做不到人上人,地位连普通百姓都不如,而刘恢认为,这恰恰是一个正常国家的正常形态,如果手握权力的人享有比普通百姓更多利益,那将是特权、腐败蔓延的开始。
    “这本书谁写的?”陈纪拿着手中的《华夏崩溃论》一书问道。
    其余的人摇了摇头,因为这本书没有着名作者,作者名字就是一个虚的。
    “谁写的不重要,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郑玄开口问道。
    “狗屁不通。”陈纪怒骂道。
    陈纪接着说道,“这些观点毫无逻辑性,观点片面,很多想法是拼凑出来的,可以说,用荒谬都不过分。”
    “老夫听说,这本书在华夏销量并不少。”荀爽有时也十分不理解,刘恢为何放纵这些事情。
    “这你们就不懂了,大统领说过,最不怕辩驳的就是真理,只有歪理邪说怕公开辩驳。
    华夏政策基于两个基础:人人平等和基本人性。”司马徽对于华夏的文化可以说太喜欢了,这里什么话都能说,什么观点都可以表达。
    “也对,如果华夏百姓真正明白了其中利弊,他们只会更加热爱华夏。”
    刘洪的话惹得不少人点头赞同。
    “这些言论或许在其他国家有市场,对于如今的华夏恐怕市场有限。”袁愧说道。
    “哎!这本书原本就不是给华夏看的。”蔡邕叹息一声。
    “那是给谁看的?”
    “自然是王权国家下面的百姓,说穿了,就是用来提升自己国民信心的。”
    “靠造谣说谎提升自己国民信心?”
    “你们也不想想,他们国家的国民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吗?对于他们来说,就和以前朝廷一样,官府说什么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