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大咖对话(1)成名要趁早
作者:钉耙捞月   隐形富豪炼成记最新章节     
    晚上没事,凡三还真的查了一下3人的信息。
    那位全国首富,在3人中最年轻,60年代末出生,初中肄业。
    这是官面话,据说初一暑假,他就跟着哥哥北上,走西口,到处推销老家走私过来的电子产品了。
    所谓肄业,压根就是没毕业。
    早在1987年,兄弟两人最后在京都前门买下一家做家电的门脸,成立粤美电器。依靠南边来货的超低成本,他们很快在京都站住脚。
    这个人的最大的特点是胆大,敢从走私者手里拿货,胆子自然小不了。
    他说,人的发展问题,看你是贪心多还是野心多,或者是霸气多,再一个,看你有没有那个胆量。
    这个人,更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没那么多啰里啰嗦。
    “我是要求速度的,我不会说花三个月来谋划,把这个规划书标点符号都改清楚然后再去做这件事情,我不会。我是边实施边做边修正。只要有三分把握的事,我就敢去做。”
    他当然是极聪明的,年纪轻轻就深谙广告营销谋略。
    1990年代初,他第一个利用《京都晚报》中缝打起“买电器,到粤美”的标语,每周刊登电器的价格。
    当时,商家多认为“卖不动的商品才需要广告”。
    后来有人醒过味来,想照猫画虎,这哥们已经以每次800元的低价包下了报纸中缝。其他人,只能望报兴叹。
    这一招,无疑为粤美电器在京都一家独大打下基础。
    从现有信息看,这是一个典型的草莽,赶上了好时候,属于时势造英雄的典型。
    那位排行福布斯富豪榜第三,也有人说第二的富豪,1960年代初出生。
    这哥们高中毕业,在校成绩还不错,毕业后在一所高中当过语文代课老师。
    在此期间,他与班上语文课代表也是最漂亮的女孩子看对了眼,上演了一场师生恋。
    沉浸于恋爱的班花,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两人的爱情却修成了正果。
    女方家庭在当地算是个富商,这哥们为了能在岳父族人面前挺直腰杆,开始了一系列花式打拼。
    他做过事业单位文秘,当过地方水泥厂厂长,后因计划生育超生丢掉了饭碗。
    失业后,这哥们在岳父资助下,独立创业,做了包工头。
    为了揽活,他多次前往金陵,拿下环城公路中修建山洞的30万工程订单。
    不过,公司工程师和财务计算之后,做订单的话就得倒贴8万元,不做则只需赔偿5万元的违约金。
    为了后续订单,他咬牙做了这个活,3个月完成140天的工程,而且保质保量。
    这一下,他的公司就在当地建筑市场树立了好名声,后续工程不断,环城公路修完,据说赚了860万。
    也许是当语文老师留下的习惯,这位全国财富季军有点喜欢名言名句,更喜欢创造名言名句,以至于一段时间,媒体上常见他的“语录”。
    “选择了高山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执着就选择了磨难,最终选择了宁静,也就选择了孤独。每个人就是从自信而不自傲,果断而不武断,走向了平常而不平庸,认真而不较真,放松而不放纵,风流而不下流之路。”
    这是凡三再一次看见“风流而不下流”这类话,反正看上去充满哲理,细一想什么都没说。
    这种只对大人物或修仙之人有用的“新论语”,他是不感兴趣的。
    这位大咖,是江东无数包工头里做得最大最成功的一个,同样是搭上了时代快车。
    不过,全国首富是踩上家用电器升级浪潮,这哥们则是赶上了国内基建狂潮。
    还有一个属于海归创业,不过,这位可是典型的高知。
    这位海归比全国财富亚军出生稍晚,79年就考上当时全国文科前三的着名大学,分到国研中心。
    之后,他又到美国西海岸着名大学读博士后,从而掌握了最新的计算机系统工程技术。
    邓公南巡后,这位怀揣尖端技术的海归毅然下海,创建了一家计算机公司,并发明了国内最早的商业pos系统。
    为了验证这一系统的有效性,他们创建了一家新型超市。
    在这家超市,他把互联网应用到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存货管理当中,使其成为京都第一家真正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采购和管理的连锁企业。
    对于刚刚进入21世纪的中国来说,这套系统带来的价廉物美,简直对其他商业百货带来了降维打击。
    为此,这哥们得罪了不少竞争对手。
    2003年,这哥们就带领旗下超市赴香江上市,成为内地第一家在香江创业板上市的民营零售企业。
    不过,与那位首富2004年6月刚刚借壳上市的公司相比,市值就小的不值一提了。
    这3个人,首富是名气大,话语少,媒体追着想让他说话;榜眼是名气不大口气大,非常希望媒体传播他的语录;海归则是名气大,真没话。
    除了在一些论坛上,听到海归有些学术意味的发言,平时很少看到这哥们说什么。
    sars横行时,为了保供给,这哥们倒是提出了一个有名的口号:“战疫情、保民生、求变革、活下去、干起来”。
    为此,疫情结束后,他所在的超市还获得不少荣誉。
    仔细浏览了这3人的创富经历,凡三发现了一个反向定律,那就是:学历越高,财富成就越小。
    这让“知识改变命运”那句话,顿时显得有点滑稽。
    而从言论上看,学问越少,说话越干脆,越一针见血,没有那么多弯弯绕;学问稍高,说话就越玄,甚至不知所云;成了留学生,当上海归,那话都成了学术讨论,一般人更听不懂了。
    从创富经历看,下海越早,富裕得也越快;做政府工程越大,则赚钱越多;高科技运用越多,则规模越小。
    这样三个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出身与学业背景完全不同的三个大咖,同聚一堂,当场对话,确实可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
    一开始,原本对这场对话没有太大兴趣的凡三,看完三人的信息后,不由对周三下午的这场大咖对话充满向往。
    这些大咖,一个来自南方,一个来自华东,一个来自京都,他们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顶级富豪。
    在致富路上,这些人无疑是先行者,也是成功者,他们的经验教训,对于刚进富裕阶层的凡三,无疑是活教材。
    临睡前,他关掉查资料的电脑,意识到这次对话机会难得,多多少少,现场都应该有一些收获,不至于空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