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全城百姓出动,拿着户籍买洋芋!
作者:鱼儿不乖   流放后,奶凶凤崽带舅父们造反了最新章节     
    来粮仓帮忙搬粮食的,无一例外都是男人,和弘远身边的那几个小伙一样,虽面貌各不相同,但是言行举止都透着雷同的神韵,像受过统一的训练一般。
    完全不像普通村人。
    叶永礼只恨是晚上抹黑送的粮,没办法看到猎德村的全貌,不然定能看出个究竟。
    “娘,弘远大哥他该不会真的是逍遥城的人吧?咱们给逍遥城的人送的可是高产洋芋,这要是被官府知道了,说严重点那可是通敌叛国啊!”
    叶永礼担心的不无道理,老太太沉默一瞬,就拍了拍儿子的肩,“快洗洗睡吧,别多想,娘心里有决断。”
    简单的一句话像是定心丸,立刻稳住了叶永礼纷杂的心思。
    次日清早,村民们就都约好了一般来到了叶家。
    贵人无故来临,不是福就是祸,定然是有事发生的,昨天不好多言打扰,今日定是要来探寻个清楚的。
    老太太也没什么可遮掩的,把白老爷买下黄沙村的始末都说了出来。
    村里人闻言,只觉得唏嘘惊险。
    若不是老太太斗胆保住了他们的百亩良田,只怕他们也只能给白家当佃农了。
    虽说白家开的工钱很可观,可哪里又能和他们眼下的好光景相提并论。
    要知道洋芋即使只卖两文一斤,这次每家每户也都卖得了五六两银子呢!
    这是他们先前饭都吃不饱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
    末了,全叔问道,“姜婶,教佃农种洋芋倒是简单,可白老爷预备垦地多少亩?洋芋种子又怎么安排?”
    村人们纷纷附和,是啊,若垦地百亩,光洋芋种子就需要万斤呢!
    “这个大家伙不用担心,只管带着佃农垦地就好,不管垦出多少地,所有种子都由我们叶家出。”
    姜老太太笑着应道,白老爷此番买下黄沙村也是好事,叶家正愁不知道如何还其恩情,这样一来他们能帮白老爷做不少事情,也算了却心头不安。
    方圆两百里,高低也要垦个两百亩地出来,一亩地用种粮两百斤,届时约莫需要四万斤种,叶家有十来亩地,待这一茬的洋芋收上来,全数拿来做种倒勉强够用。
    “那怎么行,姜婶,若不是你和白老爷这层关系,我们大家伙怎么保得住自己的田地,不能由你一个人出粮种,不管别家如何,反正这一茬收上来,我们家可以出一半的洋芋作为粮种!”
    “对,我们家也出!”
    “我们也必须出!”
    马秀珍一开口,所有村民都纷纷附和。
    无论眼下还是以后,他们都要紧跟着叶家的步伐走,绝对不能做出让叶家寒心的事情来。
    姜老太太看着众志成城的乡亲们,乐呵的合不拢嘴,“好好好,按理说这白老爷是我们叶家的恩人,怎么样也轮不着大家伙出粮,可让我老婆子拒绝大家伙送上门的好意,岂不是太见外了?”
    “哈哈哈,对,咱们村可都是一家子,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没有单打独斗的道理!”
    “对!就是这个理!姜婶你可千万别把我们抛下咯!”
    一群人簇拥着老太太附和,没有人脸上生出不愿,恨不得把心掏出来摆给老太太看一看多忠诚。
    对,忠诚。
    虽然黄沙村没有立村长,但是在他们眼里,叶家是比村长还高的存在。
    毋庸置疑,是叶家带他们吃上了第一口肉,赚到第一笔钱,所以只要叶家号令,无论前路如何,他们绝不会不甘畏缩。
    和村人们散开后,姜老太太就进屋和甜宝说了好一会话,然后一大一小手拉手到了屋后头的院子。
    只见二人原地屹立了一小会,好几只鸟雀转瞬便飞到叶家房顶盘旋,约莫一盏茶后,才振翅四散飞离。
    郡城。
    刘记粮铺门口。
    蜿蜒的长龙足足排了三条街。
    排队的百姓个个拿着布袋子翘首看着前面,面色无一不焦灼难安。
    铺子门口摆了一张书案,佟掌柜正坐在书案后面,一个一个的给来买洋芋种子的百姓登记造册,两只鸵鸟雄赳赳气昂昂的立在他桌子左右护着,伸长了脖子盯着街道上的长龙,每根羽毛都透着戒备。
    但凡来刘记粮铺买洋芋的,每个人都必须拿着户籍文书来,只有户址是村里的,才能买到洋芋种子,而且每人限买十斤。
    多是砸锅卖铁也要来买上十斤洋芋的百姓,因为洋芋竟然只卖四文钱一斤,这样的好事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
    郡城的富贵人家也可以持户籍文书来买,但是郡城户籍不仅只限买两斤,而且还要在刘记粮铺买满二十两银子的其他粮食才能同时买到洋芋。
    虽然这个要求让富贵人家心里多有不甘,但是刘记门口还贴盖着将军大印的告示呢!
    告示里面清清楚楚写明了,洋芋之所以如此低价,是将军强制执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南辽郡的百姓先行耕种,提高整个郡城的粮食产量,所以只能少量的满足郡城富贵人家的采买需求。
    有将军撑腰,还有鸵鸟护卫,即使有钱有势也不敢造次,何况洋芋才四文一斤,就算再买二十两银子的粮食,也不算亏了他们,所以全城百姓一时间闻风而动,不管富贵贫贱,全都来这刘记粮铺排队买洋芋。
    拮据的老百姓买洋芋就花光了家底,甚至背上债务,自然不会买刘记粮铺其他的东西。
    可郡城的富贵人家也不少啊,洋芋何其抢手就不说了,一天下来刘记粮铺其他的粮食也一售而空,打烊算账的时候佟掌柜乐的胡子一抖一抖的,一高兴就给两只鸟将军又加了餐。
    整个刘记粮铺从人到鸟都是喜气洋洋的。
    有人欢喜有人愁,刘记粮铺红火了,盛隆全这头却门可罗雀,朿掌柜又气又恼,把店里的伙计挨个骂了个遍,可他很清楚骂人也只能解一时之气。
    他派的探子禀告说,刘记粮铺这次在黄沙村收到了五万多斤洋芋,可他们每天只放出五千斤来卖,这一来足足要卖上十天!
    这些日子,足以让刘记粮铺的名气生意都跃到盛隆全之上。
    而且刘记粮铺这次登记造册,还给了郡城户籍人家的婆子管事每人一个雕纹木牌,说是日后只要凭借这个木牌过来店里买粮,不仅价钱上优惠一成,而且还可以送货到府,买粮达到一定的数额,每年岁末还会额外赠送百斤粮食。
    这刘记粮铺分明就是借着洋芋的东风,想把盛隆全的老客也全数吸走!
    可偏偏他们背后有将军撑腰,朿掌柜只好找徐太守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