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广交会(一)
作者:行道人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最新章节     
    进大门的时候,被宋叔叫停,跟着进入门房。
    坐下了,宋叔到床下翻翻,找出一个文件袋。
    走过来丢给李元,李元看着没有任何文字的文件袋一脸懵。
    “打开看看”,宋叔提醒道。
    里面只有两种东西,10张大黑十,一张奖状。
    奖状四周印着云纹,上面部分是两面红旗,然后是伟人像,下面是麦穗、红五星和丝带。
    接着是大大的“奖状”两个大字。
    下面是正文:
    奖给在***行动中获得突出贡献的
    下面是钢笔写就的李元二字。
    落款是***调查部,1969年9月1日。
    “1969年9月1日”,他反复确认,“叔,这奖状什么时候送来的?”
    “一个月前吧,同时送来一箱茅台,这不,还有半瓶”。
    宋叔边说,边从床下又拉出一个木头箱子,里面放着6个白瓷瓶子。
    李元马上扑上去,一瓶瓶地拿出来,除了右下角那瓶里面还有点,其他的都空了。
    李元放下酒瓶,转身看向宋叔,“叔,这酒是给我的吗?”
    “没说,一起送来的”,宋叔一脸的无辜。
    看着李元扭曲的小脸,“前一个阶段看到你忙,就没叫你,一不留神我给全喝了。
    放心,下次他们给叔再送酒,叔一定叫上你”。
    “谢谢啊,我的宋叔!”,李元拎着文件袋,憋屈的走出门房。
    身后的宋叔诡秘地一笑,“这酒他们好像没有说送给谁的,那肯定是给我的!”
    回到办公室,李元把文件袋送入空间。
    坐在凳子上半天没有反应过来,最后无奈苦笑,起身拿出纸张,铺在工作台上,开始化悲愤为力量。
    他现在需要重新优化12马力柴油发动机的参数,使其达到最佳。
    然后还有1个任务,设计3款不同马力的单缸柴油发动机。
    脑海里回忆之前制造过程,评估优化点。
    最后不放心,把阎解成叫过来,让他当面朗读当初记下的笔记。
    确认无误后,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没有多久,得到通知,准备一番,晚上出发,前往粤省参加广交会。
    广交会最开始的名称叫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zongli担心外国人记不住,所以改成“广交会”。
    第一个意思是代表在羊城举办,第二个意思是广交朋友。
    “广交会”一年春、秋两届,即使是特殊年代,都从来没有间断过。
    首届广交会是中苏友好大厦举办,有19个国家或地区参会,但是秋季就暴增到33个国家或地区参会。
    1957年全年成交额为8700万美元。
    1958年全年成交额为万美元。
    1959年上半年成交额为7600万美元。
    与去年相比,同比下降了50%多,所以秋季交易会要求一定要办好。
    连续3年广交会的成功举办,最受国外客商喜欢的是陶瓷、茶叶、丝绸和中药,占比高达60%以上。
    1958年4月15日,第3届广交会搬到了刚建成的侨光路2号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展馆使用面积1.3万平方米。
    1959年11月1日,第6届广交会搬迁到海珠广场附近的起义路1号陈列馆。
    新建的陈列馆展馆使用面积3.45万平方米,为侨光路陈列馆的2.65倍。
    10月30日,李元跟着大部队来到养城。
    相比于内地,这里保有很多高楼。
    起义路1号陈列馆,中座楼高10层,西、北两翼各8层。
    馆内1至6层除陈列主要出口商品外,并设有交易洽谈室70多间。
    开幕期间在7楼还设有银行、邮电、保险、航运等服务台和样品零售处、酒吧间。
    来到这里才发现,机械厂能够参会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来参展的都是国内大厂,而且全部都是现货交易。
    好在机械厂一直在囤货,3天前,所有货品都已经放入离这里不远的一个仓库。
    机械厂的展位在6楼最靠里的一个角落,展位也只有不到10平米。
    相比于1楼大厅那些几十上百平方米的大展位,机械厂的展位可以说是寒酸至极。
    而且远离楼梯,很多客人不见得能够来到这里。
    机械厂带队的是卢星宇,加上销售科主任成万彪、财务科主任王红霞、办公室主任任佳、以及李元和陈兵,可以说是主力全出。
    现在几人聚在一起,一脸的苦涩。
    “我刚才又找主办方主任,他也没有办法,都是早已确定的展位,无法变更”,任佳一脸无奈。
    “我找了市政府,也是没有办法”,成万彪苦笑道。
    “我也去找了进出口总公司的朋友,他说这个位置也是挤出来的,按说我们这样的小厂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展会。
    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总公司支持,我们来了。
    能够挤进广交会,对我们来说就是成功。
    产品如果能够大卖,那就是惊喜。
    大家不要灰心,办法总会有的”。
    卢星宇见大家一副被打击的样子,不得不站出来给大家鼓劲。
    可惜,几分钟过去了,大家都是低头不语。
    卢星宇注意到李元,他的目光正注视着窗外。
    “李元同志,你有没有好办法?”
    他不得不点将了,这样沉默下去,不是个办法。
    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发动群众,所以,他也是非常自信,一定会有办法。
    李元收回目光,看看大家。
    沉吟一会,“厂长,我觉得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等客人自动走到我们这个角落,难度太大。
    我们应该主动出击。。。”。
    “筹备委员会多次提出过要注意纪律,要注意国际形象,让我们不要乱跑,不要乱说,怎么主动出击?”
    “我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我雕刻一些万能扳手和螺丝的模型,然后在展馆入口,送给客人。
    另一个是我们在展位上表演一个简单的使用万能扳手哑剧。
    送礼物,体现出我们的热情好客;演哑剧是表现我们劳动人民的开朗、勤奋”。
    “我觉得是个好主意,门口引流,展位直观演示”成万彪第一个支持。
    “我也支持”。
    “同意”。
    “这样,任何事情都要听指挥,不然容易出问题。
    我在商务部有朋友,送礼品的事情,可以先沟通一番。
    小李,你先做一个样品,我带过去让他们看看”。
    “好的,我拿一下工具和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