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从来就是贬谪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苏轼把杨元奇找来,这次旁边不仅有王朝云,还有他们的小儿子苏过,二十来岁。
    苏轼问:“我看到你把家将遣去广州,你寻你舅父一事重要,何必陪我这个老人在这里蹉跎。”
    杨元奇回:“他们过去探访消息,到时候我赶过去就是,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寻得,再说,我让白鹭也过去,她是我的姬妾,有她先去拜访并未失礼。”
    苏轼说:“这始终才是你来岭南的目的。我把王朝云和苏过一起唤来,就是告诉你我又不是没人身边照料。”
    苏过拱手道:“这一路谢过杨世兄,有我和母亲,世兄放心就是。”
    杨元奇呵呵的说:“我这不也是沾点文气,这一路受益匪浅。”其他不说,单说治政,苏轼能给杨元奇的提点就很多。
    王朝云道:“李格非被贬谪,清照小娘子还在这里,你是得事情做完赶紧送回去,这怎么都不妥。”
    杨元奇说:“我希望清照妹妹跟着我还好,麟州刚被西夏蛮子摧残,她一个小娘子跑去那边更不得安生。”
    这话出口,几个人都神色各异,杨元奇和李清照只是平辈,所谓兄妹压根没有血缘亲戚,让李清照跟着他怎么都说不过去。有苏轼在,好歹还有个说法。要不,这基本就等同私奔。
    王朝云最是懂这些小儿女心态:“元奇,情之所至,往往让人猝不及防。格非那里你如何交代?”
    苏轼轻声一叹。
    杨元奇笑道:“还没想好,不是还有一路回程,那时候我刚好认真思索。先生和夫人不用担心我会做什么?”
    王朝云倒不担心这个,只是她一女子,见着一路两个小儿女耳鬓厮磨,更希望他们有个好结果。
    王朝云说:“你总得有个说法呀。你不在意这些,或许清照也不在意。悠悠众口呢?李格非怎么办?”李清照才名传遍士林,这是会影响到她父亲的。
    杨元奇回道:“她信我,有些事我就一定得做到。”这话几乎是表明心计。
    王朝云一脸的无奈。
    苏轼摇手道:“你先答应我好好把清照送回去。”
    杨元奇点头应承。
    苏轼继续说:“我也不找其他借口,这一路过来你已尽心,后面我们注意按着张小娘的法子循规蹈矩就是,你何必忧心?我年龄是老了,你也看到身体可没什么大碍呀。”
    杨元奇道:“先生,等你到了地方安置妥当我就去广州,耽误不来多久。”
    苏轼这个时候说:“你要是现在走,我倒可以给你和清照先有个说法。”
    杨元奇愣住想了想,笑着摇头道:“先生,你这个也解决不了最后问题,我自己的事能解决。再说,我不愿她也不愿的。”
    苏轼疑惑的问:“你猜到了?”
    杨元奇呵呵的说:“老头子你能有什么法子,不过文人最没意思的借口。”
    王朝云这时候拦下他们两个:“相公,不用说了,他要的不是这个。”苏轼和王朝云有过商议,无非就是认下李清照这个学生,要杨元奇以晚辈照顾她一段时日,这虽然有点掩耳盗铃,加上苏轼这个大佬的背书,士林有非议也会留些情面。
    苏轼看向王朝云,怎么突然她就变主意。
    王朝云笑着说:“给元奇留点脸面吧。”难道非要杨元奇当着大家说,他其实就是想娶李清照,在这事没落定前,他们真不要逼他说出来。她在旁边看得透彻,杨元奇就不是安分的人,按他们原来的想法,杨元奇不放手,那以后还会更麻烦。
    杨元奇谢过王朝云,苏轼无语。
    苏轼想了想说道:“你开封也有事,上次函件过来,我观你脸色也不是很好,你也一大堆事。”
    杨元奇呵呵的说:“先生这真你多虑,三娘和师师不过有些事下不来决心,不如归去就是,她们明白的。”
    苏轼正想在劝。
    杨元奇这时候道:“先生,送人送到底。都已到了这里,你让我走完这一程,对你来说其实可有可无,对我来说才重要。你就当我有点小心思,给这段路留下一段最后的佳话。将来那些青衣士子看我不顺眼,总会记得我曾经有过这一程。”到现在,或许很多老头子看苏轼不顺眼,或许很多中生代对他也颇有微词。但越是年轻一代越是在神话这个人,官做到多大是一回事,留下的文章诗词往往让年轻一辈更具向往。
    杨元奇看着苏轼:“我这是在为自己考虑。”
    苏轼实在不知如何回这话,这话对吗?将门真的在乎这点名声?将门的名声更在于战场上的威名。
    苏过这时候搭了腔:“父亲,算了吧。我也恰好多和杨世兄沟通交流些。”
    苏轼看了看他们几个,说道:“那我也不等了,干脆就加快去新州吧。”
    几个人点头。
    ……
    事情往往不会随着人想的发展。
    当苏轼等一行人加快速度到英州转向去新州时候,朝廷的两个敕令追到英州。
    一个敕令是贬谪苏轼的,夺去所有职官,发往惠州安置。这个贬谪就在苏轼的意料之中,新党那么多人回去,他是第一个被贬谪的高官,当时的处置有些仓促,知新州虽然地方偏僻,却还是个官职,有实务。现在这才是到底。
    一个敕令却是斥责杨元奇的,内容事关祈福观,认为杨家有侵占皇家产业之嫌,要求杨元奇解释缘由。
    杨元奇把敕令丢到一旁,苏轼看了说道:“怎么能有怨望,你回开封就是。”
    杨元奇回道:“先生搞错了,我可没什么怨对,不是让我解释缘由么?我写个奏折回去就是。再说,祈福观提举是扈三娘,都没收到贬谪她的消息,那就仅仅是解释。要是杨家真的侵占皇家产业,还要我解释个啥?!再说,扈三娘和李师师都在开封,她们就不能解释?!”
    苏轼顿了顿。
    杨元奇道:“先生,我们真要快点赶路了。”看来还是有人看他跟在苏轼旁边嫌烦了。苏轼被贬谪,还有弟子专程陪着,这是在给苏轼扬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