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这才是正菜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当西夏使节团清楚宋人知道耶律南仙的身份,西夏使节团的正主就来到了台面。
    耶律南仙一身盛装出席,西夏的节杖和国书上明确写明了耶律南仙的身份,李乾火和萧有见只是陪同。耶律南仙现在不是夏国的皇后,但西夏给了一个很好的说法,辽朝和大宋一样,都是夏国的上国。西夏能崛起并长期存在本就得益于这三角关系。
    李格非第一句话是:“耶律南仙郡主,作为大宋的使臣,我们认可你作为夏国的代表,只是和谈过程中,你是否还能代表辽朝。”
    李格非确认耶律南仙代表什么,是否代表了辽国,这句话很有深意,一旦耶律南仙答是,那宋朝完全可以搁置这次和谈,因为她同时也需要辽朝的国书,显然在座的宋人不认为她能拿出来。作为使臣团,他们就能进可攻退可守,这是一个承担和谈失败的责任,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耶律南仙清楚这个问题上她是不能作假,她想了想回复:“我只代表夏国,不过作为耶律家族宗室之女,如果需要涉及辽朝的地方,我可以及时转达,相信大辽中都也一定会回复。”
    范子奇不接这茬,反正现在你只是夏国使臣,直接说道:“那南仙郡主就只代表夏国。”
    耶律南仙也不再争论这个话题,她只要陈述这个身份,那宋人怎么都要考虑一点。宋人其实也清楚西夏对于辽朝来说同样重要,它的存在不仅对宋是个威胁,缓解辽来自宋的压力,同时它也对更北的游牧民族形成一定压制。
    事情回到一个基本点,双方罢兵的诚意。这对于西夏其实是个最大的难题,掌兵权的是梁氏集团,在他们没有明确前提下,这个使节团的承诺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
    耶律南仙这次其实有备而来,她认为既然各国没多少能隐瞒的事,她就直述她是需要这份协议回去,然后和宋辽两国一起,约束梁氏集团的行为。
    范子奇说了一个非常尖锐的情况:“我是否可以理解为,第一,哪怕宋夏和谈在这里有一定达成,西夏其实也不确定能否约束国内军事力量。第二,一旦李乾顺皇帝掌了西夏真正权利,那这份协议事实上也可能废弃。因为在我们看来,你们更是借这份协议回过头来理顺内部的事。”
    耶律南仙说道:“两国如果息兵,哪怕是暂时的,事情开始了,就会有一定的互信,那顺着发展,今日我们都能达成协议,来日应该更好谈吧。”
    耶律南仙接着抛出了她的想法,的确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她认为既然两国互信很低,那作为岁赐,宋朝完全可以按年支付,但必须恢复两国的贸易,这对两者都是有利的。而且为了表示诚意,宋朝可以在秋收之后再行支付当年的岁赐。
    事实上,当耶律南仙坦然的陈述自己的想法,还有很多作为使臣她也决定不来的事时候,被动一方倒是大宋使节团的几个人,和谈的过程和结果是要汇报回去的,仅过程来说,西夏是带来了他们的诚意。
    范子奇和李格非内心极其不平静,他们也没想到眼前这个女子会不惜把西夏的伤疤揭开出来,皇权和后权之争,这事放在大宋是不好开口的。
    杨元奇发现最后做坏人的还是他这种武夫,包括张孝纯在内,文人最大的短处是欺之以方,耶律南仙在杨元奇眼中压根就不是个实诚人,就她这个身份她都屡次在他面前遮掩,对于宋朝士子还有眼前这几个人,她应该做过研究,然后干脆多说出点东西来。
    杨元奇说道:“我看这次和谈似乎也没大宋什么事吧?我朝现在国策南仙郡主不会一点不清楚,开疆拓土这不是朝堂目前关注的。你这一来就说得如此恳切,怎么这一纸合约你就如此看重。至于两国交易互市,就算现在放开,短时间也很难发展起来。”
    耶律南仙看了杨元奇一眼道:“我是辽国人,澶渊之盟对于辽宋两国的意义,我看得清,我认为宋夏之间一样需要这个过程。”
    杨元奇说:“大宋对于协议的遵守历来是说得出嘴的,我就是感觉怎么看西夏也不过是通过协议约束大宋,自己有时间稳定政局,为日后打算。”杨元奇也实在看不透耶律南仙真正要的隐藏在哪里,只能这么插科打诨的来。
    耶律南仙回道:“杨大人,我和你有点龌龊不过是个人事情,何必非得扯到这个场所。这个疑虑刚才范大人其实已经表达过,我还是那句话,有一纸协议,有一段短暂的平静,总比常年征战要强。至于约束,澶渊之盟最终对双方都起到了作用,或许当时签下这份字的人也如你所想,不过是权宜之计吧。”
    杨元奇找不到切入点,只得说:“那无论如何,南仙郡主可以把大宋有意和谈的事也传回去,起码让边境线上少点动静。”
    耶律南仙说道:“这个我会办,不过所谓少点动静,我的确无法确保,但使节团还在大宋境内,如果协议有进展,我们也会给国内施加压力。有了这个说法,我甚至可以想办法要大辽也施加影响。”
    杨元奇接这话就说:“那干脆点,你现在可以去信和辽主好好说道一下这边情况了,让辽国也来做个见证。”
    耶律南仙呵呵的说:“刚才不是说了我只能代表夏国,我可以想办法影响耶律家族,但我答应不来。”
    杨元奇道:“说来说去,你说的全是空话,没有一样你能决定下来。”
    耶律南仙这时候反问:“我觉得西夏使节团在规格上高于你们宋朝吧。说来说去,这里的一切你们不一样也得知会后方才能确定?!”
    这话怼得杨元奇有点堵:“那还谈这么多?”
    耶律南仙不再接口,而是看向范子奇和李格非。
    范子奇只得让杨元奇慎言,和谈是朝堂政事堂的决定,这不是他们这里人可以说不谈的,何况,李格非来的时候也直接说政事堂希望和谈有成果,大宋现在也不希望边境有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