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潘家家事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一艘小船沿着凤翔府旁边的河流掠过。
    船上潘易岭望着凤翔城,春梅轻声问道:“老爷,要不要见下杨家大娘子。”
    潘易岭摇头:“我父亲去世,做儿子不能守在旁边,已是憾事,一路不做停留,赶紧回太原吧。”
    春梅安慰道:“老爷太无病无痛,睡梦中离去,不幸中已是大幸。”
    潘易岭微微点头,怎么说这也算寿数。
    潘易岭不清楚,他错过了他的老师苏轼。
    潘易岭回家丁忧,概叹世事无常,关于茶马司的奏折,他已然做好被弹劾卸下所有的准备,父亲这个时候离世真的救了他,他清楚这个时候有人要拉他一手,只要把奏折丢开冷下来就是,没有其他会去多提起。
    其实别人不清楚,潘易岭内心一样有过野望,一个二甲排名前列的人,又怎么会没有一点傲气。他不想入馆阁,他选择外出做事,因为他认清自己的不足,年纪是他最大的劣势,入馆阁更应该是年轻人,他们可以慢慢熬着,一朝得势,闻名天下。他已经没有多少十年,别人可以在中枢慢慢总结朝政经验,他没那么多时间,做个亲民官处理庶务一样是造福一方百姓。
    潘易岭在开封,和秦观、李格非这些人相善,他更是没再想着在中枢呆着。他们一样才气斐然,他们比他早十多年中进士,他们才是最适合继续在开封留着的人。
    潘易岭在秦州实际有一个很根本的判断,茶马司的弊端不是他这个层面能解决的,随着他做的越多情况越乱,他明白这和个人声望有关,他没有压住茶马司和相关衙门的声望。
    潘易岭最后决定把事情捅开,他内心有些痛苦,在他看来这有点像甩锅性质,他处理不来了,丢给朝堂吧。要他不做他又不愿意,他不想做个“好官”,再难他的结果都严重不到哪里去,最多回家养养生教教书去。
    至于奏折是否涉及新党旧制理念之争,潘易岭压根就没往这方面去,他只是根据自己在秦州茶马司所见所做所得,总结出的自己的方法,他认为这点上他是无愧于心的。
    恰恰这点上,朝堂政事堂那些大佬分得清,这折子始终是在论事,有些大佬会认为不能因为里面某些理念靠近新党就大兴党争。
    ……
    太原府。
    潘家大门全是缟素,潘老太爷的突然去世让潘家有些乱,这个时候,潘老太太还因为伤心彻底躺下。潘易树也带着夫人一起回到府上。
    潘老太爷走得太突然,那几天他其实精神状态好的很,也许他内心是有明悟的,所以急着安排自己的身后事,担心他走了,几房争吵。人无缘无故突然精神倍增,他可能觉得大限将至。
    潘金莲这几天回到潘府,哭成泪人。那天晚间潘府聚餐,潘金莲因为女儿闹腾没有过来,哪知道竟然再也见不着一面。
    潘近柊说的话更让她心碎,那天晚上潘老太爷还叮嘱秦可儿和潘近柊要赶紧把潘杨杂货运输相关移交过去,把能靠上运输边的都转过去,人员却是由杨家决定去留,他们自己派人来也好,把人送回潘家也行,都由杨家定。
    秦可儿劝道:“太爷爷活到今天,潘家有今日声势,虽然不能说喜丧,走得也是安详。我们难受悲伤却不能伤了身体。太奶奶已经撑不住了,我们更要撑起来。”
    潘金莲含泪点头。
    潘易树和潘夫人虽然回到府上,却是没有多说,特别关于产业的处理,潘易树只是拼命料理丧事,希望借此减轻内心的苦痛。
    潘近柊劝诫过潘易树几次多来看看爷爷,潘易树心里却总是难受。潘家的确走私,但那个时候的潘家要想商业上有所成就,这就是捷径,而且,这事老太爷其实是知晓很多的。老太爷瞒着他弟弟潘易岭,对,潘易岭读书用心,但承担责任的就是他这个大房。他的错他认,他认为他老爹其实是护住二房了,当时事情更大可能是潘家除了二房,全都栽进去。潘易树始终认为,走私刚刚开始潘老太爷可能不知晓,做大以后潘老太爷是有机会拦下这事得。这是一笔家族烂账。
    潘易树怨气下去很多,还是潘老太爷把整个潘家商行划给潘近柊,至于开封顔楼和潘杨杂货,这本来就是二房自己搞鼓的。大房还拿到太原这个大宅院,潘易树知道这点上他父亲还是公道的。
    潘近柊不得不劝潘易树:“父亲,过去事情已经过去,我知道你怎么想的,做儿子本不该问,做儿子的想说的是,现在儿子做什么事,你要怎么拦?!”
    潘易树有点恍然,他错了么?他没错么?潘近柊现在要做什么,他能拦吗可以拦吗?!父子之间太多事理不清。
    潘易树说道:“我回来不就是想送你爷爷一程,我们是父子,能有什么仇,有怨?我们也还是一家人。家族的事我不出声,我送你爷爷走就好。你奶奶我会和你母亲多陪着的。”
    潘近柊默然点头,又说到:“父亲,你也多找金梅妹妹说说话吧。她就是觉得对不起你们,西门那一场差点因为她全家遭殃。”
    潘易树一脸的戚容:“嗯!她是个傻妞,是被我们所累,做父亲的怎么怪她啊。不过别人利用了她的善良不懂事罢了。”
    潘近柊道:“苦了妹妹了。”
    潘易树说:“你要帮她找个好婆家,那样她就能彻底跳出来的。”
    潘近柊点头应承,潘金梅现在除了心伤,没有其他事,就是关于幸福,潘家认为她还是得嫁个好人,婆家得慢慢选。
    这时候,有人传杨家杨元幸带了写哀礼过来,问需不需要帮忙。潘近柊出去接一下,杨家杨元奇这个女婿没在太原,杨元幸提前过来致哀,这是情谊。潘近柊怎么都要过去迎接一下。
    杨元幸东西倒没带什么东西,主要是来问是否缺人手需要杨家帮忙的。潘近柊谢过,表示潘府人手足,也谢谢亲家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