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苏颂倒了
作者:土着与土猪   铁血西军:大宋杨家将后传最新章节     
    苏轼告老的折子送上去了,高太后不允。至于他说夫人病重,高太后直接宣太医过去帮忙看,王闰之的病其实太医已经去过,苏家早就请托了,却是发现她身体有些好转,这让他的理由更不成立。都没满六十,这个告老的确有点早。
    朝堂却是为了这个发生了一场争执,贾易认为苏轼不思报国,这是一种错负,直接就弹劾他了。好吧,全朝堂都知道他们不对付。
    这不过是小事,这章弹劾也没得到其他人跟风,没多少人愿意这种时候还让高太后不快。高太后已经留了人,再说,对于朝堂老人的挽留这本就是慈悲,有多少身居高官的老人愿意,自己一个告老就被请出朝堂的?
    麻烦就在于贾易外出的事苏颂拦了,苏颂对贾易是有好感的,他外出任职政绩斐然,特别提刑司那几任还和他有诸多交集,贾易几番回调御史,怎么一个折子不准就又踢出去的,这只是一个个人意见,这次贾易也没有继续纠缠这事,更没有大规模的引发弹劾,难道还不让人说话了?!
    作为贾易这个弹劾,太后推恩苏轼,那有个人提醒下苏轼这不更好?朝堂太后对你是有恩的,别整得有事没事就走人?!
    杨元奇看不懂就是这里,他只能说这个朝堂就不是人能呆的地方。因为这事的结局竟然是苏颂和范百禄罢相了。苏颂年老,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这其实是个闲职,高太后还是想留下他。范百禄政事堂都没坐热乎,不过是为苏颂说了几句话就踢到外面去了。
    又得说那位杨畏杨大人,他看事情还是非常准,贾易这人和苏轼苏辙蜀中一系向来不寐,这是大家都清楚的。苏辙现在的参政相位已然稳固,他的那本为所有官员留职位的奏折给他莫大的名声。且不论折子这事处理本身的优劣,对于这朝堂混着的所有高官来说,这是一个大家共同的利益,不论新旧两党。
    杨畏弹劾苏颂庇护贾易,反正贾易惹人闲,踢出去先说。苏颂实际是看好贾易的,这让苏颂非常难堪,他一个七十多岁的人了,哪怕真是护住一个他看好的后辈官员,又如何?!苏颂直接告老请辞,高太后不愿,留了个观文殿大学士,先放着吧。苏颂的这个告老要比苏轼来得正常,他真的有点老了。
    ……
    杨元奇有些抓瞎,他想到《疫病的防控》这事,最好找的人就是苏颂,只要他把纲目弄好,他觉得苏颂会给他钱。这事情都没个起头,这老大人自己先倒了。
    张小娘一脸不悦,杨元奇竟然走神了。这几天杨元奇和她经常在云良阁琢磨《疫病的防控》,她承认杨元奇对于军中防治是有些主意,这的确可以引申用到民事。虽然他理论称不得体系,但有些原则方法非常有道理。
    张小娘说:“杨大人,我可是免费给你做这事,我是名医,名医?!”
    杨元奇回过神来:“张小娘子,我刚才这不是想你的费用怎么弄来么,哪能让你免费帮朝廷做事的?!这可不能算我们的私交啊,私交不能用这地方。”
    张小娘觉得他这话味道不对,却怎么听着就是有道理的。她只得找麻烦的说:“你别张小娘子张小娘子的喊,我三十四了,寡妇?还小?”
    杨元奇觉得这话有道理,虽然对着她经常忘记她年纪,不过就风韵来说的确是妇人。杨元奇说:“那叫张小姐姐?!小姐姐?”这名字太合胃口了,这是杨元奇记忆深处的称呼。
    张小娘羞恼的说:“赶紧说事!这一条你觉得适合?我怎么认为勤于清洁这放在普通时候一样,你还非得强调一番?!”
    ……
    事情真的有所加快还是宗泽回来,他又带回了两个大夫,有过疫区经历,他还想多找几个,发现自己没钱了,只得回来。医官局这钱还是抠出来给他的。
    有了三个专业的大夫,就这个防控的条目几个人还是理得像模像样。
    大夫最大的疑问在于疫病的产生和传播,他们不认为这一定需要人和物有过接触,因为有时候传染性太快,关于人会对某种疫病产生抗体,比如已经得过该病的。这个倒是所有人认同,天花几千年来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人会得第二次。
    杨元奇说:“我不知道疫病能不能凭空传播,我只知道如果是那样,那所有防护看似更没效果,现在只能按这个来,只有存在看得到人和物的传播,那大家能隔断这个,大家才能够相信所做的事是有效的。”这是杨元奇的理解,起码他不认为空气传播这事现在说了,大家会有办法。这不过是一个开始,将来大家明白了修订就是。
    张小娘问:“那要是无效呢?”
    另外一个大夫答:“会有效,有些村庄隔得不远,并不见传播。还是得人,那保持距离就是有效的。”
    宗泽对于人心理解非常透彻:“就按这个说法来,那个时候人也需要信念。”
    杨元奇道:“其实这些都是卫生习惯,我在定边军中有些就是这么执行,因为军营是集群人的生活,就目前看是有效的。这一定程度还能免疫疾病。”
    杨元奇这话出口,大家更是没了后顾。
    张小娘点头,清洁干净始终是防疫的第一要义。
    张小娘叹道:“可惜海外的皂角太贵,那东西对清洁很有效。”
    杨元奇愕然,他怎么没想到这茬,肥皂起于阿拉伯半岛一带,最好的肥皂也在那里,大宋的皂角上不得台面。随着丝绸之路的断绝,只有部分能从海外运来,而且品相还一般,杨元奇有些郁闷,对于海洋,现在的他是无法企及的,这是西北将门没机会触碰的东西。
    杨元奇想到临安杨家,却也知道仅凭现在杨家的权势,根本无法染指。至于开封这些家族,亦然对海外没有想法,那是南方士族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