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文官集团的阴谋!
作者:许阿姨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最新章节     
    次日早朝。
    朱元璋面色不悦。
    坐在宝座之上,宏声道:
    “尔等仕宦,日日言国家安宁,然陕甘灾荒,灾民已至朕前,你们的洞察何在?”
    天子的威严令朝廷肃静,群臣噤若寒蝉。
    “微臣等请罪!”百官纷纷低头跪拜。
    “罢了!罢了!”朱元璋颇感不耐:“口口声声请罪,你们惜命如金,朕懒得与你们计较。如今灾情紧迫,若无良策,朕难以交待,谁有建议?”
    朱元璋此问,
    因为提出解决方案者,很可能就要担起重任。
    然而面对数万灾民,谁敢夸口能妥善安置?
    更别提在流民四散的局势中,一旦发生动乱,别说乌纱帽不保,只怕性命堪忧。
    在洪武朝摸爬滚打二十五年的政坛老手深知,朱元璋对付官员从不留情。
    于是,他们宁愿忍受朱元璋的责骂,也不愿接下这份烫手山芋。
    此刻,却有一人挺身而出。
    此人正是现任吏部尚书兼左都御史的詹徽。
    詹徽在洪武年间声名显赫,他非大奸大恶,但也绝非善类,乃是一名苛刻的官员。
    他也是朱元璋整治吏治的利器,擅长揣摩圣意,尤其是揣摩朱元璋的心思。
    当然,他也因过度揣摩而丧生。
    有传言,蓝玉受审之时,正是他主持。
    当时,詹徽严厉质问蓝玉是否还有同伙。
    蓝玉对这位助纣为虐之人深恶痛绝,咬牙切齿地回答,你就是我的同伙。
    朱元璋向来不喜欢詹徽,他虽能作为自己的工具,但揣摩圣意的行为触犯了帝王之忌。
    因此,他也被视为蓝玉的同伙,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此时,他站出来,也是出于揣摩圣意。
    他直言不讳:“禀陛下,微臣有一人可荐。”
    朱元璋略感意外。
    詹徽的为人他心知肚明,他站出来必无好事。
    朱元璋目光微眯:“何人?”
    詹徽回应:“监察院左佥都御史陈大人素来机智,或许能出妙策。”
    陈寒站在一旁,瞪大眼睛许久。
    这家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这老头怎么会算到自己的上司?
    为何要这样陷害自己?
    他确实有意安置流民,但他清楚自己的专长所在。
    他曾是一位制作视频的博主,专门讲解还原工业革命时期的机械设备运作,以及如何制作古法制肥皂、墨条和鼓风机。
    让他设计疏通河道的器械,或是简易蒸汽机,他都能胜任。
    如何妥善处置流浪者,怎样避免他们引发动荡,这不是一般胆识之人能轻易接手的重担。
    陈寒对流浪者充满怜悯,但他没勇气全权负责。
    尤其是目前他与朱元璋的关系正处于微妙的紧绷状态。
    朱元璋让他留在身边,还委任他为皇太孙的导师,但这并不表示朱元璋对他有多信任。
    稍有差池,朱元璋可能找个借口就除掉他。
    此刻詹徽突然站出来,让陈寒一头雾水。
    我究竟哪里招惹到你了?
    然而,詹徽除了猜测朱元璋对陈寒并无好感外,还有个原因是陈寒太过引人注目。
    身为他的下属,监察御史,你竟扭转乾坤,解决了蓝玉案这桩惊世大案,还将朱允熥推上皇太孙的宝座。
    虽说御史的职责直接受命于皇帝,无须向上级汇报。
    可我们同属一衙门,我是左都御史,监察院的首长,你不先知会我,也不透露你的意图,就这样明目张胆地挑战皇帝的权威。
    万一你失败,牵连到我,那该如何是好?
    况且,陈寒如今的成功,与他无关,陈寒直接从普通御史晋升为左佥都御史,地位之高一时无两。
    这让詹徽心中极度不适,为何?
    因为他是在洪武十五年中举,当时有才学的人不多,他被破格提拔为七品监察御史,短短四个月便升任左佥都御史,如今又兼任吏部尚书。
    这样的晋升速度让詹徽自信满满。
    他同时也认为,这样的殊荣只能属于他一人,其他人不应享有。
    于是,陈寒的快速升迁,且超越了他,让他既不悦又忌妒。
    现在,他找到了借口,将陈寒推向风口浪尖。
    陈寒愣在当地,朱元璋则眯起了双眼。
    其实,他也考虑过陈寒,但直接提名陈寒会让其他大臣觉得他在报复。
    不过,有了陈寒的顶头上司詹徽的提议,朱元璋便可以顺水推舟。
    \"陈御史今日为何如此沉默?你的上司点名,你该不会害怕吧?\"
    陈寒还未开口,詹徽已抢先回答:\"陛下,陈御史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英才,年轻有为,安置流浪者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户部侍郎也出列道:\"陛下,微臣也认为,此事交由陈大人处理最为适宜。\"
    \"臣等赞同!\"
    \"臣等赞同!\"
    瞬间,许多文官纷纷出列附和。
    陈寒顿时醒悟,这是文官集团在算计他。
    没错,他让朱允熥取代朱允炆,彻底触怒了他们。
    皇太孙朱允熥站在皇爷爷身旁,虽然只有十四岁,但他并不愚笨,反而很清楚,詹徽此举是将他的老师推向困境。
    但朱元璋却乐见其成,顺势而为。
    他有意对陈寒施压,却又不敢过分直言。
    朱允熥深知皇祖父的脾性,此人若是见他为老师说情,必定会变本加厉地为难陈寒。
    于是他只能在一旁焦虑无措。
    陈寒望着这群文官,心中不屑,暗自思忖:你们害我,我也不会让你们安生。
    于是他挺身而出:“既然左都御史大人举荐,微臣就勉为其难,不过微臣有个请求,还望陛下恩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