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终于有炮了
作者:不易长官   1635改变世界最新章节     
    巡视完了枪械车间之后,陈昊在负责人絮絮叨叨吐苦水的声音中离开了,来到了火炮车间。
    相比起步枪制造难题,火炮依照道理会更难,但事实上火炮制造其实比步枪简单多了,没有复杂的枪机结构,火炮就是一根又厚又长又重的管子而已。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这玩意儿属于好造但却用不起的玩意儿,好造的原因就是,火炮直接用金属浇铸就行了,而贵的原因就是浇铸成功率不咋样,很容易失败,火炮制造就有古语称“十得一二者可称国手”,大白话就是说,谁能铸炮的成功率达到百分之十到二十就可以被称为顶尖的国宝匠人了。
    但那说的都是泥范浇铸法和失蜡法,陈昊指导工匠们早就研究成功了铁范铸炮法,将火炮铸造成功率提升到了百分之四十左右,或许伴随工匠技艺熟练之后成功率还会继续提升。
    但就是这样的成功率依然还是令人难以忍受,一门合格火炮铸造出来往往会伴随一两门废品诞生,这就导致了火炮造价奇高,一门火炮造价如果说是一千,那么成功了的是一千值了,报废的那就是一千打水漂。
    陈昊曾计算过,如果用青铜这玩意儿铸造火炮的话,那溗泗军啥都不用干就可以直接宣告破产了,依照目前溗泗军的这点底子,根本造不起青铜炮,毕竟这年头铜可是能够铸币直接当钱用的,溗泗军这点底子是不可能用得起青铜火炮的。
    最后留给溗泗军的只能是选择铁炮,但这玩意儿成本也不低,虽然还未开始批量铸造,但军械厂给出的估价在一千五百两至两千三百两之间。
    目前军械厂设计铸造的火炮只有两门样炮,就为了造出来这两门炮花掉了整个军械厂百分之三十的预算,两门炮都是熟铁浇铸而成,后期人工打磨内壁,生产线同一批次造了七门火炮,到最后测试合格的就两门。
    该款火炮口径九十毫米,倍径十五倍,在试验场内测时,最大射程一千五百米,有效射程五百米,最佳射程三百米左右,口径误差被控制在了三毫米左右。
    火炮在战斗状态下带上炮架全重四百五十公斤左右,必须要由马匹拖拽。
    这款火炮炮管加炮架,然后算上拖运马匹,还有配套弹药以及附件辅助工具,采购价至少也得两千两银子往上,如果再加上训练以及人员费用,还得继续花钱。
    陈昊听完之后咋舌,直呼玩不起,这价钱实在是太贵了,真要装备军队,就是把陈昊卖了都不够,同时他也开始怀疑人生了,为什么明朝那种烂到极致的财政可以大规模列装火炮呢?他搞不明白明末清初这段时间明清两军那些大炮哪里变出来的,这玩意儿实在是太贵了。
    单单嵊泗军这三千陆军不说多了,十门炮总得意思意思吧,勉强组个炮营出来,光有炮还得有人伺候,一门炮前前后后十个人一匹马不算多,火炮有了还得配套炮弹和火药,也得安排人马车辆运输,这都是钱呐!
    陆军还算是小头,海军才是大头,海军申请给五艘军舰装载火炮,光有船体没有炮算什么军舰?
    申请的倒也不多,大吨位福船每艘船申请八门火炮共计三十二门,小吨位福船申请四门火炮,加起来三十六门。
    之前陈昊看完觉得合理就批准了海陆军共计四十二门火炮的火炮申请,可现在到了军械厂一看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了,这里面的水深根本把握不住!
    这价格成本,别说四十二门火炮,就是十门自己都买不起,硬要买那就得学日本明治维新,大家都节衣缩食买炮,军饷都别要了,真那么干,除了炮兵海军开心之外,其余的步兵可就都要造反了。
    陈昊听取了完了火炮车间负责人的汇报之后,立刻就表示,这个造价不现实,根本玩不起。
    负责人表示,如果军方愿意用明军那种随时会炸膛,而且孔径不一,严重漏气,威力小射程近的野战炮,那么采购价直接可以压缩到一千两以内,甚至直接从废品堆就可以拉出来三四门。
    火炮不是光铸造成功就可以了,后期还得打磨内壁,按照军方要求的标准化制式化,误差太大就算是炮管强度达标也是不合格,后期装药实弹射击也很容易出现不合格产品。
    正是因为军方过度要求,才导致了火炮价格直接报表,要重量轻、要威力射程都达标,还要标准制式,依照目前的生产制造技术,想符合要求那就只能飙升成本了。
    除非陈昊立马变出来锻压机和镗床,利用锻造技术锻压钢铁一次成型,然后机床钻孔,镗床精确修理内壁,那就可以直线降低火炮成本并且还保证性能。
    可惜陈昊没这个本事,只能指望工业学院的家伙们早点成才。
    陈昊和军械厂负责人来回讨论争辩,但军械厂负责人也是溗泗军出身的家伙,谈公事的时候根本不惧陈昊,据理力争讲得陈昊无言以对很没有面子。
    军械厂是隶属将军府接受陈昊的领导没错,可你也不能胡乱指挥,亏本不赚钱的买卖谁会去干?
    军械厂也是要养活自己发工资的,将军府不会给直接给军械厂的员工发薪水,员工薪水都得靠自己去盈利,将军府除了拨款建立技术援助之后,其他的都交给军械厂自己自生自灭了。
    陈昊最后也表示理解军械厂难处,表示愿意降低一些技术标准和不切实际的要求,只要造价能够降下来,什么都好说。
    军械厂一通商量之后,表示可以接受了,将会把九十毫米火炮采购价压低在一千八百两银子以内,再低就没有可能,除非实现技术突破。
    双方一通磋商之后,一款性能优秀的九十毫米野战炮就变成了一款马马虎虎凑活用的火炮了。
    陈昊代表军方降低了很多标准,比如口径误差不再要求一毫米以内,两三毫米也可以接受,不同火炮管壁误差较大导致重量不一致问题也可以接受,只要能开火射击就行,火炮炮架也不要求军械厂制造了,军方自己去找民间制造商采购………
    种种妥协之下,之前列举的那些火炮性能都成为了纸面数据,在之后的实战之中鲜有火炮能够达到那些标准。
    最大射程一千五百米,实战之中能够打出一千二都烧高香了,有效射程五百米也折到了四百米所有,最佳射程降到了二百五,而且有些火炮因为口径不一导致漏气严重,炮弹都是九十毫米炮弹没错,可有些火炮口径却是离谱九十三甚至九十四毫米,军械厂为了成本宁可大点也在所不惜,免得出废品赔钱。
    虽然性能令军方很不满意,但至少也比没有强呐!
    目前东亚大陆陆军装备火炮的也就只有明清两家,但他们装备的都是红夷大炮,那玩意光炮管都是两吨多重,攻城还马马虎虎,真要野战的话,除非对手是傻子,根本没可能给你时间把这么重的大炮拉过来。
    而溗泗军即将装备的火炮却是正儿八经的野炮,可以伴随军队一块机动的火炮,只要哪里有需求就可以出现在哪里,这样的差距可就是天差地别了。
    正常野战情况,只要双方将领不傻,那几乎都是争分夺秒兵贵神速,谁的火力能够更快抵达有效输出,那就是胜利的前奏。
    当然明军和清军也都有可以伴随军队机动的火炮,可那都是弗朗机炮,那玩意儿的射程和威力就是大号的霰弹枪,和正规野战炮没法比的。
    陈昊也是出于这样的战术考虑,才咬着牙采购装备火炮,战场上有炮的军队的和没炮的军队可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就算我这炮性能差强人意,隔远了打不准或者打不到,但我也可以吓唬你,打击你的士气。
    距离拉近之后那可就不好意思了,再差的火炮那也是炮!一炮出去落入军阵,串葫芦那就是轻轻松松,再搭配火枪兵抵近直射,那就是无往不利。
    打定主意之后陈昊咬牙下了三十五门火炮的订单,陆军十门没打折扣,海军二十五门自己分去,再多就没有了。
    拿到订单的军械厂也是兴高采烈,表示只要钱到位,钢铁厂原料供应充足,两个月就可以交付全部订单。
    陈昊听完意兴阑珊,只是表示军械厂要继续改进技术压低成本,并且还要继续研发更大口径的火炮。
    陆军不止要装备九十毫米野炮,还会有一百毫米乃至一百二十毫米火炮的需求。
    海军那就更加不用说了,他们的火炮需求那可就真是越大越好,而且海军用陆军的野炮的也就是短期将就一下,未来海军需求将会是大威力长倍径的加农炮。
    总而言之就是你们军械厂不要沾沾自喜,未来的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