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初中物理
作者:春荐   为晋升,我创造了可控核聚最新章节     
    原本坐在张青身边的,是两位华夏科学家。
    一位是李皓月教授,专研耐盐碱的水稻品种,他曾是袁院士的门生,新培育的作物能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中茁壮,为贫困地区带来了生机。
    另一位则是原星河教授,他的地球气候变迁研究享誉国际,尤其是关于南极冰盖的最新论着引起了广泛讨论。
    然而,当教宗方丹这位科学界的权威决定坐在张青身旁,所有人都自觉地让出了位置。
    方丹教宗毫不客气地坐下,目光仔细地打量着张青,半晌才开口。
    “在座众人,除去那些长者,唯有你理解我真正的意图。”
    张青轻轻摇头回应。
    “教宗的意思是,神无所不在,但他赋予人类追求接近他的力量,那就是科学。”
    “因此,我们应该以神为榜样,对科学不断探索,对吗?”
    听到张青的解读,方丹教宗朗声大笑。
    “非常正确,现在许多学院都设立了神学课程,竟开始探讨神的存在。”
    “神的起源、神的故乡,神的发色与肤色,等等。”
    “神超越所有规则,研究神其实是一种亵渎。只有研究科学,才是真正理解神的途径,这也是我投身科学的原因。”
    “艾萨克·牛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我来说,都是试图触及神的狂人。”
    听到教宗的言论,周围的人面色皆变。
    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物理学史上的巨擘,而方丹教宗却对他们嗤之以鼻。
    不过,谁让他是三次诺贝尔奖得主的天才,有这样的底气。
    张青微微点头,认同教宗的观点。
    “牛顿和爱因斯坦,本应专注于科学的力量,这才是研究神的正确方式。”
    “可他们晚年却背离了科学,转而研究神学。”
    “科学是神赐予人类的礼物,这样做无异于背弃了对神的信仰。” 方丹教宗由衷地赞叹,对张青报以热烈的掌声,心中对这位年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时,开幕式舞台上,演员们正演绎千手观音,二十人合力塑造的形象令人惊叹不已。
    台下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将方丹教宗单独为张青鼓掌的场景遮掩过去。
    “你就是那个据称研发出可控核聚变和四维引擎的华夏青年张青?如果实验得到验证,欢迎参加索尔维会议的正式活动。”
    说完,方丹教宗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原星河教授连忙坐下,悄声对张青说道。
    “我也明白了,他并非真正信奉科学。”
    \"而是坚信探索科学是敬奉神的最高形式,远胜于一味地在教堂祈祷。\"
    张青轻笑,这诠释极为贴切,这位科学家教宗正是此意。
    常言道,信仰催生狂热,亦铸就强大,方丹教宗因坚定的信念,在科学领域登峰造极,独揽三项诺贝尔荣誉。
    转瞬,开幕式落幕,所有学者将转移至华夏的一个军事基地。
    有趣的是,那正是张青进行可控核聚变实验之地。
    资深的学者在此展开激烈的学术交锋,
    而年轻一辈则借助基地设施,展示他们的科研成就。
    抵达后,方丹教宗与众多长者进入观摩室。
    张青等其他人则步入实验室,那里将成为科学家们的竞技场。
    率先展示成果的,便是来自灯塔国的亚历山大。
    受限的实验环境无法体现\"上帝之杖\"的威力,于是亚历山大借助自带的影像进行解说。
    他轻拍笔记本,昏暗中,屏幕散发出幽蓝光束,构建出三维全息图像。
    画面中,深邃的星空中,灯塔国的太空站漂浮着。
    忽然,太空站底部释放出两颗神秘的卫星。
    其中一颗卫星下,悬挂着一根黑色的棒状物。科学家们面色凝重,这正是传说中的\"上帝之杖\",那棒状物即为铀棒。
    亚历山大得意洋洋地介绍。
    \"上帝之杖由两颗卫星构成,一颗为探测卫星,负责定位!
    \"另一颗卫星载有多根珍贵金属棒,一旦接收指令,金属棒即刻发射!\"
    \"在太空中,这些金属棒将以每小时超过一万公里的速度,直击地球上的任何目标,破坏力堪比核弹,但无放射性污染!\"
    \"对付某些势力,尤其有效,可直接摧毁其指挥中心!\"
    科学家们纷纷流露出不屑,理论上,能打击指挥中心,自然也能瞄准各国首脑。
    你们灯塔国才是地球上的最大威胁者,却自诩为和平使者。
    亚历山大对此毫不在意,脸上洋溢着得意,你们越惧怕,我越满足。
    张青突然皱眉问道。
    \"上帝之杖,真的能达到核武器级别的打击效果吗?\"
    亚历山大冷哼一声。
    \"怎么,你有所质疑?\"
    张青轻咳一声。
    \"当然有疑虑!\"
    \"初中时我们就学过,能量守恒定律,这是基础的物理法则!\"
    \"上帝之杖系统仍属于经典物理学范畴,必须遵循能量守恒!\"
    \"因此,发射金属棒需依赖火箭,依据初中物理,火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会转化为金属棒的动能和势能!\"
    \"简直荒谬!\"
    亚历山大怒不可遏。
    诚然,他的物理学基础并不牢固,若是学术争鸣中败下阵来,也无话可说。
    然而,张青竟用基础物理知识来质疑他的科研,这无疑是对他极大的侮辱。
    张青这样做其实是故意的,他清楚上帝之杖的秘密,用初中物理来嘲讽亚历山大只是手段罢了。
    \"初中物理我也学过,动能不就是质量乘以速度吗!\"
    \"上帝之杖的速度达十倍音速,质量重达九吨,你自己拿这公式算算吧。\"
    那些金属棒看似纤细,实际上密度极高,几米长的质量达到九吨并非夸大其词。
    亚历山大盯着张青,满心疑惑,不知他还能说什么。
    \"但洲际导弹的速度高达二十五倍音速,体积更大,破坏力岂非更强?\"
    \"洲际导弹也无法达到核弹那样的破坏效果。\"
    \"况且,那小小的钨棒竟然重达九吨。\"
    \"在太空中操纵九吨重物,所耗费的能量几乎等同于将其送入地球轨道的能量。\"
    \"我敢说,这太空之杖系统只是一场华而不实的幻想。\"
    各国科学家纷纷笑出声,毕竟多数人对霸权的灯塔国并无好感。
    \"蠢货,我们有实验数据为证。\"
    亚历山大恢复镇定,试图为自己辩护。
    正中张青下怀,他慢条斯理地回应:
    \"索尔维会议拥有充足的实验室,你们的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公开展示。\"
    说实在的,张青对上帝之杖的精确打击能力深感怀疑。
    在他的多星一箭分离实验中,让卫星信号集中到下方卫星群上,找到那个聚焦点就颇费周折。
    实验反复失败,最后他采取母卫星分散子卫星,再由机械臂调整的策略。
    这一改动使火箭发射成本直接翻倍。
    看亚历山大的实验视频,上帝之杖系统似乎无需任何辅助,轻易就能定位地球上的目标并成功引爆。
    在张青看来,这样的精准度难度之大,足以让他的大脑系统崩溃。听到要展示实验结果,亚历山大有些慌乱,连忙找借口道。
    \"这里并没有行星实验室,风洞设施只能模拟部分情况,无法全面体现实验的……\"
    \"邻近的基地就配备有行星实验室。\"
    张青语速平缓地揭示了这一信息。
    科学家们一听,顿时兴致勃勃,嚷嚷着要去参观。
    见此情景,刘毅连忙将张青拉到一旁。
    \"张总工程师,你有何打算?\"
    张青轻轻一笑,详述了他的计划。
    \"我的实验需要行星实验室才能充分展现其效果。\"
    \"至于‘上帝之杖’,我想学习其定位技术,若可行,能将火箭成本减少三分之一。\"
    \"一旦他们的实验展示出来,呵呵呵。\"
    张青狡黠地笑了,准备借鉴‘上帝之杖’的技术,应用于自己的火箭设计中。
    刘毅思考片刻,去另一个基地并不困难。
    毕竟这里作为索尔维会议的主要场所,供资深科学家们交流。
    至于那个基地,暂时充当索尔维会议的分论坛,问题便解决了。
    刘毅立即指示武装直升机,将所有顶尖专家送往另一个实验基地。
    基地的行政主管和陆文君教授已在门外等候。
    \"张总工程师,你太过冒险了,这里是军事保密基地,万一我们的技术被盗……\"
    陆文君教授忧虑道。
    \"安心吧,我们只使用行星实验室。再说了,历来都是别人窃取我们的技术,这次该轮到我们了。\"
    张青自信满满地保证。
    \"原来你是想观看他们的实验啊。\"
    陆文君理解了张青的意图,他想通过观察各国科学家的实验,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
    虽然想法不错,但陆文君认为实际效果可能有限。
    要知道,一个实验过程常常需要反复展示,供各类专家讨论。
    即使不是数千人,至少也有数百人目睹。
    若仅凭观看实验就能掌握其核心,世上所有的成就早已被悉数剽窃。不过,他不便反驳张青的计划。
    \"陆教授请放心,这次借用行星实验室,定会物超所值。\"
    此刻,张青感觉到系统在他脑海中熊熊燃烧,激发他的思维。
    系统赋予张青的,除了科学知识、超人的体力和智力、语言能力,还有非凡的洞察力。
    当这项洞察力全然释放,系统仿佛化为一只炽热的眼睛,深植于张青的脑海。
    比如,一般人看到饼干,只会注意到它是圆形,很讨喜。
    而张青则能直接看出饼干的成分和生产日期。
    即便无法直接复制实验结果,但他至少能把握住这些实验的关键所在。
    一众科研人员步入星球实验室,彼此相觑,无人愿意率先行动。
    尤其是亚历山大,坚信他的“神杖”应当作为压轴之作亮相。
    短暂的静默后,阿尔瓦拉斯决然地站出来打破了僵局。
    “那么,我来分享一下关于常温超导体的研究吧。”
    说罢,他从手提箱中取出一块翠绿的金属,将其置入失重的环境中。
    这个失重空间,除了无重力,其他条件与日常生活环境别无二致。
    阿尔瓦拉斯开始解说这种超导体的奥秘。
    “大家都知道,以往的超导体必须在极低温下才能发挥作用。”
    “随后,先驱们发现了碳硫化氢,可在室温十五摄氏度下运作。”
    “受此启发,我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材料……”
    张青猛然惊叫。
    “你竟以氮化石墨烯作为室温超导体,真是个天才。”
    阿尔瓦里斯望着张青,嘴巴惊讶地张大。
    通常,液态氮呈白色,石墨烯呈黑色,两者融合后却形成亮丽的银白。
    寻常人绝不会联想到,这银白之物竟与石墨烯和氮有关。
    张青是如何一眼识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