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徐州城来的教书先生
作者:小菜鸡耶   救下落水姑娘,娶回家宠成宝最新章节     
    “哼,我们过来关你鼻涕鬼什么事?”徐青青叉着腰回呛道。
    “你...”
    大壮吸了吸从鼻孔流出的绿色鼻涕泡,就要向徐青青走来。
    “儿子,休得无理!”李狗蛋冷声呵斥道。
    他也在父亲的淫威下老实了下来,这一幕被陈怜与赵丫看在眼里,眉头紧蹙。
    若是和这调皮惹事,脾气又不好得大壮在一个学堂里,两人想到这,心中不免深感担忧起来。
    一辆马车从远处驶来,就见县官李延安,与一名身着青色白襟道袍的儒雅年轻男子,从马车上下来。
    两人的出现,引来周围的惊叹与议论。
    他们坐在椅子上,几名手下将纸笔墨与官印放在小方桌摆好。
    李延安轻咳一声,“大家安静,这位是教书先生,乃是徐州城而来的秀才。”
    众人闻声惊叹连连,秀才在大夏国里面已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也因小溪村未出一个秀才,只能向别的地方调派而来。
    他站起身,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随即朝众人拱手说道,“诸位父老乡亲,本人姓顾名惕守,自今日起乃是安平小学堂的先生之一,还望各位多加关照。”
    众人闻言鼓手相迎,嘴里是一句句赞美之词。
    “大家排队报名,挑粮的将粮食放到米斗上称量。”李延安说道。
    陈怜与赵丫一前一后排在队伍里,前面还有七八余人。
    “陈嫂子,你觉得这教书先生怎么样?”赵丫询问。
    闻言,陈怜沉吟片刻,“嗯,还不错,没有什么架子。”
    在许多教书先生中,大部分都是抬起高傲的架子,对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尽是不屑之色。
    “怎么?你喜欢?”
    赵丫笑笑,“陈嫂子误会了,我只是随口问问罢了。”
    很快,便轮到她们报名。
    顾惕守看了两人一眼,“请问家住何处?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年龄多大?”
    陈怜将他的问题一一告知,顾惕守在纸上写了起来,并盖上官印。
    “一共五两五。”
    陈怜点了点头,从钱袋子拿出五两五放到李延安面前,他接过数了数,确认无误后,把钱放到木盒子里。
    “陈怜姑娘,这是你的妹妹还是你的女儿?”
    “县官大人,这是我的妹妹。”
    徐青青的小手揪着她的衣服,露出半张小脸,满脸好奇的打量着李延安。
    “哈哈,这小女孩真是可爱。”
    “妹妹,快快谢谢县官叔叔叔叔夸奖。”
    “谢谢县官叔叔。”那稚嫩清脆的声音响起,大眼睛眨巴眨巴的仿佛会说话一般。
    李延安笑笑,“欸...回去吧,明日记得来上学。”
    两人点点头,站到一旁等待着赵丫姐妹俩报名...
    “赵丫,我们要去镇上买些文房四宝,你要一起吗?”
    赵丫报完名,牵着小花的手思索后,“嗯...我们家有了,我与小花在茶馆等你俩吧,如何?”
    陈怜答应一声,带着徐青青来到(状元宝铺),铺子是以红木为底子,加上走兽的木雕镶嵌上去,中间乃是红底金字的大招牌。
    她看着很是气派的店,竟有点退缩之意,玉手捂了捂剩余不多的银钱。
    “嫂嫂,怎么了?”
    “呃...没事,我们走吧。”
    相比于陈怜的担忧,徐青青恨不得飞奔进去。
    二人踏进店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妙绝伦的水墨画,有白鹤展翅,八马展图,梅花树下醉酒画...
    她呆呆的瞧了好一阵,才被店铺的伙计唤回了神。
    “客官,您是来此买书,还是画,亦是文房四宝?”
    “买文房四宝,不知价钱如何?”
    伙计微微颔首,伸手在旁引路,“姑娘,这毛笔按大小,依次乃四百文,至三两钱不等。”
    陈怜不由咂舌,不曾想,这小小毛笔竟如此昂贵。
    “那...那你先带我们瞧瞧。”
    伙计一路来到里面的货架,货架的毛笔可有十余公分,小指甲盖般粗,大的甚至如巴掌粗,四五十公分长。
    她觉得这种笔不只是用来写字,还能用来洗澡。
    “那这样大的小孩用哪种毛笔较为合适?”
    伙计低头看向东张西望,满是好奇之色的徐青青。
    “这种的毛笔要小一些才行,毕竟她如今的手适合细毛笔,也更容易练字。”
    话落,他拿起四百至六百文价位的笔递给陈怜,“您瞧瞧如何?”
    她细细瞧了两眼,黄木色的毛笔,那白色的笔毛拧成尖尖角。
    “这笔头可是羊毫做的,写起来较软,无需用什么力气。”
    “羊毫?这撮笔毛吗?”
    “笔...笔毛?”伙计嘴角扯了扯,随即恢复了方才的热情。
    “是的,这羊毫乃山羊毛制作而成。”
    “而这中间则是笔杆,最上面的小红绳叫笔顶,可以挂在钩子上。”
    陈怜恍然大悟,有些尴尬的挠了挠脖颈。
    “我对这些并不了解。”
    “其实大部分并不了解这些,你问问她需要哪支。”
    陈怜点头,询问一旁的徐青青,“妹妹,你喜欢哪支?”
    徐青青一脸茫然的拿了个中间的,“嫂嫂,就这个吧。”
    “嗯,好。”
    “请问研墨的砚与墨块在何处?”
    伙计带着她们来到另一侧的小层架上,“客官,这便是墨块与砚台。”
    “一块墨块二百文,一块砚台五百文。”
    陈怜看去,只见一块长方形,约莫七八公分长的黑色墨块放在架子上,旁边的则是椭圆形凹底的砚台。
    陈怜也没在挑选,因为除了大小不一样,其他的都是一样。
    “纸在上这里。”伙计识趣的带着她们来到放纸的地方,而价钱越高的纸,越是白洁,反之,低廉的纸泛着黄,纸面粗糙。
    “这些多少钱?”
    “好的十文一张,差的五文一张。”
    陈怜迟疑不决的望向徐青青,“妹妹,先买便宜的,待你习会,或家中有了积蓄在买好的,如何?”
    “好,都听嫂嫂的。”
    陈怜笑笑,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看向伙计,“给我来三百文吧。”
    “好嘞。”
    他数出六十张纸,来到收银台前,用黄油纸将笔墨纸砚包好,并用绳子绑上,再用算盘敲了一阵后。
    “客官,刚好一两五。”
    陈怜点了点头,数好一两五后,放到他的手上。
    “客官慢走。”
    她走出店铺,心底叹息,如今身上还有一百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