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陕西布局(上)
作者:惠子521   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最新章节     
    七月二十八,天朗气清。
    相较于月初时的“尘世喧闹”,随着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京城到了月底终于渐渐恢复了平静。坊间流传已久的关于“女真修士议和”与“蒙古妖族请求投降”的传闻也随之消散,黎民百姓重又把注意力放回日常生活琐事上。
    至于西南地区的“奢安叛逆修士”之事,提及者更是寥寥无几,即便是那些茶楼酒肆里的讲经道士也显得无精打采,早已不及往日讲述那些激战故事时的豪情壮志,口中吐露的话语如同落下的雨水,无声无息。
    就在近日,吏部、户部、工部的修炼者官吏协同督察院巡查御史一同奔赴陕西,此事在京都之内仅泛起一层浅浅涟漪,没过多久便如过眼云烟,无人再提。毕竟自从神宗末年以来,陕西这片地域便“灾劫连连”,不是干旱就是雪灾,或者成群的妖虫滋生,使得当地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如今朝廷对此地如此关注,倒成了这些百姓们的福音。
    而一些机敏之人却生出疑问:朝廷派巡查御史随行赴陕西救援,是否另有所图?特别是这支队伍规模庞大,其中必有深意。莫非是要彻查陕西各地的官员?甚至准备一网打尽?
    想到这里,不少人纷纷将炯炯有神的目光投向紫禁城的方向,心中暗自揣测皇上的深谋远虑,又在筹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了。
    此刻,身处大明皇朝的皇上朱由检正端坐于乾清宫暖阁内,传召兵部尚书王在晋以及户部尚书毕自严前来觐见,陪同他们的还有礼部侍郎徐光启。
    \"皇上想要下旨表彰皮岛毛文龙修士?\"
    或许并未料到会有此一举,平素镇定自若的兵部尚书不禁愕然抬首,话语间流露出一丝困惑。
    朱由检并未直接回应,只是轻轻推了推眼前的奏折。这时,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快步上前,接过奏折,并在王在晋越发狐疑的目光中递了过去。
    \"登莱巡抚袁可立上报,女真降将刘兴祚携带着女真阵法防御图投诚我大明皇朝。”
    “此人通过皮岛毛文龙的途径来到我朝。”
    趁着王在晋和毕自严浏览奏折之际,朱由检的声音如同寒潭冷月,悠悠回荡在暖阁之中,他的面色也变得深沉起来。
    毛文龙此举虽令人颇感意外,却又似乎合乎情理。这一突然的好消息对于朱由检而言,无疑犹如一支修为猛增的丹药,让他看清了女真势力的真实实力,从而可以安心地着手布局西北,应对即将席卷而来的“农民起义”风波……
    他已秘传八百里飞剑令,命令尚在川中未归的黄得功所属修炼军团立即赶往陕西西安府,听候已被晋升为陕西仙巡抚的洪承畴调动指挥。
    抛却世俗间的“道义”考量,在原本的历史长河中,曾位居五省总督高位的洪承畴无疑是处理“赈济灾荒”与“平息妖氛”的最佳人选。
    此外,他还传令驻守甘肃固原州的“三边仙督”武之望整顿修炼军队,以防域外魔族之患。
    然而让大明皇储朱由检忧虑的是,武之望已过古稀之年,近年来修为停滞,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实属让人担忧。
    也因此,在朝堂之上悄然出现了选拔有德高人“接掌重任”的声音,其中以左副都御史杨鹤的支持声浪最为高涨。
    “毛文龙此番行动,的确出乎意料。”
    正当朱由检陷入遐想之际,兵部尚书王在晋在温暖的内殿中略显惊讶地开口,打断了他的深思,也将他的注意力重新拉回现实中。
    “现如今,西北灾区之中,凡夫俗子流离失所,形势堪忧。”
    “而对于辽东局势,则应以内炼修为、稳固阵脚为首要。”
    朱由检微微点头,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几十万两修炼资源通过北直隶顺漕河一路向陕西输送,朝廷还派出了一批政事堂修士,并甚至令刚建立赫赫战功的“白杆修士军”一同奔赴陕西。
    虽然朝中诸多大臣对陕西的局势皆闭口不提,但鉴于朝廷内部情报网络如同筛网一般严密,加之各地对动荡的敏感,恐怕“陕西乱局”能隐瞒多久也成疑问。
    想到此处,朱由检不禁暗自庆幸,早一步解决了浩浩荡荡的“奢安叛修”之患,现在可以较为从容地应对陕西民变之乱。
    若此刻奢安叛修还在西南肆虐,想必一直觊觎中原的女真妖蛮也会按捺不住躁动。
    面对这内外交困的局面,倘若陕西再起动荡,大明朝顷刻间便可能陷入前后受敌的危境。
    “陛下,陕西...真的会乱吗?”
    沉默良久,户部尚书毕自严那沙哑嗓音在乾清宫暖阁内犹如晴天霹雳,脸上写满了凝重。
    结合皇帝近段时间的一系列举止以及对皮岛毛文龙的“宽宏大量”,皇帝似乎已经确信陕西必将动荡不安。
    面对此种态势,朝廷必须做好周全准备,先前押送京城之外的几十万两灵银似乎已不足以应对。
    “如果陕西叛乱蔓延至陕西全境乃至甘肃东部,微臣以为该如何应对?”
    朱由检并未直接回应兵户二部尚书的提问,而是将视线转向兵部尚书,说出的话更令人胆寒。
    蔓延至陕西全境乃至甘肃东部?
    这一短短十数字,令兵部尚书面色剧变,情不自禁地倒吸一口冷气。
    暂且不论陕西地域广阔无垠,承载着抵挡蒙古妖蛮侵犯的重要使命;单单境内民众一旦暴动,对于大明王朝而言,其冲击将是难以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