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选择不慎,必遭记恨。
作者:兴广大大   大秦:多子多福,开局截胡吕素!最新章节     
    在秦始皇的宝座边缘,赵高悄然而至,仿佛一阵无声的旋风。
    他悄然站立,周围围绕的是那些沉默的宫廷侍从,他们目睹着帝王的情绪起伏,却保持着各自的静默。
    秦始皇眉头紧锁,一份份奏折如同雪片般飞舞,其中不乏关于胡亥继位的建议。
    他的手指疲惫地滑过每一份纸张,心中的疑惑如同利箭刺痛他的理智。
    察觉到秦始皇的目光转向自己,赵高适时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
    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深沉的微笑,仿佛预知了些什么。
    “陛下,您正值壮年,无需急于确立储君。”
    他的话语如同丝绸般平滑,抚慰着秦始皇的焦虑。
    秦始皇闻言,眼神中的压力似乎减轻了一些,他对赵高的理解表示赞同。
    然而,内心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
    “叶轩为何不站出来。”
    他低声询问,那声音里藏着一丝期待,也带着一丝失望。
    赵高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开始编织一个故事:“叶轩将军虽然智谋过人,但他明白丞相李斯的地位非比寻常,那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他或许是在等待更为合适的时机,以更巧妙的方式为您分忧。”
    秦始皇听着,眉头皱得更深。
    他想象着那些奏折背后的推波助澜,心头的疼痛愈发剧烈。
    “李斯,你当真是居心叵测吗。”
    他低语,声音里充满了对忠诚的质疑。
    赵高适时地点了点头,像是在确认秦始皇的直觉。
    “陛下,李斯的动机值得深思。
    他的行为似乎过于急切,恐怕是为了个人的利益。”
    他的话语像是一把锐利的剑,直指李斯的心脏。
    秦始皇的瞳孔收缩,内心对叶轩的不满逐渐转变为对李斯的警惕。
    他的决策线路上,开始出现了新的裂缝,而这一切,都源于赵高那看似不经意的一席话。
    “他竟敢挑战李斯的权威。”
    “臣推测,叶轩定是畏惧李斯的威势,才会在朝堂上保持沉默。”
    “毕竟,以叶轩的才智,若能解决匈奴的威胁,平息六国余孽的动荡,以及缓解国内的饥荒,那么为何在立储之事上却显得束手无策。”
    赵高在一旁低声分析,目光敏锐地观察着秦始皇的表情。
    秦始皇紧握着那份奏折,眼神深处藏着难以言喻的忧虑。
    李斯在大秦的地位,似乎已超越了他预想的极限。
    他回想起早朝那一幕,李斯挺身而出,坚持要立胡亥为太子。
    随后,几乎整个朝堂的官员都响应了他的提议。
    那阵势,仿佛是李斯掌控的势力在朝堂上铺开了一片天。
    秦始皇深深吸了口气,心中冷笑。
    他曾赋予李斯丞相之位,期待的是忠诚与效力,而非私党的膨胀和权力的滥用。
    他希望李斯为大秦,而非为自己个人的目的服务。
    然而,现在的迹象表明,李斯最初的承诺已不再纯粹。
    秦皇挺身而立,敞开了御书阁的通风之处。凝视着远处忙碌的太监,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
    他的视线穿越花园,落在那个默默劳作的身影上,言语间透出一丝深沉的考量。
    立胡亥,这个决定似乎隐藏着更深的含义。
    赵高回味起叶轩的建议,心中暗自盘算。
    如果秦始皇真的询问,他必须把握时机,谨慎地将叶轩的策略付诸实践。
    “胡亥公子,”赵高开始了精心设计的赞美,“他机智灵活,坦诚开朗,行事大方,充满活力,天赋异禀……”
    “够了。”
    秦始皇打断他,表情显露出一丝厌烦,“无需过多溢美之词。”
    他转向赵高,眼神坚定,“你只需如实陈述,朕不会因此责备。”
    赵高顿了顿,继续说道:“胡亥公子无疑是个杰出的未来君主,只是……”他刻意停顿,等待着秦始皇的反应。
    果然,秦始皇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
    “直说无妨。”
    他催促道,仿佛在暗示一个陷阱。
    “陛下,胡亥年轻,心思单纯,恐怕难以驾驭像李斯这样的谋略家。”
    赵高小心翼翼地抛出试探,观察秦始皇的反应。
    这一席话如利箭般刺入秦始皇的心,他意识到其中的矛盾。
    扶苏虽软弱,但心地善良,或许更适合帝位。
    而李斯的聪明才智,难道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为什么李斯选择胡亥,改为:【为何非选蒙恬?蒙恬纵有潜力为圣主,】但他倾向于儒家,与李斯的法家理念不符。
    即使扶苏登基,李斯也未必能得到重用。
    赵高的策略,如同一颗精心布下的棋子,悄然触动了秦始皇的思绪,引发了一场关于权力与选择的深层思考。
    李斯似乎对此心知肚明,故未主动举荐扶苏。
    至于胡亥,正如赵高所言,他年幼单纯,易操控于无形之中。
    “李斯,你的想法莫非如此。”
    秦始皇低声沉吟,他的眼眸紧闭,隐藏着深沉的戒备。
    我让你执掌相位,是期待你的辅佐与大秦共进,而非让你试图操控未来的君王,我的亲骨肉,更非觊觎大秦的权柄!你已超越界限,触碰到了朕的底线。
    愤怒的洪流在他内心翻涌,他不禁质疑,是否对自己最信任的李斯过于宽容。
    连叶轩那般亲近之人,都不敢与李斯正面冲突,大秦之中,除了自己,又有何人能抗衡他的影响力?然而,胡亥的性格,秦始皇清楚,他绝无可能驾驭李斯。
    赵高在一旁窥探,察觉到秦始皇心中的怒火,心中暗自得意。
    叶轩之前的策略奏效了,秦始皇对李斯的疑虑已生,即使暂时不动手,也将留下隐患。
    若李斯再触怒,后果将是秦始皇雷霆之怒。
    李斯,尽管我们并无私人恩怨,但你的存在阻碍了我们的道路,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赵高眼神闪烁着谋略,秦始皇强压怒火,理智告诉他,李斯乃朝廷柱石,不可轻举妄动。
    除非其犯下滔天大罪,否则贸然出手,将面临朝野的反对,甚至背上残暴杀害重臣的恶名。
    秦始皇再次开口:“赵高,你可有合适人选继位为太子。”
    这个问题,如同一颗地雷,赵高谨慎应对:“全凭陛下决断。”
    选择不慎,必遭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