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偷听谈话
作者:寻道真人   农家崛起路最新章节     
    “也没拽啥,是小时候咱爹教给我的一首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还别说,跟咱爹的这首诗还挺配,咱爹在你小的时候可能就盼着你能考个功名的。
    结果你不好好读书,大哥这都两个孩子了,也才是个童生,去年也没考上秀才。
    他三叔整日游手好闲,也不是个读书的料。咱爹这是把主意打到咱们儿子身上了。”
    苏俊卿的母亲楚氏有些幽幽的道。
    “嗯?童生?秀才?我这是穿到古代了,只是还不知道是那个朝代呢,希望是我熟知的朝代!”
    苏俊卿小心肝扑通扑通的跳着。
    “可不是吗?不过咱儿子保不准还真是个能做官的,你看他出生的时候,满身书卷香,一看就是个读书的料。”
    听到丈夫这样说,楚氏想起孩子刚出生时的场景,小声的对苏天孝说道:
    “我给你说个事,你可千万别往外说。
    咱儿子出生的时候,不止有浓浓书香,我还看到一道金光从天而降。
    当时把烛光都映衬的明亮了不少,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多想。
    现在细细想来,说不得咱儿子还真是哪位神仙转世到咱们家呢!
    也不知道当时牛大娘注意没有,当时她没说,估计是因为当时忙碌没有注意到。
    你可千万别说出去,不然让见不得咱家好的坏人知道了,别打咱们儿子主意。”
    “天降金光?神仙转世?”
    “母亲你就别搞笑了,我上辈子就是一条单身狗。”
    “好,好,好,不往外说,就连咱爷、咱爹,我也不说。
    可是当时咱儿子出生时,满院子的书香气,大家可是都闻到了。”苏天孝小心翼翼说道。
    “闻到就闻到呗,谁又会往咱儿子身上想呢?
    小孩子身上有体香的也不是没有,只是天降金光的事情,可不能往外说。”
    楚氏不以为然的小声嘱咐。
    “还真有天降金光?”苏俊卿暗暗吃惊。
    细细感受了一下自己的身体,还真被他感应到了,一本‘奶白色’的书籍正在脑海里飘着呢。
    “看来这辈子注定不平凡了!不行,我还小,我得苟住!”
    “好,我知道了,绝不往外乱说。”苏天孝小声的保证道。
    等两人说完悄悄话,逗弄苏俊卿的时候,苏俊卿的奶奶赵氏和其大伯娘钱氏端着针线笸箩就走了进来。
    “天孝你带着你三弟再去山上砍些柴来,家里的柴火不多了,这女人天冷坐月子不能少了柴火。
    不然受了冷,保不准就会落下什么病根,身上不是这疼就是那疼。
    这里有我和你大嫂照看着,不会出现什么纰漏的。”
    苏俊卿的奶奶赵氏落了座,拿起一个半成品的鞋底,冲着苏天孝说道。
    “好的娘,那桃惠和俊卿,就拜托您和大嫂照看了。”
    “好了,快去吧,叫上你三弟,他整天游手好闲,又不读书,你可别一个人去山里,磕了摔了也没个人帮衬。”
    “我知道了,娘。”
    苏天孝转身,轻轻的开门关门,掀开暖帘,就出去了。
    进到院子,正好看到苏天赐在院子里,练习拳脚功夫。
    “三弟,走,跟我去山上砍些柴来。”
    “好的,二哥。”
    随口答应着,苏天赐停下了手中的动作,转身就去拿柴刀和绳索。
    这时听到动静的苏天书从东厢房走了出来。
    “二弟,三弟,要去砍柴?带我一个,多一个人还能多砍些柴来。”
    “大哥不是要温书吗?”老三苏天赐随口。
    “已经温习好了,再说今年也不考,时间上很是充裕。
    劳逸结合一下,该干活的时候还是要干活的,不能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
    “大哥既然想去,那就跟我们一块去吧!多个人还能多挑一担柴。”苏天孝应道。
    三人又多拿了一卷绳索,就出门上山砍柴去了。
    此时,苏俊卿正支棱着耳朵,偷听奶奶、大伯娘和母亲的谈话,希望能多了解一些这个时代的信息。
    “娘,你听说了吗?村东头牛翰秦家的小子去当大头兵了!”
    苏俊卿的大伯娘钱氏婷研,熟练的纳着鞋底,锥子在鞋底上一扎,右手拿针穿孔而过,异常轻松。
    “他家小子叫牛什么来着?怎么就去当兵了呢?造孽吆,牛瀚秦怎么就舍得了?”
    苏俊卿的奶奶赵氏方晴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依旧纳着手里的鞋底。
    “他家小子叫牛啸浩,本来也到了成亲的年龄,可是前年议亲的对象,不知道被谁搞大了肚子,这亲也没结成。
    出了这事,这小子就感觉再没脸面在村里呆了,脑袋一热就去当大头兵了,牛瀚秦怎么挡也没挡住,这不,前两天刚走!”
    苏俊卿心中惊讶:“这么劲爆吗?”“还真是农村里面是非多,前世听说过高门大户红杏出墙,没想到农村里还有这事!”
    苏俊卿的奶奶恨道:“那女子怎么就敢呢,就不怕被浸猪笼吗?”
    “嗨!!!”接着又叹了口气,停下手中的动作,语气中带着惋惜:
    “可惜了啸浩这么好的娃子,这一去不知道还能不能回的来,年前我去镇上购置东西,东西太多还是他给我送回来的,可惜了......”
    “没那么严重,娘,现在是新朝伊始,没有那么多战事,顶多也就是剿剿匪,不怎么死人的。
    运气好得到战功,说不得还能捞个武官当当。”苏俊卿的母亲开解道。
    “什么?新朝伊始?母亲你就不能把话说明白点,真是急死个人!”苏俊卿小脸一皱。
    “那不是还得打仗吗!剿匪也会死人的,娘虽然读书少,但你也别哄娘。”
    苏俊卿的奶奶赵氏方晴,翻了个白眼,又恢复纳鞋底的麻利动作。
    “娘,二弟妹还真没哄您,现在大顺朝刚开国才六年,正是新朝新气象。
    自从六年前山海关一战,败退那个什么大清军队,现在国内已经没有战事了。
    南明也归顺了,再说当朝赋税又那么低,这个您也知道,一亩良田才收30斤粮食。
    谁还好好的日子不做,去当土匪呀,所以剿匪也不是天天剿,一般死不了人的。”
    苏俊卿的大伯娘——钱氏婷研毕竟是跟童生大伯一起生活的,懂得确实比家里女性多一点。
    听完大伯娘的话,苏俊卿呆了:
    “大顺朝?南明?大清军队?”
    “是李自成呀!”
    “不是那个人人唾骂痛恨的腐败清朝就好!”
    “还是我们汉人的天下呀!”
    “哎呀,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