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亦晓树洞》第三期,读者看了第二期的内容后给我留言并添加了微信,分享了他自己看来不知道算不算成功的考编经历,希望对还在坚持考的人有所启发。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
01
我是2012年的毕业生,今年也算是到了考公的年龄红线了。
但其实在刚毕业时,我就以应届生的身份考上了异地的乡镇公务员。
当时一心是想着通过遴选或选调,考回老家,或者考上级单位。
但直至毕业后的第六年,依旧没机会。
众所周知乡镇公务员的发展十分有限,于是,我通过了事业编招考,成功考上本地一所大学,大学里工作了一年多后就被派驻到外地扶贫。
之所考大学一是因为寒暑假很吸引人,二是想继续考理想的公务员岗位,规避在职禁考的风险。
无奈天不遂人愿,大学工作5年期间考了2次都没上岸。
今年,本来想着报家乡岗位,结果因为本硕专业不一致报岗被拒,无奈报考了临市的司法局岗位。
可能上天有意和我开玩笑,竟然笔试第一进面,参加面试后又是第一。
目前体检考察已经结束,我又在纠结到底去不去了,喜欢公务员的岗位却舍不得本地大学的寒暑假。
甚至在后悔如果当初没辞职,是不是有机会遴选或者调回家。
再一次上岸,没有当年的心潮澎湃,可以说内心毫无波澜。
兜兜转转这么多年,实在不想最后的结局依旧是异地的公务员。
结合我这么多年的经历,给后来人一些建议:
1.考公不异地,宁可晚上岸也好。
如果实在要异地尽量选择发达地区或可以和家乡跑通勤的市县。
2.公务员不过是一个普通工作,希望大家平常心看待。
结合个人实际决定是否考公,很多工作我觉得可能比公务员性价比高,同时不忘初心,时刻谨记这份工作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其他感觉很多人都讲过的我就不说了。
02
亦晓说:
听完这位读者的倾诉,我想起了一句话: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有些人终其一生也够不到一个编制,但这位大神在短短十年间,上岸两次公务员跟一次事业编,这份经历让人望尘莫及。
他还在纠结这经历不知道属不属于考公成功,因为最终上岸的不是自己理想的家乡岗位。
大神的故事,除了他自己说的那2点,还有以下3点也值得大家思考。
一、“曲线入编”真的不容易,别为了编制搭上后半辈子。
读者在基层待了6年,都等不来一个遴选或选调的机会。
指望异地调动,更是难于登天,第一要有单位肯要你;第二是组织部门发介绍信、调动通知等;第三要原单位同意放人。
我有个朋友,前两步已经走完,结果栽在第三步,原单位对于他前期隐瞒单位去“活动“很不满,不肯放人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前段时间一篇文章的留言区,有位读者说她快被家里人逼疯了,不让她出去工作,朋友来了也不给她出去聚会,担心一出去心就收不回来了,让她无论如何就算考到偏远地区也要把编制先考到手。
希望她的父母,能看到这篇文章,能看到现实的真实困境,一个编制真的没什么大不了,为了编制一辈子在偏远地区郁郁寡欢,才是得不偿失的。
别以爱之名,禁锢、控制孩子的一生。
二、对家庭依赖比较大的,别轻易选择异地。
读者一直在强调不异地,也一直在为不异地努力折腾着。
异地这事因人而异,有些原生家庭没有太好的,比较能独立生活的,甚至从小就希望逃离家庭的,那到一个发展更好的异地无所谓。
而如果原生家庭能提供比较大的助益或者本身对原生家庭就有依赖,大到买房结婚,小到吃饭洗衣服……都得依靠父母,就别轻易选择异地,否则最后受不了结果只能跟他一样辞职,重新再开始。
但对一般人来说,再上岸又哪有那么容易。
别小看异地对于一个人的冲击力,我一个邻居娶了外市人,那女的是独生女,父母都是单位领导,从小父母安排得妥妥贴贴的,在家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
一开始,邻居是跟着她在娘家父母那边生活的,但因为各种原因邻居选择回到老家“继承家业”。
他们已经生了2个孩子了,但那女的跟着邻居回到老家住不到半年,就收拾东西又回自己娘家去了,孩子一边带一个。
邻居家并不穷,在当地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以说“富甲一方”了,几乎不用她怎么做家务,天天也是吃完没事睡觉练瑜伽。
但在父母身边练瑜伽跟到异地去练瑜伽,就是不同的体验,不仅是物质,情感的缺失更致命。
缔结了家庭有了孩子经济条件还不错的都如此,何况只是一份工作。
当你每天都要住宿舍、出租屋,居住环境有巨大落差时;当你每天都要吃饭堂吃外卖甚至要自己做饭时;当你得自己打扫房间做家务时;当你每次回家都得匆匆忙忙待不了几天时……
如果从小没有养成这些习惯,因为一份工作要突然改变适应,每天其实都是煎熬。
三、相信每个选择都是当下的最优解。
读者还在纠结如果当初不辞职,是不是现在已经可以遴选到家乡了。
其实已经过去的事,再纠结无益,要相信当下的每个选择都是当下最优解。
不管是选择结婚的对象还是一份工作……
如果真的有机会回到过去,相信你依旧会做同样的选择。
如今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又一次面临抉择。
我觉得在有发展前景的高校事业编和区的公务员之间,就是清华跟北大的区别而已。
上篇《树洞》文章,有读者说我回复等于没回复,白瞎了读者人厚重的经历。
我认为从他们的故事中总结出对后来人有启示的经验教训是更重要的意义,并不只是完全针对个人问题的回复才有意义。
很多人来找我倾述,有时候其实就想说出来找人聊天而已(比如上位读者),也有些只是想总结经历(比如这位读者),并不是真的想在我这里要个决定。
毕竟对陌生人三言两语有所保留的倾述,别人也很难从他的实际出发给建议,就算给了很多情况下也没用。
如果是我面对这位读者面临的情况,会毫不犹豫选择公务员。
因为我就是属于原生家庭提供不了多大助益,从小又是长女做惯了各种家务活,异地对我来说不是大问题。
而他所心心念念的寒暑假,对我来说简直是避之不及的大灾难。
读者没成家,体会不到家里有娃,寒暑假中的爸妈过得有痛苦。
别说寒暑假,每个过年跟国庆假期,我都像在渡劫,至少得上班三天后才能恢复元气。
如果寒暑假上班,那给娃安排暑假班,家里人自觉帮忙分担,如果不用上班,那带娃这个重担,自然只能落在不用上班的人身上了。
别以为寒暑假是“诗与远方”,可能只是“忙与慌张”。
但就算把这些告诉他,该纠结的依旧会纠结,所以凭自己的经历给意见才是真的没什么意义。
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不同,面临的处境也不同。
不管选哪个,对普通人来说都挺好的,遵从本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