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罡童子
作者:小小书生可笑   一切从童子功开始最新章节     
    徐州。
    福安侯府。
    虽是当今王后长子,但在朱承武成年之前,朝堂就已经确立了由第一任王后的长子,也就是朱承武的嫡大哥-朱承冶为王太子。
    故此在朱承武年满16成年之后,也就只有受封,离开北京城。
    但到底是现任王后的长子,朱承武受封之地是大明王朝有名的丰腴之地-徐州。
    这还要多亏之前的徐州侯,也就是朱承武的亲叔叔,不知好歹的要与朱承武父王争夺王位,失败后被毒杀夺爵。
    不然,徐州这样的好地方还真轮不到朱承武。
    大明立国三百多年,分封出去的王子王孙和勋贵太多了。
    每一任明王,为了自己的儿子和支持者,都要想尽办法的夺掉一大批爵位,收回一大批封地,这样才有爵可封、有地可分。
    不然没有利益,谁跟着你混啊?
    什么是权?
    权势是集众之道!
    有人相信你,跟随你,你才有权势。
    不然哪怕你名义上是大王,但手下没人,和庶民又有何异?
    侯府后院。
    一个大缸正屹立在院子正中央。
    底下是熊熊燃烧的烈火。
    一个又一个的仆人正忙里忙外,有人在加材,有人在添水,有人在往里面倾倒一些药材。
    当药材倒完之后,大缸里的沸水居然呈现猩红色。
    仔细一看。
    烟雾腾腾的大缸中还泡着一个赤裸着上身的男子。
    男子双目紧闭,一道剑眉却彰显着贵气。
    赤裸着上身,一块块肌肉如同上天精雕细琢的玉石,摄人心魄却又让人着迷。
    一看,就不是易与之辈。
    随着金乌西沉、玉兔东升。
    仆人换了一拨又一拨。
    咋眼间,已经过去了三天。
    这三天中,缸中的男子没有离开大缸一瞬,缸中的猩红色也逐渐变为了无色。
    踏踏踏踏~~~~~
    侯府外,一阵马蹄声响起。
    “戴总管,您回来了!”守门的小厮认出了来人。
    “总算是不负侯爷所托!”领头的中年下马,微微一笑。
    “舅爷,这么说,我们侯府真的快有女主人了?”小厮微微靠近中年人,低声问道。
    中年人瞪了小厮一眼,没有回答。
    “不该关心的别关心!不该打听的别打听!”
    “你们先在这里等着,我先去向侯爷汇报,看侯爷是否召见你们!”中年人不再理会小厮,对身后跟随的众人吩咐道,大步走进了侯府。
    “侯爷正在练功,戴总管,您先等一下!”进入侯府正厅,早有侍女等着。
    “无碍!劳春花姑娘通传!”戴法言拱手,客气道。
    戴法言虽是侯府外务总管,但面对侯爷身边的近侍,总要不看僧面看佛面的。
    ……
    又是好一会儿。
    后院缸中的男子终于睁开了双目。
    “侯爷!”
    待男子起身,站在一旁的侍女递上早就准备好的白衫。
    这个男子,正是这個府邸的主人-福安侯朱承武。
    “侯爷,戴总管回来了,正在大厅等着!”另一个侍女小声禀报。
    “回来了啊!那就先去见见法言吧!”男子微微一笑,无视了身后已经变得透明的缸中之水,向大厅走去。
    几个近侍有条不紊的跟上。
    “对了,传膳!”路上,朱承武吩咐道。
    “是,侯爷!”
    泡了三天三夜的澡,朱承武是真的饿了。
    实际上不用朱承武吩咐,侯府众人也早有准备。
    毕竟三月一次,侯府中人已经习惯了。
    在朱承武起身离缸之时,就已经有人去通知后厨了。
    “法言,辛苦了!”看见正厅中风尘仆仆的戴法言,朱承武走上前,亲切的说道。
    “为侯爷办事,不辛苦!”戴法言谦虚回道。
    “怎么样了?崔家同意了吗?”朱承武笑了笑,继续问道。
    “崔家同意了,侯爷!嫁进来的会是崔家二房嫡女-崔淑筠!”
    “二房?”朱承武眉头一皱,“崔宗极的大房呢?”
    “崔宗极的大房没有适龄的嫡女!”戴法言轻声解释,戴法言可不想给朱承武留下办事不力的印象。
    “条件呢?”朱承武继续问道。
    戴法言轻轻抬头看了朱承武一眼,说道,“崔家希望每年送10位族中子弟到侯府进修,直到侯府为崔氏培养出3位一流为止!”
    “很公平的交易!”朱承武思考了一下,舒缓了眉头,随即答应了崔家的要求。
    “还要再辛苦你一趟,去回崔家,本侯答应了!另外,也是时候准备一下给父王和母后的折子了!本侯要娶妻,还是先要父王和母后同意的。法言,还要麻烦你给本侯挑一点徐州的特产,到时候和折子一起递上去。”
    与崔家结亲,朱承武的主要目的只有那株火莲,其他的不过是细枝末节。
    “侯爷,需不需要等大王和王后同意之后,再回复崔家!不然,臣担心……”戴法言略有迟疑。
    身为臣子、下属,本就该为主君查漏补缺。
    “没事的。崔家靠商贾起家。军中关系几近于无,文官中最高的族中子弟也只是从四品的崔宗彦,父王不会反对的。至于母后……”说到这里,朱承武皱起了眉头。
    父王是一个以大局、以社稷为重之人,在确立了王太子之后,对朱承武与崔家的婚事,只会乐见于成。
    但是朱承武的母后,一直都希望能把现在的王太子拉下来,由自己的儿子坐上去。为此,她曾经不止一次的吹枕头风。
    身为长子,朱承武曾经寄托着她大多数的期望。
    只可惜,朱承武志不在此,选择了老老实实的就封。现在的王太子也小心谨慎的没有被抓住把柄,朱承武的父王也没有废立太子的打算,最终她也只能遗憾的让朱承武离开京城。
    但朱承武知道,他的母后从未放弃。
    “到时候我单独修书一封,给母后!”朱承武思考了一下,最终决定向母后摊一部分牌,以此来获取母后的支持与同意。
    朱承武也相信母后会同意的。
    因为这个世界与朱承武前世地球不同。
    这个世界有高来高去的武林人士、有神鬼莫测的奇人异士,有生死人活白骨的天地奇珍……
    一些位于顶点的武林人士、奇人异士甚至能够轻王侯。
    而崔家的那株火莲,就关系着朱承武的武道前途。
    虽然世界不同,但生存规则相同,那就是要生存、要尊严,就需要有强大的实力。
    朱承武前世,权与钱代表着实力。
    而在这个世界,武与权才代表着实力。
    自从知道这个世界存在武功之后,缺乏安全感的朱承武就决定以武道为主,权势为辅。
    因为武道实力归于自身,权势势力在于集众。
    情随事移!
    人心易变!
    人心会变,但自身的力量却永远都不会背叛自己。
    在其他孩子心思不定、追鸟斗狗的时候,朱承武就已经沉下心来扎马步习武了!
    早熟和酷爱武学的表现,让朱承武成为了大明王族的“天才”,甚至到了取名的时候,他的父王也为他取名朱承武。期望他能够继承大明王族的武道。
    做为王族,朱氏一族也是大明王朝最大的武道世家。
    代代都有立于武道顶端的强人。
    这才保障了朱氏一族三百多年的统治。
    多亏朱承武转世重生在了大明王族,否则哪怕朱承武再早熟,再喜欢武学,也没有那种从出生开始就药浴奠基的基础,也没有那种武学任选的条件。
    说不定每日为了生计,都要竭尽全力!
    哪还有余力习武。
    老天都在帮忙,朱承武也没有辜负这得天独厚的条件。
    更何况,做为没有喝孟婆汤的投胎转世者,朱承武还有金大腿。
    玉牒!
    它无形无质,存在于朱承武意识之中。
    之所以叫它玉牒,是因为它的功效,与神话传说中的造化玉牒类似。
    只不过,它受限于朱承武自身的意识强度,无法像神话传说中的造化玉牒一样,推演三千大道。
    但是,在朱承武阅尽大明武库藏书之后,它也帮助朱承武推演出了一部最适合朱承武的神功宝典-《天罡童子功》。
    在小时候,朱承武就在大明武库的众多武学中选择了童子功为自身的奠基武学。
    一是因为大明历史上最强的武学神话-武当张三丰据说就是靠童子功起家的。
    二是因为在玉蝶的感应中,童子功包容性最好、奠基效果最佳。朱承武最开始的武学根骨不过是中人之资,所谓天才,不过是早熟和勤奋罢了!为了走得更远,奠基效果最佳的童子功是最好的选择。
    三是因为做为王族,受到的诱惑太多了,朱承武想以童子功来时时约束自己,让自己不坠诱惑。
    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玉牒推演武学,剩下的不过就是肝罢了!
    为了坚持肝,朱承武必须要保证自己不坠诱惑。
    8岁,朱承武成功用玉牒推演优化出内外兼修、还能提升根骨的《童子功(玉)》。但《童子功(玉)》仅能修炼到入流巅峰,仅能将根骨勉强提升到上乘。
    13岁,随着朱承武武学见识提升和意识强度提高,成功将《童子功(玉)》提升一大步,重新命名为《混元童子功(玉)》。《混元童子功(玉)》已能支持修炼到一流巅峰,将根骨勉强提升到绝世级。
    16岁,朱承武就封前,通过各种手段,将大明武库中的武学全部记下。
    22岁,随着朱承武武学见识和意识强度的进一步提升,朱承武以大明武库中的武学和佛道儒的精神理论融合,再次将《混元童子功(玉)》跃升,将之命名为《天罡童子功(玉)》。《天罡童子功(玉)》已能支持修炼到宗师巅峰,理论中能将根骨提升到超绝世级。
    虽然不断改修,但到底一脉相承。
    再加上不缺修行资粮。
    时年25岁的朱承武,已经是一流中后期的修为,在整个大明王朝都排得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