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招生
作者:鱼素   农家祖坟冒青烟了,连中六元最新章节     
    “听说伍大人把人选名单已经交上去了,这些人里,我还是最看好王大人你。”
    “王大人要是当刑部尚书,在下心服口服,那几个人中,谁有王大人品行好,威望高。”
    “不错不错,陛下英明,肯定知道这群人中王大人才是最合适的,王大人你要是高升了,可别忘了我们这些同僚啊。”
    王仁宽听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恭维,只能虚心推辞,让他们不要这么说。
    他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掩饰不住,刑部尚书空缺,私下里他运作过,但陛下会不会任用他,这还真不知道。
    这位陛下,年少英才,做事果敢,作为臣子,他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伺候。
    尤其是新学,修建什么专科学院,皇上提出来的时候他反对过,后来皇上态度太强硬,他只能迎合了。
    朝会
    关于刑部尚书一职人选,终于确定了,只是谁都没料到,居然是原霄。
    原霄上前接旨,大声道:“领旨,臣谢皇上主隆恩。”
    王仁宽脸色僵住,但是很快,又恢复了往常温柔和煦的一面。
    伍陆愣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皇上这个决定虽然有些意外,但在情理之中。
    原霄虽然要比王仁宽差了点,但放在刑部,原霄显然比王仁宽要合适。
    至于鲁廷凉,原霄高升,是一件大好事,原霄曾经是他的心腹,有这层关系在,他们就是天然的盟友。
    但原霄有个缺点,就是认死理,这点遭人厌,不过对刑部来说,有这样一位上官坐镇,算得上一件好事。
    朝中,大臣们心思各异。
    “王仁宽。”沈青云出声。
    王仁宽突然被点名,站出列,手下意识捏紧。
    “回皇上,臣在。”
    “国子监的新祭酒马上要到任了,这样吧, 朕看你无论是德行还是自身学问,都可以教化人学,不如你去帮忙打理国子监的事。”
    王仁宽脸色变了又变,让他去国子监,还不是祭酒,那岂不是被贬了!
    “皇上……”
    “王爱卿不用着急,虽然让你去国子监,但你的品阶还是维持现状,朕在这里也跟你保证,专科学院推行的顺利,教学落实的好,朝廷能有用的人才,到时候这些功劳都有你一份,王爱卿朕记得你也是赞同专科书院的吧,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一定能做出一番功绩,王爱卿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王仁宽脸上堆出笑意,嘴角扯了扯,道:“臣定不负皇上一番好意。”
    沈青云大笑,对着朝廷众臣道:“你们都跟王爱卿好好学学,别当面一套背面一套,谁要是对朝廷政令有意见,大可在朝廷上表现出来,要是搞阳奉阴违那一套被朕发现,那就回家种地去吧。”
    王仁宽身体下意识抖了一下。
    皇上到底什么意思?
    派去的那些人,回信说很顺利,如此说来,朝廷肯定不会怀疑到他身上。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听见皇位上的人出声:“王爱卿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啊,要是专科书院处理不好,朕要拿你是问。”
    王仁宽只能硬着头皮听从皇命。
    ……
    “修林,墉县那边还有信传过来吗?”
    方修林是管家,一直跟随着王家,看到王仁宽回来以后心神不宁,现在,更是问出这样唐突的话。
    “老爷,你忘了,跟墉县那边最近不要有来往,最好是断联,这样能减少很多麻烦,难道出什么事了,需要联系墉县那边吗?”
    “修林,你有所不知,今日在朝堂上,皇上对我似乎有很大的意见。”王仁宽把朝会上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越说心里越没底。
    “要不是皇上起疑,怎么会做这样的决定,我在刑部待的好好的,突然给调去国子监了,去国子监也就算了,偏偏连祭酒都是别人的,这一切太不寻常了。”
    方修林想了想,道:“墉县那边的屁股都擦干净了,按理说一个查不到我们这边,莫家与京城的联系,应该没几个人知晓,如今莫家已经灭门,死无对证,查不到老爷你头上。”
    “话虽如此,但我心里总觉得不安,好似有什么大事要发生。”王仁宽忐忑道:“早知道就不该当这个出头鸟,他们几家置身事外,我当恶人,现在搞的骑虎难下,万一墉县那边走漏风声了,我该怎么办啊。”
    方修林眼珠子转了转,安慰道:“老爷不必如此,既然皇上保留你的品阶和俸禄,应该有其深意,专科书院是皇上主张的新政,这么重要的国子监让你去管,应该是出于对你的信任,要是这次办的好,皇上肯定要给你升官加爵。”
    “你说的也有道理。”
    “老爷,千万不能乱了阵脚,要当成无事发生,墉县那边不要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暂时也只能如此了。”王仁宽希望自己想多了,按照时间推算,就算墉县出了纰漏,朝廷也不可能这么快知道。
    此时的王仁宽哪里知道,朝廷的情报网在百跃时就已经悄悄发展壮大了,到如今,情报网的速度早已经超过了他的想象。
    ……
    历时两个多月,京城的第一家专科书院正式开放了,并且面对整个大安开启了招生模式。
    京城里的匠人明显多了起来,行人中,十个人里最少有一位匠人。
    书院门前,小厮正在对大家讲述书院开放的条件以及各项事宜。
    书院门口,人山人海,除了达官显贵,最多的还是平头百姓。
    “人也太多了吧,三哥,你说啥时候能轮到咱们?”
    “你急啥,排着队呢,放心,朝廷肯定安排好了,咱们听从指挥就行。”
    狗三和狗七是两兄弟,除了狗三和狗七,其他兄弟姐妹父母全都死在了战乱中。
    狗三是篾匠,平日里编制一些竹制品度日,至于狗七,运气好点,从一位老铁匠师傅那里学了点手艺。
    兄弟两个听到官府那边宣传,说是匠人可以去书院里读书,起初他们是不信的,直到从村长和里正口中确定,兄弟两个这才离开家乡,来到了京城。
    好在他们离京城并不远,这才结伴过来看看,无论是不是真有其事,走一趟最多费点脚力。
    当两人看到人山人海,顿时觉得来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