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张兵观察社员佩服林家
作者:西柚番茄酱   七零,穿书后假千金回村种番薯了最新章节     
    张兵可不觉得林雨这是在为难自己,越难的任务,说明她越看得起自己。
    既然林雨都把这么艰难的任务交给了他,他肯定要好好完成啊。
    见他这么有自信,李兰花也跟着高兴:“我相信你肯定可以的。”
    李会计和李母虽然不太看好,但还是支持他。
    “你要是开课,别人不说,我一定去听。”
    张兵心里一阵暖流,李家父母对他比他自己的父母还要好呢。
    “嗯,谢谢妈。”
    李母摇摇头:“不用谢不用谢,客气什么,都是一家人。”
    他们乡下人,不说这些谢不谢的。
    一开始李母确实不看好张兵,觉得知青将来都是要走的。
    一度也反对过他俩的婚事。
    但是后来被李兰花说服,接受了他们俩的婚事以后。
    便越来越能看到张兵的好处。
    首先,他不像很多乡下男人一样邋里邋遢,他总是会把自己收拾得很干净。
    其次,他是个读书人,跟他说话都能沾到点文气,将来孩子也能和他这个父亲学习。
    还有就是这人很讲礼貌,会说谢谢,对不起。
    这样的人虽然跟他们这个农村家庭不太般配,但总让李母有种自己赚到了的感觉。
    毕竟要不是知青下乡,她上哪找这么个好女婿。
    李母现在越来越喜欢张兵,他还没开课,她就已经找了好几个老姐妹。
    嘱咐她们到时候一定要支持她女婿。
    张兵倒是不知道岳母在背后做的事情,在听说了往年扫盲班的情况之后。
    他就一直在思考,要怎么把这些人都给留下呢?
    林雨听了他的问题,说:“那你就观察观察,他们都需要什么?”
    照本宣科地从拼音教起,他们当然不会感兴趣啊。
    于是张兵便开始用心观察大队的老人们。
    他发现这些人最喜欢的就是林易和林二妞拿着那个大喇叭,给他们讲故事听。
    两个小孩又长大了一岁,现在是大孩子了。
    他们的文化层面又增加了一些,从最开始念一点简单的东西。
    到现在,会挑选出报纸上最值得说的新闻,念给老人们听。
    有时候老人们还会问问题,他们都会耐心地回答。
    张兵感到震惊,这两个孩子的能力,已经超出了这个年龄的限度了吧?
    至少在他自己十岁出头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强的学习能力。
    而且这两个孩子的很多想法、逻辑,都是正确的,不存在胡言乱语的情况。
    于是张兵在他们讲完报纸之后,凑上去问他们。
    “你们这些想法都是怎么产生的?”
    二妞回答他:“多看报纸,还有听广播,再自己思考,不会的就问我姐。”
    她说的姐就是林雨。
    林易的回答是:“听广播就好了。”
    张兵这才知道,他们家竟然有个收音机。
    林易骄傲地告诉他:“收音机还是我自己做的呢。”
    .......
    去林家见识了收音机以后,张兵简直叹为观止。
    林家,简直是卧虎藏龙。
    不光是明面上的林雨,没想到就连两个弟弟妹妹,都这么厉害。
    李兰花对此表示:“那是因为他们都读书了。”
    或许很多人说读书无用,但那其实是因为他自己没有机会读书。
    要是有机会,其实大家都是愿意去读的。
    李兰花就很崇尚读书这件事,她自己从小不怎么读书,父母也并不重视这件事。
    但她就是认为读书很有用。
    “你看两个孩子不就是吗?”
    林雨组织扫盲的意义,大概也是因为这样。
    只有让大家都识字,能自己读懂文字,才能有自己的思考。
    张兵坐在桌前,思考着扫盲班的工作。
    林易和二妞念报纸的时候,老人们那种聚精会神的表情打动了他。
    再想想他们念报纸的内容,大都是一些关于农业的新闻。
    这些事情与农民息息相关,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之后他们问到的问题,也都和种植养殖有关。
    张兵明白了他们的兴趣所在。
    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李母拉着她的几个老姐妹一块来了。
    这个教室是从食品厂的仓库隔开来的一处地方。
    这会是下班时间,食品厂的工人们也全都到场了。
    不止是妇女们,就连那些文盲的男人也都一块过来。
    这是林雨要求的,毕竟扫盲并不是只扫妇女啊。
    不能厚此薄彼。
    当然,他们应该是很想要林雨厚此薄彼的就是了。
    张兵站在上面,看着大家的表情,都是有些迷茫的。
    即使他们都是成年人,有的人年纪也很大了,但在读书认字方面,他们都和小孩差不多。
    他们都在开始探索世界。张兵想,他要教会他们,自己去了解这个世界。
    第一节课,他并没有讲什么拼音。
    先是介绍一下自己,又一个个问名字,让他们学习写自己的名字。
    一笔一划的,大家都写得认真。
    他们从未这么认真地看过自己的名字,有的是两个字,有的是三个字。
    名字里承载了父母、长辈对孩子的期望。
    当然,也有人的名字,包含的并不是多么美好的寓意。
    对于这些人,张兵问过:“想不想改一个名字?”
    大多数人是拒绝的,毕竟这个名字跟了自己几十年,改也改不掉了。
    倒是几个跟着大人来凑热闹的小孩,请求张兵给他们改名字。
    一对姐妹,一个叫李大丫一个叫李二丫。
    俩人自从知道大妞二妞叫林文和林静以后,就十分不服气。
    凭什么人家的名字这么好听,她们就是大丫和二丫?
    可惜父母没什么文化,取不出名字啊。
    这不,听张知青说能改名字,姐妹俩就赶紧请他改了。
    孩子的父母局促不安,生怕这知青嫌弃姐妹俩。
    那位父亲赶紧说:“张知青别理他们,就爱胡闹。”
    张兵看出他的忐忑,心里不好受,便说:“没关系,要是不介意的话,我可以帮她们取名字吗?”
    “当然可以!”孩子的父亲脸上一下子涌现出喜意。
    文化人愿意给孩子取名字,他有什么不乐意的。
    张兵看了看这姐妹俩,姐姐比妹妹高一点,但看上去年纪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