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除了种地,他还是名木匠
作者:笑美人   古代种田文里,老黄牛大房不干了最新章节     
    家里安顿好后,郭盛安拿了五文钱,一瘸一拐地去了镇上。
    半途,撞上村长赶着老黄牛,他咬牙给了一文钱,搭起顺风车。
    村长一边赶着牛车,一边打量他的腿,“安子,你这腿没事吧?”
    郭盛安大大方方地应:“没什么大事儿,镇上李大夫都说我恢复得好。”
    “你这性子倒是变了不少。”村长打量他道。
    “没办法,死过一次了,再像以前那样,老天爷可不会给我第二次死而复生的机会。”
    村长沉默了几秒,又道:“怎么不在家继续养养?”
    “总得为孩子们奔一奔出路。”
    村长瞥了眼郭盛安那沟壑的老脸,唯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身板子挺直,便没再说什么。
    牛车停在镇上后,郭盛安正要去找活计,就听村长道:“安子,我酉时回村,在这儿等你?”
    郭盛安捏了捏衣角,“二叔,我身上……”
    他们都姓郭,同宗,叫一声二叔不为过。
    “最多等你半炷香,我也是想着路上有个说话的人。”
    “欸好,谢二叔了。”
    知晓对方看自己囊中羞涩找的借口,郭盛安也大大方方应了下来。
    来镇上前,他喝了一碗稠粥,一个大硬馍,这会儿肚子是顶的。
    很久以前找活计,都是去他师父家接活儿。
    他师父是镇上唯一的木匠,笼统就收了五个徒弟,这五个徒弟每次接活儿,师父都会从中抽成。
    未出师还好,自从其中一个徒弟娶了师父的闺女,对其他徒弟接活儿的抽成更高后,其余四人就不干了,到处找私活儿。
    找私活儿哪那么容易?
    毕竟镇上人脉都被这师父垄断了,更何况这位师父当年收徒弟藏了私。
    至于师父当初为什么收徒弟?一是收徒能收礼,二是其闺女其貌不扬。
    与郭盛安同门师兄弟,其他三个在镇上闯荡没多久,又回到师父麾下,继续遭受剥削了,唯有郭盛安还在较真。
    也不算较真。
    前世的他不知自己为什么坚持,重生回来懂了。
    平心而论,孙木匠的手艺好吗?并不。
    可镇上只知孙木匠,晓得他徒弟是谁?
    钱,孙木匠赚了;名,孙木匠也有了。
    哪有这么好的事?
    他继续在孙木匠手下做事,不仅赚不到钱,还是在为孙木匠做嫁衣。
    那还不如孤注一掷,另谋出路。
    自己开单艰难,但开一单能吃几天,在孙木匠那儿接单纯粹浪费时间和体力。
    这样一想,明明自己不是吃亏的主儿,为什么就同意供郭盛祺考取功名多年呢?仅仅是郭淑君的锦鲤运影响?那郭淑君没出生之前呢?
    ……
    村长来镇上除了赶集,晌午还会去女婿家吃一顿饭,他则是去集市找单子。
    集市除了卖菜卖野味,摆小食摊子,便是蹲坑的短工,等大财主家招人。木匠这一块, 只有孙木匠和他两家。
    他不压价是不想破坏市场环境,从而得罪是孙木匠,导致恶劣竞争,继而被孙木匠和曾经的同门师兄弟们记恨上。
    若有孙木匠搞不定的,他再出马,前者自然没话说。这种情况在前世不可能发生,毕竟他的手艺略逊孙木匠,现在嘛……
    恰好被他撞上一桩孙木匠搞不定的生意。
    集市在河边搭建的简陋摊位,每个摊位上空有摊主支起草棚,避免突如其来的雨夹雪。夏季更繁盛,上空会悬挂灯笼,夜里车水马龙,深闺女眷也会梳妆打扮一番出来热闹。
    冬季人深居浅出,唯有赶集时来往人多。有一处聚集十几人,人声嘈杂,将流动集市堵塞住了。
    正是孙木匠和镇上王员外的管家。
    这不是王管家第一次来了,一开始孙木匠就表示生意做不了,可管家没有别的退路,只好学那三顾茅庐,语气难得客气。
    郭盛安走近人群后,通过四周议论声,将来龙去脉听了个七七八八。
    “我看王管家给的酬金不低啊,孙木匠那么贪财的人,会放弃这桩单子?”
    看来,孙木匠克扣徒弟们的名声挺响亮。
    “你当他不想?也得看看他有没有那能力吧?”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这回说是打棺材,但下葬的是王员外的恩师,那位大有来头,所以这棺材木上得雕刻纹理。孙木匠顶多打些桌椅箱子,复杂点的便是普通木桶棺材,哪会雕刻啊?”
    “怎么不请木雕师?”
    没人应。
    木雕师是那么好请的?
    普通木雕师最多雕刻一些花纹,高级木雕师聚集京城,只做王孙贵胄的生意,平时不开单开单吃三年。
    在他们看来,王员外打着花请木匠的钱,想要木雕师的效果,这怎么可能?更何况单子做砸了,还得赔钱。
    孙木匠肯定不会点头答应。
    别说是他,就是整个郡地的木匠也不会接这单,这等同于自砸招牌。
    没人说孙木匠的不是,倒是觉得王管家为难人。
    王管家脸上躁得慌,如果不是实在没法子,他不会低三下四。
    让集市上好些熟人看足了笑话。
    王管家愁眉苦脸,“孙木匠,你好生考虑考虑吧,若不能应,往后我们王家的生意也只能另请外人了。”
    孙木匠咬了咬牙,最终还是没应下。
    郭盛安瞥了眼王管家的身影,开始在集市闲逛起来。
    集市里也有几张熟面孔,见了他便热情地打招呼,他也热络地应,倒是揽了一桩生意。
    是镇上一户人家嫁闺女,姓潘,想打一口嫁妆箱子240文。
    他记得这户人家是做生意的,家底不薄,嫁闺女的嫁妆应当不止一个木箱,想必在孙木匠那里也定了几个。
    这可是重生以来第一单生意,他自然严阵以待。
    “好嘞潘大娘,你说个时间,到时我将箱子给您送过去。”
    对方笑着自报家门和约定时间,郭盛安才离开。
    又在集市转悠了会儿,用一文钱买了两个粗面大馒头。白面馒头得两文钱一个,他舍不得给自己买。
    粗面馒头是皮粮做的,市场上皮粮得5文一斤。
    皮粮包含稻谷、高粱、粟谷、苞谷。
    一斤皮粮能做15个馒头,算下来,一斤皮粮做成馒头能赚两文半,这里面还不包含水和人工费用,属于薄利多销行业。
    精粮16文一斤,做成馒头,一个卖2文钱,能翻倍赚……
    投入越多赚得越多,在哪个世界都实用。
    啃完粗粮馒头,他才朝着王员外家走去。
    看门人一听他找王管家,一开始没放在心上。
    郭盛安一说棺材的事,看门人这才来了精神,“行,你等下。”
    说完,砰地一声,关上了院门。
    郭盛安便在后门耐心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