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鸳鸯7
作者:不夏凡   快穿红楼之就是要跟系统对着干最新章节     
    王夫人却被唬住了,她找完贾母找贾政,挨个商议这事要怎么办。
    要知道妹子薛姨妈嫁的是家附近,金陵就是贾史王薛四家的老地盘。
    不说官官相护,就是正经世家盘旋一地久了,还能被欺负了去?
    薛姨妈又不是跟她这般,嫁到皇城根里天子脚下?就算薛父死了薛家护不住人,也有娘家王家做依靠啊!怎么妹子还把信求到她这里来了?
    贾母早从鸳鸯这里知情,安排了人快马加鞭了解详情。却是薛父死后,薛姨妈嫌孤儿寡母受人欺负,想要离开伤心地。
    她薛家虽然是大户,可金陵也不是没有别的大户了。
    薛蟠打死了人,名声都臭了。是人都不跟她们家做亲了!
    眼看薛蟠宝钗一年大过一年,薛姨妈一狠心,就决定抛家弃业去京城投奔兄姐。
    她们这些世家,谁家没点子仗势欺人的事?因此死了个把人也没当回事,只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又给女儿报名了小选,就边游乐边赶路,如今已经离开金陵城了!
    贾母派去人,就是想帮王夫人平账的。
    鸳鸯心里早说了,来了一个林黛玉,外带了一个惹祸根。
    林黛玉的蒙师才华横溢,可惜没有品德。为了回报贾府助他复官的恩德,把薛蟠的案子胡乱判了。
    只因薛蟠走的快,家里只留着事外人扫尾。为了显摆才干,也为了麻利结尾,贾雨村只能在薛蟠没到场的情况下,胡乱判薛蟠身死平债的事。
    若是太平年间,贾史王薛单个家,造反都没事。可如今天下不太平,事情根本经不起细查!
    不说皇帝老子要拿典型来平民愤,就是多年的老对头,也想踩着四大家升官位呢!
    贾母当了多年的世家媳妇,心里门清。这看似是薛家小门户的事,但牵一发而动全身,未必不是四家乃至整个王朝勋贵家的事!
    她老人家一得到消息,立刻恨声骂薛家招祸!自己身上背着火,还串门走亲戚,是生怕亲戚家不死!
    贾母直接叫来儿子贾政密谋,拖延住贾雨村去金陵当官赴任的时间,一面叫王夫人给薛姨妈去信,务必叫薛蟠回去答应官司。
    可薛姨妈溺爱孩子,这出来就是为了避难的。她有心摆烂,不接兄长姐姐的消息。虽然去信到京城告知要进京,可娘仨早不知道去了哪里了?
    只气的贾母王夫人七窍升天。好啊!我们这些亲戚为你们操碎了心,你们倒好,直接隐身不见人了!
    只气的王夫人连日里哭,觉得丢脸。
    黛玉不免侍奉劝慰,自己倒把伤心给忘了。
    贾母拿乔看儿媳妇伤心,看黛玉尽孝,娘俩关系火速升温,把宝玉都比下去了,这才出手。
    她早安排人找了个跟薛蟠相似的人,去冒名打官司。只推说不知情,是下人们出手不知轻重。当时人还好好的送回家去,谁能想到他就没了性命?
    见冯家老仆朝他哭诉,又说自己是见拐子拐人卖人,一时生了英雄气,把冯渊当成是跟拐子一伙的了,原想英雄救美来着。
    之前不理,是以为他们家是仗势讹人。如今知道错怪好人,已经想法子补救了。
    如今姑娘已经被叫人带着去寻亲了,此时正好有些消息,所以没带回来。若是冯家执意要告,反正他是无心之举,虽然好心办坏事,可肯定不能为冯渊抵命啊!
    冯家老仆本来就是想多讹些银子,又不是不想活了!他告状也是因为背后有人在支持。
    如今薛蟠所言有理有据,又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贾雨村一到便审清楚了,不过是赔些烧埋银子,再就是送姑娘跟生母团聚就好。
    偏偏天缘凑巧,贾雨村又因为门子知道了被拐女子是谁,他还跟封氏有联系,连忙派人请来对证。
    封氏一来就把眼泪哭干了,几回差点昏死过去。又是感谢青天大老爷,又是骂拐子害她家破人亡,实在恨死拐子了。
    这时假薛蟠也像模像样的行礼,只说舍妹要进京参选,误不得时辰。他又被叫回来打官司,如今也不知道母亲小妹是否是带着被拐女子进京了?
    若是封氏信的过,他便派人送封氏追过去。
    封氏哪里不感恩?又有贾雨村做保,说京城贾家如何怜贫惜弱,那薛母便是投奔她家去的。
    封氏若等不得他们送孩子回来,就一并上京去接孩子。
    如此薛蟠哪里有罪?只是年少无知,英雄气概,行善受累了。如此又好心送了冯家烧埋银子,便干干净净的带着封氏进京去了。
    他们到时,薛家人还没到呢!
    王夫人自此把婆婆贾母当老神仙看待,不住口的夸赞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见古人诚不欺我。
    从此把跟婆婆别苗头的心也平了,只孝顺尊重,顺带好好照顾黛玉报恩。
    贾母经此一事,又收回了对贾家的掌控权。虽然还是任由王夫人凤姐管家理事,但这俩人打心里崇敬贾母,这管理起家事来又是不同了。
    王夫人不由万事找贾母商议,贾母的触手也重新从荣国府伸出去。
    贾母管的事多了,也就顺带着叫鸳鸯劳累上了。从前鸳鸯只管贾母的吃喝拉撒,见的也是有限的几家老亲。
    如今王夫人为了显示自己尊重,把跟外人交际的事也请示贾母。原本王夫人的喜好,只跟与王家亲近的亲戚来往。
    如今又添上史家的亲戚,花销也越发大了。本来荣国府就有坐吃山空的危机,如今一添上花销,家里就有些支撑不住了。
    王夫人有意报恩贾母,并不敢说苦,只悄悄的通知凤姐,凡有缺补银子的地方,直接悄悄告诉她,她拿嫁妆再悄悄补上,别叫老太太知道了难受。
    凤姐面上感动的答应,却知道这不是长久之法。她觉得老太太比姑妈有见识,必定有好主意等着了。
    若是叫王夫人一味的拿嫁妆填补,总有亏尽的时候,到时难免心生抱怨。贾赦邢夫人等,也不会感恩。
    吃这笨亏做什么?她凤姐可瞧不得姑妈吃亏!
    凤姐打算背地里通知鸳鸯,再在贾母面前卖个好。她心里想着,答应不及时,就叫王夫人看出来了。
    细问之下,凤姐才说了顾虑。王夫人笑道:
    “我何尝这样糊涂,再说我嫁过来这些年,嫁妆早花的差不多了,哪里敢充大头。”
    “我是想着,你薛姑妈家有钱,但她孤儿寡母的生活又苦。等过些天,她必定来咱们家找我。咱们老太太给她解决了那么大的麻烦,如果不表示一下,怎么好在咱们家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