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皇上不如逃吧
作者:南风听雨   翻云覆雨:从攻略尤物女帝开始最新章节     
    皇宫内。
    唐韵俏脸沉如死水,看着面前二十多名朝中大臣。
    自黄、范、谢三人来了之后,不过这短短时间,竟然来了这么多人,每个人都拿到了益王的王府军私自调动的消息,前来向她告状!
    而且后续来者之中,还有不少额外的消息。
    其中有部分人收到的密信中,有关于谭巢那支水师的事。
    还有几人的信中,提到了通元寺。
    唐韵所知道的、被张移和公孙城煽动的力量,没有一处例外,全部都被泄露出去。
    而且不只如此。
    还有几个人的信中提到了京江下游,同样还有一支秘密训练的水师,人数达到三千人,装备精良。
    京城北向五十里外的朝夕山,有一股前燕王唐朔当年被击败流窜的乱军暗藏,人数达到了二千五百余人,同样也已受益王召唤,准备于今夜配合发起袭击,封锁北向的驰道。
    像这样的不同消息,竟多达八条!
    在京城四面八方形成包围之势,截断了大多数主要的官方驰道。
    内中的人员有山贼流匪,有前燕王的叛军,甚至还有地方大豪自己秘密组织的私兵。
    人数从一千五百到四千不等,全部都配备了大周军方制式的武器,和益王“勾结”的时间从三年到半年不等。
    在密信中不但写明了这八支力量的人数、躲藏位置、主要统领之人等,还有最初如何被人煽动的一些情况。
    全部都是被张移和公孙城二人鼓动而成。
    有的人是看不惯唐韵这个女帝,认为有违天理伦常;有的人是贪图事成之后的荣华富贵,想要行险一搏。
    还有的则是被朝廷连年围剿,想要改变现状,得到了益王的承诺,事成后将赦免他们并且招安入朝廷。
    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基本都是封锁通往京城的驰道,将司隶及周边各州的勤王军拖住,使王府军和京兆卫有时间里应外合,掌控京城,抓住唐韵。
    所有密信的署名者均是“忠君之士”。
    但这些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其中有人收到的信中,还提到了卫菡。
    说此次叛乱,益王为首,卫菡为辅。
    甚至还将卫菡之后的行动说出,连抓太后来威胁唐韵都说了。
    这让唐韵愈发肯定了自己的推测。
    这里面很多消息,都不是外人能够知道的。
    只有一方能够知道得如此详细。
    公孙城一方!
    在此刻之前,唐韵一直认为有一场叛变即将发生。
    纵然不是益王,也是打着益王旗号的某方不轨之徒。
    可现在她突然醒悟过来,对方的目的并不是要发动叛乱。
    而是要陷害益王!
    所有王爷之中,益王是对她支持最坚定的一个。
    不仅立场如此,而且手上还有多达六千人的京兆卫和三万王府军,可以在军权上给予她最实际的帮助。
    她登基五年,能坐稳帝位与益王关系极大。
    京城在他的管治下,从未出过任何问题,让她能够无后顾之忧,全心应战。
    燕逆奇袭京城时,也是益王全力和城卫军协作,挡下了对方的袭击,稳住了当时险至极点的局势。
    若他被人构害成功,就等于她在帝室血脉之中最大的支持者被除去!
    至于卫菡,她相信原本并不是对方计划之中的目标。
    直到卫菡受陈言安排,故意放了公孙城,才让后者或者其幕后指使者决定将她也一并利用起来。
    毕竟,她也是唐韵身边最信任的人之一。
    而且其手下卫家军,是仅次于宣国公的铁甲黑骑的战力,将她除去,也会大幅减弱唐韵可控制的兵权。
    毕竟卫家军是绝不会接受卫菡以外之人调度他们的。
    对方若真的发动叛乱,未必能成。
    可就陷害益王来说却非常成功,甚至连她和陈言,也一度以为益王真有异心。
    而且要命的是,此事闹到满朝皆知,她连帮益王都办不到。
    除了卫菡是因为陈言的安排,早就知道幕后有鬼,其余所有准备参与叛乱的贼子,全部都认为是在襄助益王!
    就像谭巢,他直到现在,都还认为是益王。
    张移和公孙城背后的真正指使者,制定了完整乃可能实现的计划,并且一步一步在执行,这更是让这些参与者认定叛乱之事为真。
    公孙城甚至还特意先煽动北境民变,调离宣国公的大军,同时连锁反应引发南境粮灾,增加此事的真实性,让所有参与者毫不起疑。
    试想若是将这些准备参与叛乱的贼子抓获,必能从他们嘴里审出益王的名字。
    到时候益王更是百口莫辩!
    更要命的是,她不能不派兵收拾这些人,因为若不派兵,他们确实会发动叛乱。
    这场陷害益王的阴谋,到了这一步,已经无法挽回。
    但这仍不是令唐韵更担忧之事。
    她真正担心的,是这场布局至少三年的阴谋,绝不只是要除去她两大臂助那么简单。
    必然还有后续!
    而她却不知道后续是什么,无从应对。
    “陛下!臣以为,如今事态紧急,须赶紧将宣国公调回!”
    “此言差矣!宣国公远在北境,纵然下旨,也要十数日才能赶回,远水难救近火!”
    “难道就什么也不做?凭城卫军根本挡不住京兆卫和王府军的夹击!”
    “不然,可即刻派快骑加急往周边州府送信,召来勤王大军,必可解围!”
    “你疯了吧!益王早已算到这一步,才让勾结那么多贼子封锁周边驰道,勤王军就算真来了,三五日内也很难赶到京城。”
    “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吧!”
    “照我看,不如请皇上立刻召集御卫和凤翎卫,再令韦烈将军率城卫弃守京城,护皇上即刻北退,总比死守在这里被人围攻要好!”
    “不可!韦将军也未必可靠!莫要忘了,皇上还勒令他抓回他的儿子,说不定叛乱之事还有他参与!”
    “说起来,那报信之人也颇为可疑,怎会知道益王叛乱之事?”
    “如今事情紧急,报信之人是何想法已不重要,先应对乱事要紧!”
    “够了!”
    一声厉叱,瞬间压下所有人的议论声,众人无不吃惊地看向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