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粮商们终于坐不住了
作者:猪猪霞1983   三国:鼓动曹操去抢宫殿最新章节     
    这下,粮商们终于坐不住了。
    黄巾贼可不会买他们的粮食!
    他们会直接动手抢!
    一百万黄巾军啊!
    兖州城才多少兵马?
    不到三万而已!
    守得住吗?
    守不住啊!
    与其城破后,粮食全被黄巾军抢770了去。
    还不如,低价卖给曹操!
    这样,起码多少还能回一点本。
    于是,粮商们开始疯狂抛售手中的粮食。
    而兖州城的粮价,也是一再暴跌。
    现如今,粮价已跌到原价的50%!
    这可不是意味着,粮商们只赔一半。
    要知道,他们收购的时候,可都是溢价收的。
    粮价最高的时候,涨价100%。
    现在却跌价50%。
    里外差了150%!
    粮商们,赔得只剩下裤衩了。
    但如果现在不卖,等黄巾军来了。
    那可就连裤衩都没了!
    粮食由卖方市场,转为了买方市场。
    现在,轮到曹操矫情了。
    “抱歉,粮食太多,吃不了。”
    “不收了!”
    刺史府,放出了消息。
    粮商们彻底急了,纷纷堵在刺史府门前,不肯离开。
    一致强烈要求,曹操收粮!
    曹操与荀彧几人,都是愕然不已。
    尼玛,还可以这么玩?
    半价的粮食啊!
    大汉立国三百年。
    从未见过如此奇葩之事。
    曹操表示心动了,准备大肆收粮。
    但徐然却说道:“孟德莫急,价格还会再低。”
    徐然命满宠找了几个粮托,故意拉低粮价。
    恐慌情绪一旦形成,就会产生盲从效应。
    有人降价到40%,就有人降价到30%!
    而兖州官府。
    一边装着勉为其难地收粮, 一边又疯狂压价。
    在买卖双方的共同作用下。
    粮价暴跌到了原价的20%!
    这已经是亏到姥姥家的价格了!
    荀彧果断出手,照价全收!
    粮商们的粮食,终于卖完了。
    他们相互之间,还弹冠相庆。
    在粮商们看来:
    他们已经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损失。
    也算对家族有了交待。
    尽管赔得底朝天,但好歹多少还回了一口血。
    反观曹操,那可就太可怜了!
    被咱们逼得不得不接盘。
    “哎,曹孟德这一把,算是彻底完了!”
    “是啊, 一旦黄巾贼入城,这些粮食就都是黄巾贼的了。”
    粮商们说着风凉话,沾沾自喜。
    而徐然望着各粮仓,堆成大山的粮食,感慨不已。
    世家真特么有钱啊!
    百姓们吃不饱,世家却囤积了这么多的粮食。
    要不是这次粮食战,还真不知道,大汉的民间藏有这么多的粮食!
    徐然的这次操盘。
    注定会给各大世家,上一堂生动的经济课。
    只是,粮商们,还没反应过来。
    青州黄巾暴乱,让各方势力,都盯上了这里。
    袁绍和袁术的阵营内部,各自谋士正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有人支持去平乱;
    也有人反对去平乱。
    其实,所有谋士都看得出, 一旦平乱成功,将获利极大。
    拿下青州,可震慑周边的兖、徐、豫三州!
    但同样。
    一旦失败,风险也是极大。
    不仅会损兵折将,连老地盘也将不保。
    因为实力受损,会被其他势力吞并。
    袁绍和袁术,都在积极备战。
    但很快。
    长安有消息传出:朝廷有意要派曹操去平乱!
    袁绍和袁术都傻眼了。
    两人怎么也没想到,朝廷会派曹操前去。
    反而是曹操这边,听到消息后,并没有太多的惊喜。
    因为,徐然早有预言。
    曹操早已有了心里准备。
    兖州城的粮草、辎重、兵力,早就都准备好了。
    就等朝廷的正式诏书了。
    十八路诸侯,讨伐的是董卓,不是中央朝廷。
    对于天子的诏书,表面上,大家还是要遵守的。
    否则,那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这个时期,三国局面尚未正式拉开。
    大汉余威犹在。
    各路诸侯,还不敢太过放肆。
    李傕、郭汜八百里加急,命人送来了朝廷的诏书。
    信使名叫张华,深知外出一趟不容易。
    于是准备趁机敛一笔财。
    接待他的是荀彧。
    荀或也不是吝啬之人,当即便给了一百两银子。
    可信使看到兖州富庶,粮仓中的粮食,多到关不上门。
    他认为荀彧太小气了。
    当下狮子大开口,讨要一千两银子。
    并暗示:要是不给,他可以回报朝廷,搅黄了此事。
    荀彧恼怒张华的小人行径,但也没有办法。
    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子。
    就当是破财免灾了。
    徐然来找荀彧,刚好碰到此事。
    呵呵, 一个送信的,也敢太岁头上动土?
    徐然只一个眼色。
    满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信使惊恐的目光中,之前收的一百两银子,被搜刮走了。
    而且,连他自身的那几两银子、几个铜板,也一并拿走了。
    徐然淡淡道:
    “既如此,那我们就不去青州了。”
    “麻烦信使回去答复朝廷吧!”
    荀彧傻眼了。
    信使也傻眼了。
    “你是何人?”
    “去不去青州平乱,岂是你能做主的?”
    “让曹操来见我!”
    信使恼羞成怒。
    毕竟他是代表朝廷的。
    徐然这么做,就等于是不给朝廷面子。
    曹操此时刚好走到了门口。
    听闻有人称呼自己,下意识地朝里望了望。
    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后。
    曹操啥都没说,转身就走了。
    就仿佛不知道此事一样。
    这下信使彻底懵了。
    八百里加急,青州战事如火。
    这趟差事要是搞砸了,李傕非活撕了他不可!
    可之前表现的那么高傲,现在认怂,又有些抹不开面。
    信使尴尬不已。
    徐然却又盯上他的那匹坐骑,淡淡道:
    “军中缺少战马。”
    “这匹青骢马不错,就留下当战马吧。”
    曹洪闻言,二话不说,直接就牵走了。
    而满宠则命人,塞给他几个生硬的窝窝头,就打发上路了。
    信使站在曹营门口,哭唧唧的,不肯走。
    满宠没有废话,准备拔刀。
    信使这才赶紧含着热泪,上了路。
    徐然这是有意为之。
    没了马匹代步,等信使回到长安。
    青州之乱,早就平定了!
    长安来的信使,是哭着走的。
    曹操有些尴尬。
    “子玉,如此处置,怕是会得罪朝廷啊。”
    荀或沉吟不语。
    他虽加入曹营的时间要晚一些。
    但对徐然却甚为了解。
    这厮看似散漫,实则胸中沟壑万千,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
    这次故意羞辱朝廷信使。
    必然不仅仅是为了出口气~那么简单。
    定有深意!
    而曹仁兄弟、夏侯兄弟,则是一脸-的满不在乎。
    切,不就是个送信的嘛!
    打了就打了。
    什么朝廷不朝廷的?
    天高皇帝远!
    徐然看向曹操,微笑道:
    “孟德,你可知道,为何有很多名士,选择去投靠袁绍,而不是你吗?”
    曹操叹口气道:
    “袁家四世三公,天下皆知。”
    “而我曹操,在世人眼中,乃是宦官之后。”
    说到出身问题。
    曹操不得不承认,这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这倒不是他妄自菲薄。
    而是对世人眼光的一种无奈。
    徐然摇了摇头。
    “出身只是一方面而已,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曹操疑惑不解。
    “他们投靠袁绍,是因为他们认为,跟着袁绍,可以升官发财。”
    “表现得忠于朝廷,未必是件好事。”
    “忠于朝廷,就意味着将来的成就有限。”
    “若是除去这层枷锁,不拘一格用人。”
    “那么,民间和江湖之中,必有名士来投!”
    什么匡扶社稷、救民于水火?
    那都是幌子而已!
    名士们选择投靠谁,实际上也是一种风险投资。
    自然是回报率越高,越能吸引人。
    毕竟,名士也是人,也喜欢金钱、美女和权力。
    名士们,也要赚钱养家,也要兼顾家族利益。
    投资收益,才是决定名士是否投靠的根本!
    说白了。
    大家选择袁绍,是因为认为袁绍将来的成就,要比曹操、袁术等人更高。
    说完,徐然看向荀或等人,笑道:“文若、仲德,我说的对不对?”
    荀或与程昱尴尬地对视了一眼,苦笑点了点头。
    “先生真是, 一语中的!”
    徐然继续说道:
    “所以说,在名气不如袁绍的时候,就不能表现得过于忠于朝廷了。”
    “总要给名士们, 一点念想嘛。”
    出将入相,这是千古文人的共同追求。
    而能决定将相的,是上位者,可不是一方诸侯!
    当你展现出上位者的潜力时,自然会有投资方找上门来。
    曹操恍然大悟。
    “当然,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徐然继续说道。
    还有??
    众人只觉头大。
    透过一个小小的信使,竟能引出这么多的问题。
    就连荀或等人,也感觉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反观曹仁等一众武将,仍是一脸淡定。
    反正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这么多。
    先生怎么说,咱就怎么做!
    “李傕、郭汜貌合神离,将来必有一战。”
    “长安之乱,不亚于青州。”
    “他们根本顾不上你。”
    “而且,眼光放远一些……要考虑到平定青州以后的事嘛。”
    “那么此时,就必须要得罪朝廷!”
    徐然说完。
    曹操煞有其事地点了点头。
    一副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深以为然的样子。
    实则,老曹心中慌得一比。
    李傕、郭汜将会内讧?
    这都已经打算到平乱青州之后的事情了?
    咳咳,现在仗还没开始打呢!
    青州黄巾军,可是有三十万啊!
    现在必须要得罪朝廷,又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