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照相机
作者: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大汉同意你改革,没让你推翻自己最新章节     
    因为贾诩接受采访亮明了态度,这让不少疑心的人打消了顾虑。
    这也为火枪火炮销售立法获得了一定的基础。
    宁郡大加纳(今天台北)
    经过近二十年的移民发展,宁郡人口已经超过一百万,大加纳作为宁郡治所,这里人口超过三十万,放眼如今的华夏也是数得着的大城市。
    大加纳的一间实验室显得异常简陋。
    几个三十岁左右的人蓬头垢面,一脸憔悴,而他们正在兴奋的庆祝。
    几个人一边哭一边笑,不知道的人一定会把眼前的人当成疯子。
    “我们终于把照相机研究出来了,七年,整整七年!”一名男子兴奋的坐在地上,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
    历史上,发明照相机的是法国科学家达盖尔,他是公元1839年发明的照相机。
    照相机最关键部件是图像传感器,当太阳(灯光)照在物体上的光线反射进入相机后,首先会穿过一组凹透凸镜,它可以放大或者缩小图像进行光学变焦,在透镜的中间是相机的光圈,改变光圈孔径的大小,就可以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
    光线进入相机内部后,主机把光线射在上面的五棱镜中……
    “老李,这照相机曝光一次需要多长时间?”
    “老吴,需要三十分钟。”
    “看来离商用不远了。”
    众人兴奋无比。
    华夏专利申请比较便利,很快就获得了专利申请。
    经过报纸报道,照相机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了大家视线。
    刘恢看完报纸也是有些兴奋,照相机原理对于懂的人来说并不困难,然而,这个世上最难得是从0到1这一步。
    最应该鼓励和支持的也应该是从去尝试从0到1这一步的人,并不是说后面改进的人不重要,只是说没有前面的人困难。
    刘恢比所有的人都期待,他希望照相机早点面世那一刻,有了照相机,就能将更多美好的人和事通过图片记录下来,而不仅仅是文字和画像。
    “华夏究竟是一群什么人?居然能把人的像一比一复刻出来?”曹操依然怀疑华夏报纸上所说。
    “父王,任何事情保持怀疑是对的,但是这件事情应该是真的。”曹昂走了进来。
    “如果面世,一定要弄一台,给家里的人都复刻一张。”曹操有些期待。
    “父王,最新消息,华夏武器出售第一次听证会已经结束。”
    曹操也是知道华夏的制度,很多事情就连刘恢说了也不算。
    “这么快?”
    “华夏国防部部长贾诩专访结束以后,华夏上下态度来了一个大转弯,据初步民调,超过八成的华夏百姓支持这个提案。”曹昂也是深感无奈,自己这个老师谋划太过深远,这样的阳谋实在不好应对。
    “按照华夏划分的等级,我们能购买什么武器?”曹操问道。
    “第一代火枪”。
    “只有这个?”曹操很是惊讶,别人有火炮、火枪,自己只有第一代火枪,这比大刀长矛能好多少?
    曹昂苦涩的笑容点了点头。
    “看来我们要好好想想了,如果不发展经济,恐怕连第一代火枪也买不起。
    华夏逐步在向工业化国家转变,如果我们不改变,恐怕……”
    这一刻,曹操很是担心。
    其实曹昂也没好多少,如今的他也是头大,华夏看上去没有干涉大家政治,而华夏的做法无疑是逼着大家改变或者敌对。
    父子二人罕见的没有继续说下去,双方都不知道这一瞬间该怎么继续说下去。
    十二月,华夏政府各项数据都出来了,经济继续以超过12%的增速增长。
    这一次,罕见的将失业率纳入统计之中。
    年底了,和往年一样,作为华夏大统领的刘恢依然发表了过去一年的总结和来年的展望。
    华夏十六年(公元203年),对于华夏和整个世界的人,最关心的无疑是联合国高层会议。
    而华夏十五年年底的一篇文章,让不少国家沸腾了。
    腊月十七,华夏南方大学教授仲长统在文章里面说“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有滥用权力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倾向;任何专制国家教育的目的都是在极力降低百姓的心智。”
    在文章里,他肯定了华夏分权、制衡、监督带来的好处,同时也提出了监督不到位和个别权力过大的问题。
    同时,他列举了以前朝廷的教育为何提倡忠君?皇帝把自己等同于国家,这究竟是对还是错?
    “公理的文章读起来让老夫感到头脑清楚不少,至少年轻十岁。”现在要说荀爽最喜欢看谁的文章,仲长统必定是其中之一。
    “不错,公理的文章有理有据,站在天下百姓角度看天下。
    祢衡的文章看上去也是血淋淋,但是,他更喜欢站在统治者角度看。”郑玄对此表示赞同。
    “这小子将来有大出息,才23岁就有这样的见解。”卢植点了点头。
    陈纪拿着报纸,有些爱不释手,“一个国家的进步,首先是思想的进步。
    华夏现在都是百姓,上到大统领,下到婴儿,大家都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华夏百姓。
    如果华夏百姓都不敢保护自己的利益,谁来保护?
    长期下去,必定就会形成一群特定的群体。
    他们以百姓的名义,大搞特权。”
    “元放的话让人深思,朝廷时期,皇亲国戚、官员们,谁手里没有特权?
    不说别的,就说朝廷时期,穿衣服都有明显要求。
    庶民、流民、氓民,只能穿粗布衣服,很多人连佩戴玉的资格都没有。
    统治者就是依靠这种划分等级统治天下。
    他们统治天下根基从来不是卑微的庶民百姓,而是肉食者,也就是拿朝廷俸禄的人。
    在统治者看来,只要这些人获得了利益,基本盘就有了,只要庶民百姓不大规模饿死,天下就稳如谈泰山。”蔡邕点燃一支烟,吸了起来,说到后面,有些激动。
    为何会有特权?为何会形成特权?自古以来的百姓想过这个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