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章 欲废太子
作者:封少水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邹忌道:“猛虎勿忧,忌自有妙计。既然吴人蠢蠢欲动,王子当巡抚各地,离此漩涡,既可避嫌,也好暗中集结力量,以图后举。至于吴城事宜嘛,尽皆付忌,必不失猛虎所望!”
    邹忌一句一个猛虎地夸王子豫,彻底将王子豫给灌迷糊了。
    王子豫转变一想,这首童谣一出,可以预见越王与太子之间将会出现裂隙。自己此时离开,也正好避避嫌,打造自己忠心为国的良好人设。
    同时,自己趁机到外围活动一番,组织好自己的心腹,静观其变。
    王子豫求见越王:“王兄,近日吴地颇不太平,弟欲领兵出巡,以靖隐忧。”
    越王翳冷哼一声,答非所问地道:“王弟,大祭当日,可见太子有失礼之事?”
    王子豫斩钉截铁地道:“未曾!”
    越王翳进一步问道:“有人言于孤,庙祭当日,孤与诸臣施礼迎尸,而诸咎此子,神态傲慢,举止不逊,未扶轼回礼,王弟竟然不知?”
    王子豫心中暗喜,好好好,王兄你知道了就好!但是,他仍要摆出一副忠耿为国的姿态,大义凛然地道:
    “臣弟不知!太子勇毅,国人尽知,王上亦不必受流言所扰!”
    越王翳冷哼一声:“诸非朱,手不扶;勾非咎,昭穆殊;越非吴,不为奴!王弟可闻此谚?”
    王子豫犹豫了一下,这个他不能再矢口否认。作为军政一体主抓的重臣,风闻奏事,体察民情,是他的职责所在。
    王子豫道:“臣弟确有听闻。此乃臣弟失察之过,致奸人有可乘之机。臣弟即刻全城戒严,搜捕无知小儿,查清谣言源头,以绝奸宄宵小,安我国家。”
    此时的越王翳,竟然有一种宿命之感涌上心头,不由得长叹一声:“孤闻有红衣小儿,教人此曲,此乃荧惑星君临界,示警于孤呐。”
    王子豫心里很高兴,王兄你这样认识就对了!省了王弟我老鼻子力气。
    但他仍毫不含糊地道:“王兄勿忧,此必吴人从中作乱,臣弟巡视吴地,严加镇抚,必无虞也!”
    越王翳轻轻地挥了挥手:“去吧,去吧!”
    王子豫告辞出宫而去,越王翳却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首童谣,让越王翳有了一种深深的不安。他深知自己的老爹朱勾,当初是干掉了自己的爷爷不寿上位的。
    而太子诸咎作为老爹朱勾的“尸”,他们祖孙之间,是否有着一种特殊的心灵契合?
    朱勾当年弑父上位的故事,会不会在太子诸咎身上重演?
    迷信的越王翳越想越后怕,越想越心惊,越想越坐立不安。
    不行,不能让这个野心勃勃的小子得逞。老子的王位老子说了算,绝不能让这个狼子如愿以偿!
    意念腾转之间,越王翳动了“废长立幼”的心思,他将目光瞄向了自己另外的几个儿子,越侯、欧侯、余侯、之侯、山侯!
    但让哪个儿子上位,他还在踌躇之间,一时犹豫不决,整夜未眠。
    而同时盯上越王几个王子的,还有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也在针对越王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大动脑筋。
    天色大亮,阳光顺着窗棂斜斜地照射进来。越王翳起身踱出殿外,眯着眼睛望着东升的太阳,心中焦虑无比。
    老寺人忐忑地凑近两步:“王上,是否传早膳?”
    越王翳答非所问地道:“越、欧、余、之、山,谁在国都?”
    老寺人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回王上,越侯、欧侯、余侯俱在封地,之侯与山侯目前尚在吴城。”
    目前,越王翳的其他五个儿子,有三位被派往各自的封地,担任王室控制整个越国的重要抓手。
    只有之侯和山侯年纪不大,住在吴城的府中,没有前往封地。
    越王翳一皱眉,这两个小儿子,还是嫩了点,而且让他们俩其中一个上位,上面一堆成年兄长,恐怕更不好控制。
    于是他漫不经心地哦了一声,思虑片刻道:“传三位王子,回吴城述职!”
    “诺!”
    很快太子就知道了越王翳召回三个弟弟的消息,隐隐约约有些不安,却又说不出来是哪方面的,于是一时闷闷不乐,然后又埋首处理各地公文来。
    王子豫离开都城之后,理所当然地,太子诸咎接管了所有朝政。根据越国的现行制度,有两种奏事机制。
    一种是普通奏事,另一种是秘密奏事。
    一般的国情、各地的日常事务,通过普通奏事上报,由主持国政的大臣处理,然后有选择性地汇报给越王翳。
    紧急军情和重大事由,可以采取秘密奏事渠道,直接呈送越王翳。
    各地的普通奏事全部由太子预处理之后,再有选择性地转呈越王翳。
    太子诸咎全身心地投入各地奏札的批阅之中,也渐渐淡忘了刚才的忧虑。
    一卷特殊奏事的密札,赫然进入到太子的视线之中。
    他有些吃惊。因为秘密奏事是专人专报,有专门的渠道,不可能会和普通奏札混淆不分的。如此失误,非常罕见。
    太子诸咎拿起这份奏札,看了一眼,刚准备叫人将此札送至越王处。突然他看到了泥封特殊的图案字样,不由自主地停止了叫人的举动,而是慢慢将奏札拿到眼前,认真地看了起来。
    奏札的泥封,赫然是一个大大的“欧”字,这是太子的弟弟、欧侯的印鉴。
    太子诸咎愣了半晌,心里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好奇心驱使他,很想看看弟弟欧侯,有什么秘密事项需要越过自己,直接向父王密奏。
    联想到父王召回三位王弟的王令,太子诸咎越发觉得此札非常不一般。
    反正是你们送错了的,又不是本太子的错。诸咎横下一条心,决心将错就错,看一看这份密札之中,究竟写了些什么!
    即使追究起来,也是追究送错奏札的人,怪罪不到本太子头上。
    泥封被轻轻地拆掉,竹简被轻轻地展开。
    “王上金安,儿臣为太子失仪、欺侮君父、意图谋逆事,密奏如下。”
    太子诸咎的头“腾”的一声就变大了,他感觉到脑袋之中好像有一万匹野马奔驰而过,瞬间就可能会爆炸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