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完了,冲咱们来的
作者:孤舟牧云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最新章节     
    子申在镇国神将和护国神象的簇拥下重回王座。
    大殿内外的火焰还在继续,并且越发炽烈、高涨,烟雾浓重、弥漫。
    但是不知为什么,一股强大的威压从上至下,如同水银泻地,无所不及、无孔不入。
    所有的烟雾都被压制下去,紧贴着地面,流水般向四面弥漫,却丝毫不敢升腾。
    子申缓缓点头。
    宫人继续宣读诏书。
    这一次,宫人变得自信而无畏。
    他明白,这确实是个要命的活,但不是要自己的命。
    只要专心做事,自己不会有任何危险。
    “孤与东皇太一约法三章,楚国当下及后世所有礼制,皆以此为本,以此为基!”
    “一、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二、伤人及盗窃者抵罪!”
    “三、诸法与此相悖者废!”
    听到这话,众人面面相觑。
    东皇太一管的也太宽了吧?
    鬼神之流不都是好吃好喝供着就行了吗?
    哪个神会干涉世俗中的事情?
    这东皇太一不但干涉了,还搞出一个约法三章?
    只是,这个约法三章简单易懂,通俗好记,比之前那些繁文缛节方便多了。
    当下各国,对法律的态度都是“高深莫测”。
    法律并不是公开公布的,而是既高且深。
    官府拿人,说你犯法,你就犯法,哪怕你根本不知道犯了什么法。
    官府判人,说你重罪,你就重罪,哪怕你什么都没做。
    因为法律条文、判刑依据都是当官的说了算。
    《春秋左传正义》中原文如下: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
    意思就是,老百姓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犯法,不知道这样做会受到什么惩罚,法律和权力才会有威严,老百姓才会畏惧官府。
    直到后来,官府将一些律法以金文的形式铸造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碑上,才逐渐发生转变,但也仅仅是转变。
    到了商鞅变法时代,还需要用“徙木立信”的方式令老百姓相信官府言而有信。
    因为在此之前,官府都是言而无信,法律条文随便怎么解释。
    可能张三干了这事,没受罚,反而得奖励。
    李四有样学样,斩立决。
    问,就是法律最终解释权归官府,绝不是因为张三跟县令有亲戚。
    也正因此,“楚王与东皇太一约法三章”对官员们的震动极其巨大。
    这意味着天下人人知法,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糊弄百姓,更不能以“刑不可知,威不可测”去卖弄官威。
    所有的律法解释都要遵从“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伤人及盗窃抵罪”,有半点违背就是无效,否则大家直接找楚王或者东皇太一裁决。
    官员们明白,自己手中最大的权力没了。
    但是看了一眼殿中的火光,再看一眼殿外的火光……
    他们在“割肉”和“舍身”之间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孤与东皇太一相约天地自然相处之礼……”
    “孤与东皇太一相约众生鬼神相处之礼……”
    “孤与东皇太一相约宗亲氏族相处之礼……”
    宫人的声音响彻大殿,更有大嗓门的宫人向外宣读。
    大殿内外回荡的全都是“楚礼”。
    前两个,没什么好说的,都是祭祀之礼。
    但第三个宗亲氏族相处之礼,就牵扯多了。
    尤其是王族成员,以及和王族沾亲带故的成员。
    这说明新王登基后,要对王族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内容就是由此而出。
    一朝天子一朝臣。
    宗亲也差不多。
    子申起家的根本是丹阳,相较郢都宗亲,还是丹阳那边更亲近一些。
    今后“宗亲”一词就是丹阳专属了,郢都这边的宗亲肯定要越来越疏远。
    再加上之前大开杀戒,从太子到众多公子,还有其他王孙,全都被杀了一遍。
    剩余的家人、族人,一个个都惶恐不安,生怕那天喝水被呛死。
    现在“氏族宗亲之礼”一出,所有人都安下心来。
    失势,却又不是完全失势。
    虽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作威作福,但是好歹能衣食无忧,不至于流落街头甚至饿死。
    “大王仁慈!”
    “大王仁慈啊!”
    子申抬起手,宣诏的宫人立刻躬身行礼,等待子申发话。
    “朝堂诸公、众卿为国捐躯、为国赴死,为先王殉葬,孤铭感五内!特许其家人所属,享氏族宗亲之礼!”
    听到这里,朝臣们再度拜倒。
    “大王仁慈!”
    之前众人还想着,子申会不会借此机会抄家灭族,将那些大小贪官的家族连根拔起。
    毕竟权贵们都沾亲带故,随便抄哪个权贵,都能牵连一大片。
    就跟躲计划生育一样,到时候肯定有众多避难的、躲灾的、投奔的。
    装作不知道吧,万一祸事牵连到自己怎么办?
    大义灭亲吧,以后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现在好,子申一句话安定了所有人的心。
    只诛首恶,余者不究。
    各个权贵的家族成员只要按照“楚礼”去改造就行了。
    “这个新礼听起来很不错啊。”
    “就是,我略微思考了一下,这个新礼了不得啊。”
    “家族所有成员都衣食无忧,必然会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和拥护。”
    “就算有人想借此事举旗造反,宗族的人第一个不答应!”
    “是啊!”
    宗族的人又不是傻子。
    按照以前的规矩,封地上的一切都是领主的,而领主的一切都是子嗣的。
    虽然有兄终弟及的可能,但不大。
    而且,领主的兄弟多了,有亲的,还有堂的。
    有大房、二房、三房、四房……
    各房下面还有众多分支。
    大房的庶子过得都不如牛马,更何况其他房和旁支。
    而按照新礼,所有宗族成员基本都一视同仁。
    别说大房,就是宗主,也不过是名声上好听一点,每个月领的粮食和布匹还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下,谁会傻不拉几的跟着造反。
    “消息传到我家的话,估计我那些父老兄弟也坐不住。”
    “完了,是冲着咱们来的!”
    “大王一个‘新礼’,足以瓦解所有宗族,瓦解所有权贵。”
    “而且,大王没有强迫咱们,是咱们自发的、自愿的。”
    自发和自愿未必。
    宗主、领主肯定不愿意放弃权力和财富。
    但是相较整个族群成千上万同姓,宗主、领主个人的声音太弱了。
    如果整个宗族的人聚到一起,三言两语就能把他们换掉。
    以前没有“礼”作为依据,没人提这个。
    现在有了“礼”,谁会放弃这白花花的利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