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姜大郎的带货能力
作者:孤舟牧云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最新章节     
    姜大郎的小摊火了。
    煎饼果子和鸡蛋灌饼的味道摧枯拉朽般征服了姜国百姓的味蕾。
    小摊前不但排队,还限购。
    排队是姜大郎要求的,但限购是所有吃客自发要求的。
    别说十个了,每个人只能买一个。
    排着排着,一个也不行了,每个人只能买半个!
    可就这,不出半个时辰,姜大郎准备的食材就被消耗得一干二净。
    还好这时候,姜二郎牵着小毛驴过来了。
    “咦,二郎,你来干什么了?”
    “兄长,嫂嫂让我看着这边儿的情况,一听说这边排队,立刻就准备食材。这不,都是刚出锅的。”
    小毛驴悠闲地摇着尾巴,背上两个竹篓,篓子里是木桶,桶里放满了做饼需要的食材。
    “娘子,真是心细如发啊。”
    姜二郎听到这话,立刻问道:“我呢?我呢?”
    “你?你力大如牛。”
    姜二郎听了顿时嘿嘿直笑,踮起脚尖,抓着木桶就要提起来。
    可是使了几次劲都没能提起,反而招来小毛驴“嘎嘎嘎嘎”的嘲笑。
    还是旁边的食客们焦躁,帮着把桶提出来,放进车厢中。
    “姜大郎,赶紧的,煎饼果子,快快快。”
    “对对对,快快快。”
    姜大郎听到“叮当叮当”的投币声,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二郎,你快回去,告诉你嫂嫂,继续做食材,继续做,多做点!”
    随即,姜大郎又跳到凳子上,开始了忙碌的制作。
    过过苦日子的人特别珍惜挣钱的机会。
    以前就算天明熬天黑,也是一个钱都挣不到。
    现在呢,叮当叮当的投币声,彷如天籁,让姜大郎浑身充满干劲。
    比之前在白氏医馆大保健更来劲儿。
    姜大郎几乎是不知疲倦。
    摊煎饼、打鸡蛋、撒豆粉、放果子、加肉排……
    至于钱箱子,姜大郎根本没时间看。
    有这么多吃客看着,谁还能不投币?
    叮叮当当!
    叮叮当当!
    叮叮当当!
    爽!
    真的太爽了!
    姜二郎来了一趟又一趟。
    姜氏也跟着过来看了看。
    可是姜大郎红光满面,精神亢奋,状态好到不能再好,一个劲儿的催促姜氏多准备食材。
    毛驴在家拉磨,出门拉货,一天下来累得萎靡不振,四个蹄子都打颤。
    反而姜大郎,一点都看不见疲态。
    这份韧性,看到的人都佩服!
    “是个踏实的!”
    “能干!真能干!”
    “他挣着么多钱,我一点儿都不嫉妒,他就该挣钱。”
    “看到他现在的模样就知道他以前吃过多少苦。”
    “哎,好人啊,咱姜国都是大好人。”
    “姜大郎,你歇一会儿,吃点东西喝口水吧。”
    “对对对,大家伙不急,你吃一口吧。”
    姜大郎吨吨吨灌了几口水,却摆摆手说:“不饿!俺一点儿都不饿!”
    众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你饼画的功夫真是好啊,看都看饱了。”
    太阳下山,众人再次催促。
    “姜大郎,赶紧收摊吧,回家歇着,明天再来。”
    “对对对,看不见了。”
    姜大郎嘿嘿一笑,仿佛有种奸计得逞的快意。
    “给你们看个好东西。”
    忙了一整天,姜大郎等的就是这一会儿。
    弯腰从车厢里拿出煤油灯。
    点燃之后调好亮光,然后挂在旗幡上。
    “嚯!”
    “这是什么?”
    “亮!亮啊!真是亮啊!”
    “漂亮!漂亮啊!真是漂亮啊!”
    姜大郎嘚瑟的左顾右盼,挑起大拇指说道:“这是火耗子店里的新东西,名字叫气死风灯。大家伙看看,任凭风怎么吹,都吹不灭!”
    岳川赠送姜大郎全套用具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帮忙宣传一下”就行了。
    说这话是怕姜大郎坚持不收。
    小人物就这样,不敢随便收人恩惠。
    因为有钱人可以用钱报偿恩情,有关系的人可以用关系报偿恩情。
    小人物什么都没有,只能拿性命相报。
    无论什么恩,他们都只能拿命还。
    姜大郎不惜生,不怕死。
    只是他还有媳妇、弟弟、女儿,以及四个即将出生的孩子。
    他死不得。
    但是他接了岳川的馈赠,就把岳川的话放心坎上了。
    一整天的疯狂忙碌,就是为了当下这一瞬间的绽放。
    “气死风灯烧的是煤油,咱也不知道啥是煤油,总之就是很亮很亮。大家伙说亮不亮?”
    “亮!”
    “这气死风灯不便宜,售价五十个钱。现在火耗子店里做活动,九折,只要四十五个钱就能拿下。”
    一瞬间,吓住了围观众人。
    四十五个钱?
    这,这不便宜啊。
    姜大郎指着灯罩说:“瞧见没,水晶的!单是这一个灯罩,你们觉得四十个钱值不值?买回家,只要不摔着砸着,能用一辈子。值不值?”
    “值!”
    能吃起煎饼果子的,都是有钱人。
    这么漂亮的灯,四十五个钱,太便宜了好不。
    家家户户,谁不点灯啊。
    而且这灯风吹不灭,可以在家里用,出门的时候也能提着。
    多方便!
    问题是,这灯烧油厉害不厉害。
    姜大郎解释道:“这灯点一夜也就烧一两的油,一斤油才两个钱,你们自己算吧。”
    “这么省?”
    “这是真的?”
    “买买买!”
    如果不是姜大郎这么宣传,众人根本不知道。
    就算知道,也不会这般深入的了解。
    在高昂的价格面前,依旧用自己那不要钱的油灯。
    一个陶罐,一根灯芯草,加点植物油,就能点起一个豆大的灯火。
    古代油灯
    灯芯草
    灯芯草是个好东西,外表的皮坚硬而有韧性,可以编制很多用具。
    比如织席贩履的刘备,编席子用的就是灯芯草。
    而灯芯草最大的用处还是里面的芯材,可以用来点灯。
    灯芯草茎的内部不是中空的,里面填满了非常松软的髓。
    这些白色的髓,具有一定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油脂。
    剪一小截放在油灯里,就可以用很长一段时间。
    自己土法制作的灯不要钱,但油不便宜。
    而且土法做的灯昏暗不说,油耗也高,点一夜的话,绝对不止一两油。
    最重要的,它不防风,没法提着出门。
    这样一琢磨,气死风灯真就浑身优点,卖得贵一点也能接受了。
    姜大郎又嚎一嗓子,“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啊,去晚了就没有了。”
    饼摊前的人瞬间跑了个干净。
    倒是一个领着小孩儿的年轻妇人没有走,而是几步来到饼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