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吾为一国之君(29)
作者:尊驾请留步   快穿:魔君开局把墓炸了最新章节     
    在李崇光走后,耶律北的眼神重新变得凝重起来。
    “太师,如今大燕皇帝已经答应配合,我们接下来应该如何做?”
    耶律北叫的是大燕皇帝而不是太上皇,那是因为皇帝的身份比太上皇更有用。
    他们打着为李崇光清君侧的旗号更加名正言顺。
    太师摸了摸胡须,笑着看着站在一侧的王孟贤,然后再将目光转向耶律北:“大汗,何不让他出使大燕,探查探查大燕的态度,若是条件可以谈妥的话,那一切安好。”
    太师很清楚,有李崇光在手,他们对大燕出手是出师有名,但也得看实际情况。
    他们不可能为了李崇光就随意去和大燕开战,这损失的都是契丹的兵力。
    李崇光这个身份,就应该要利用彻底。
    如果能用李崇光一人换来契丹想要的一切,那把他送回大燕又何妨?
    “什么?大汗不可啊!”王孟贤第一时间出来反对:“我已经背叛了大燕,要是回去那些臣子恨不得当场撕了我。”
    “闭嘴,听太师讲完。”耶律北眼神微怒,他根本就没有将这些投靠过来的大燕臣子放在眼里。
    一个为了活着能背弃旧主的玩意,又怎能确保他的忠心。
    这种墙头草,怕是风往哪里吹,他就往哪边倒。
    “谁说你背叛了大燕的。”太师冷冷一笑:“你从来就没有背叛大燕,你还是大燕的臣子,只不过你忠的是李崇光,你是为了李崇光去谈判的。”
    “等李崇光回到大燕,你还是你的礼部尚书……”
    紧接着太师就在跟耶律北讲关于这次谈判的事情,由王孟贤出使。
    王孟贤带着李崇光书写的国书,将河套平原一地划分给契丹,并且每年给契丹一百万石粮食,还有各种七七八八的条件。
    只要大燕一一满足,他们就能将李崇光送还回去。
    一手交人一手交货,很是公平。
    …………
    大梁城。
    长乐宫中的光明殿。
    谢琅在巡视完军营之后,便回到了光明殿。
    长桌上,一张阔大的纸张上面,谢琅正在书写着几个大字。
    半晌,将笔搁在笔架上面。
    近距离一看,只见纸张上写着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一门忠烈。
    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力透纸背,可谓是大家之作。
    待笔墨干了,谢琅对着一个女官道:“将这四个字刻成门匾,三天后王汝琼封侯那天,送去武安侯府。”
    女官得令便拿着纸张去工部了。
    紧接着谢琅也把封侯诏书给拟好了。
    第二日一早,今日同样没有早朝。
    谢琅正要去光明殿处理朝政的时候,一个女官亦步亦趋走了进来。
    她的脸色带有几分为难:“陛下,太后请你去长信宫一趟,是为了太上皇嫔妃迁宫一事。”
    女官没有细说,但谢琅瞧她的表情也知道太后得知迁宫的事,要来质问她。
    谢琅没有犹豫,带着仪仗前去长信宫了。
    长信宫为太后居所,谢琅在进去之后。
    发现里面的气氛很是凝重,一些妃嫔坐在位置上面哭泣,拿着手帕擦着眼睛。
    “陛下驾到。”
    “参见陛下。”嫔妃们纷纷起身见礼,但还是在抹着眼泪,别提怎么可怜了。
    只有太后和太上皇后没有起身,太后此时的表情很是肃穆,见到谢琅进来,脸色变得极其愤怒。
    “李镜明,你最好给个解释,这些嫔妃在皇宫中待着好好的,为什么要把她们迁到北安行宫去,你都成了皇帝了,难道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吗?”
    太后对着谢琅勃然大怒,在她看来,她儿子要是回来,肯定是住在皇宫里面的。
    迁到北安行宫,像什么话?
    谢琅对于太后的质问,只是平静地说道:“太后,这不符合礼制。”
    “你一个公主都能当上皇帝还跟我讲什么礼制?你是不是飘了……”
    太后的话没有说完,因为她对上了谢琅那双平静且幽深至极的双眸,这双眼睛尽是淡漠,没有丝毫情绪,仿佛天地万物都是她手中的玩物。
    这是……人能拥有的眼神吗?
    太后的眼中闪过一丝惧意,这一次,她害怕了。
    “太后若是反对,那便跟礼部去说吧。”
    而在就这时,谢琅开口了,淡漠的话语中没有掺杂任何情绪。
    听到谢琅的话,太后在心中暗想。
    礼部?
    礼部现在不都是谢琅的一言堂吗?不仅是礼部,六部都是。
    她不松口,礼部能松口吗?
    正想对着谢琅继续发火,但想到谢琅的眼神,最终只能一股气憋在心里,无从发泄。
    “若没有其他事的话,朕便告退了。”
    无视了太后,也无视了左右哭得梨花带雨的嫔妃,在说完这句话时,便头也不回的往长信宫的宫外走去。
    她本就是冷漠至极的魔,除非她附身在她们身上,不然不会对她们的遭遇感同身受。
    在她走到宫外时,还能依稀听到太后的怒骂声和摔瓶子的声音,还有嫔妃们继续哭泣的声音。
    又过了几日。
    谢琅给那些官员的十日期限已经到了。
    魏人达此刻在光明殿中跟谢琅汇报情况。
    谢琅拿着魏人达递上来的小册子,上面记录着官员上缴贪污的银两。
    这次缴纳贪污银两是保密制的,但有些官员会互相对缴交金额,更会在暗中互相串通。
    这些情况谢琅都考虑到了。
    她上次在清理过一次官员的时候就说过,没有将所有官员赶尽杀绝是为了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他们有些人居然还敢在其中动手脚。
    这就不怪她了。
    机会都放在眼前了,他们没有珍惜,这能怪谁?
    于是谢琅便开始翻看了起来。
    第一个名字赫然就是魏人达自己,谢琅不动声色,继续往下看。
    大部分官员因为惧怕所谓的天命,也见识到了上一次谢琅的手段,故而不敢从中做手脚,补上了。
    然而,谢琅又往下看了几页,看到了几个人名。
    左副都御史张于明,缴纳一千两。
    大理寺卿孟成,缴纳一千五百两。
    左佥都御史余思,缴纳八百两。
    ……
    …………
    题外话:
    节奏会不会有些慢,第一次写这么细,大概四十章左右完结,写嗨了,下篇会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