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十三弟
作者:景行之   四爷侧福晋我绑定了种田强国系统最新章节     
    417.
    胤禛小心扶人坐下,随意嗯了一声,又朝外高声喊道:“苏培盛,让人提膳!”
    乌苏里早就知道消息,所以并没有很高兴。
    这落在胤禛眼中就成了忧愁。
    “玉儿哪里不舒服吗?”
    乌苏里摇摇头,“没有啊。”
    “那为何玉儿看着不太高兴?”
    胤禛眼中浮现一抹愁容,“这孩子来得有些快了。”
    闻言,乌苏里没忍住扑哧笑出声,“我听这话,好像爷是在夸自己。”
    应下胤禛要孩子的心愿后,两人就没在采取防护措施,乌苏里也有意识补充叶酸。
    若说来的快,也算快。
    十月份回的京城,如今十二月就有了。
    前几年乌苏里不愿意频繁怀孕,怀孕累人是真的,就是孩子太多了也是麻烦。
    如今弘暻他们也十二了,阿正也无需操心。
    他们自己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自乌苏里从小农那儿得知他要了一堆关于土地问题的书籍,她就知道属于雍正帝的时代还是如后史一般拉开帷幕。
    胤禛有意留她在京,在康熙问话前就有征兆。
    她去年回京,胤禛就跟她说过,想再要一个孩子。
    并保证这次之后无论是不是女儿,他都不会再想她继续生育。
    如果不是小农透露原因,她恐怕只是认为胤禛担心外头的流言。
    但不得不承认,怀上孩子对于留住母亲的心具有极大影响力。
    那时乌苏里并没有答应,胤禛也没强行留下她。
    只说,希望她好好想想这件事。若今年取得突出进展,他会留她在京两年。
    胤禛决意推行摊丁入亩,最难啃的骨头是土地富饶肥沃的江南。
    还有改土归流,势必要在西南掀起滔天巨浪。
    西南水稻基地、琼州水稻基地是今年年初建立。
    一切刚步入正轨,乌苏里并不想就此停下。
    但在琼州生活的那段时间,乌苏里改变了自己想法。
    就像当年谈起玉麦税、番薯税,乌苏里知道若不改变,等待农民的只会是更高的田税。
    高产粮不能保证农民吃饱饭,只有好的政策才能保证农民的生活。
    身处不健全的国家制度,就算研究出高产水稻也无法彻底改变百姓的困境。
    她需要等胤禛打破腐败局面,也需要引导一位实干帝王了解到更多方面。
    ——
    回宫后,乌苏里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四个孩子。
    弘暻四人听完还有些懵。
    阿正愣了片刻就问出一个他们都很关心的事,“额娘,您明年不出京培育水稻吗?”
    乌苏里悄悄跟他们解释一番,让他们不用担心育稻。
    胤祉和研究所的人都不是吃素的,顶一年半载完全没问题。
    至于推广值,乌苏里也考虑了这个问题。
    东方不亮西方亮,育稻给她的推广值需要一定时间,初期增加有限。
    她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做些其他事,比如培养人才、编书以及学习小麦培育。
    不做这些,她还能引诱胤禛去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
    反正又不是只有培育水稻一件事。
    胤禛登位后,她也完成隐藏任务:获得天子护道。
    相应的,胤禛带来的推广值也翻了几倍。
    “额娘,儿子不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额娘身体。”弘暻有些害羞的问。
    弘晙、弘暲也点头道:“额娘可派人请过太医?”
    阿正知道乌苏里有护身的法子,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唯一担心的就是皇后她们会对乌苏里不利。
    毕竟他额娘给他父皇生了四个儿子,占据他父皇子嗣的绝大半。
    “太上皇身边的贺太医给额娘诊过了,不过你们阿玛说等三个月后再公布这个消息。”
    阿正蹙了蹙眉,“那不是在额娘册封前公布?阿玛可有加派永寿宫的人手?”
    乌苏里瞧着几个孩子关切担忧表情,不由温柔一笑,“放心吧,你们阿玛十分重视额娘,永寿宫开辟了小厨房,额娘想吃什么都方便。再说了,额娘有经验。”
    尽管乌苏里这样说,四个孩子还是决定每隔两日就来看看她。
    阿正离得近,他打算每日都来。
    年关将至,新帝赏钱赏衣的事儿很快就办下来。
    不仅后宫有,前朝官员凭官印,可去京城制衣厂名下店铺,半价购衣。
    若是结伴同去,还有另外的折扣优惠。
    京城制衣厂是近几年京中新秀,以价优物美闻名,不过因为主要走中低端路线,京城贵人并不怎么留意。
    等有官员看得女子坊中最畅销的成衣铺也有半价优惠活动时,众人才恍然大悟京城制衣厂的低调。
    与胤禛美名一齐传播出去的,还有京城制衣厂是新帝开设的消息。
    这时,皇后才懂得为何那日帝王答应的十分迅速。
    皇上不缺这些,遇到花钱博美名的事,他自然不会犹豫。
    不过皇后也只伤心一会儿,她忙得没空去伤心。
    整个后宫最悠闲的人,恐怕就是乌苏里。
    既不用每日去请安,又不需要管宫务。
    倒不是皇后没给乌苏里安排,乌苏里考虑养胎,借口没管过、管不好,主动推举刘格格和宋格格去办。
    皇后还问了好几遍,见乌苏里真的不愿意,就将这事跟胤禛说了说。
    胤禛也没在意,只说随她去。
    之后皇后挑了个机会,借钮祜禄氏和耿氏之口,将乌苏里不爱打理宫务的事儿透露给佟佳皇贵太妃她们。
    佟佳皇贵太妃又传到康熙口中,惹得康熙笑了好一阵。
    大年初一。
    胤禛下旨正式改元雍正。
    今年宴请百官的方式和往年不太一样。
    走完流程,胤禛就让百官将案前吃食一并带回家,和家人分享。
    (胤禛:反正他们也出钱了,不如让他们带回家吃,感念圣恩。)
    大冷天的胤禛是真不乐意多待。
    幸亏康熙不在,不然高低得说说他。
    晚上,胤禛和康熙一同宴请完蒙王公。
    胤禛没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向大家展示他的十三弟。
    胤祉、胤禟就看着胤禛当康熙面,大大咧咧的拍着胤祥肩膀,满脸喜色的说:“朕今年无法巡蒙,只能让十三弟替朕去一趟。见十三弟,如见朕矣!”
    胤祉等人:彻底服了。
    康熙有些不赞同,却也没说什么。
    事后,康熙问胤禛为何让他人代替自己巡蒙?
    胤禛直言朝中还有要事,无法脱身。十三弟弓马娴熟,为人机警,巡蒙一事可托付于他。
    康熙爷也没什么想说,除了觉得自己儿子有点心大,更多还是挺满意他愿意重用兄弟。
    胤祥愈发得胤禛信任重用,人却愈发变得稳重谨慎。
    拼命工作的程度,简直是翻版四爷。
    乌苏里听说十三福晋生三胎的时候,十三爷手里还在看公务。
    就这敬业程度,乌苏里也没什么想评价的。
    说他装吧,他又真的处理好了。
    说他不顾福晋吧,他人一直在外头等着。
    说他敬业吧,好吧真的太敬业了。
    十三福晋年后生了第二个嫡子,胤禛亲自给他取了名字。
    皎。
    月出皎兮,洁也,白也,皓皓月光矣。
    好事者只能啧啧称奇。
    不甘者只能不屑一顾。
    乌苏里还听过胤禛取笑胤禟。
    “十三弟,岂是他可比拟?十三弟乃朕左膀右臂,他顶多算个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