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明白人徐达,后知后觉李善长
作者:喜欢柚子的小胖妞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最新章节     
    “来,喝酒。”
    “哈哈...!”
    徐达倒了一大碗,十分豪爽,大声喊道。
    “喝...!”
    “哈哈哈...!”
    常遇春露出了笑容,三人这一刻,仿佛回到了多年以前。
    酒过三巡,常遇春、徐达都趴在了餐桌上,呼呼大睡了过去。
    “就你们两个还想要喝趴咱?”
    “嗝...!”
    “告诉你们,门,门都没有。”
    “窗,窗户都没有。”
    “嘿嘿...!”
    “嗝...!”
    此时的朱元璋也已经喝得酩酊大醉,不过常遇春和徐达,早就已经趴在了餐桌上,与他们比起来,似乎他的酒量更胜一筹。
    “来人呀,给你们老爷盖毯子,别着凉了。”
    “嗝...!”
    “二,二虎,咱,咱先回去。”
    “痛快,实在是痛快,太痛快了,今天喝酒,难得喝的这么痛快,这么多年来,还真是头一次呀!”
    “都说了,你们两个人是喝不过,嗝,咱的。”
    “你们还不,嗝,信...!”
    “哈哈哈...!”
    朱元璋转过身去,吩咐人拿上毯子给常遇春和徐达盖上,自己则摇摇晃晃的,朝着朝远处走去,一边走,一边笑道。
    “喏。”
    二虎鞠了一躬,连忙上前搀扶。
    “没事,多大点事儿啊,咱还没醉,不用扶,不用扶咱。”
    朱元璋摇了摇手,轻轻将二虎推开自己一步一步往前走去,每走一步他的眼神似乎更清醒了一分。
    “这样的日子,真是过一天,少一天啊?”
    “什么时候,也许就见不到了。”
    “也不知道,咱还能够活多久。”
    “这皇帝,咱做够了。”
    “但是,咱没有活够啊!”
    “咱还想要看着标儿成为一代明君,还想看看风儿,登基称帝啊!”
    “更想要看看,大明江山,是否能够传承千秋万世。”
    走到徐府门口,朱元璋抬起头望向天空,眼眸之中闪过凝重之色。
    他内心虽然已经当够了皇帝,但是,他却没有活够,他还想要看看朱标,是否能够成为一代明君。
    还想要看看朱雄英,是否能够登基称帝,也想要看看这大明江山,是否能够传承千秋万代。
    “咱就算是人间帝王,对于生死,也无法掌控。”
    “终究,还是无能为力啊!”
    朱元璋低下头摇了摇头,上了龙辇直接躺着睡着了,什么时候回的皇宫都不知道。
    ......
    “陛下走了?”
    等朱元璋离开后,徐达晃悠悠的直起身子问道。
    “老爷,陛下已经走了。”
    “现在估计,该到皇宫了。”
    一个婢女立刻躬身道。
    “知道了,下去吧!”
    徐达点了点头,随后晃了晃常遇春的肩膀。
    “醒醒,醒醒。”
    “大哥都走了,还趴着呢?”
    看见常遇春还趴着,徐达晃悠悠的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
    但是常遇春却一点反应也没有,只有呼噜声。
    “这小子,还真喝醉了。”
    “还真死命灌酒。”
    “我还以为你装醉呢?”
    “原来你是真醉了。”
    徐达摇了摇头,哭笑不得,原来,只有自己在装醉。
    毕竟,朱元璋是皇帝,怎么能够让他先醉了呢?
    这一点,徐达内心还是很清楚的。
    “算了,醉了也好。”
    “四弟的心思最单纯,不会多想。”
    “是一把好刀,也是大哥,最喜欢的好刀啊!”
    “这一次,大哥恐怕是要攻打巴蜀了。”
    “那边的人,可不老实。”
    “这一次来,是安定我的内心啊!”
    “恐怕,内心早就有了出征的人选了吧?”
    “大哥啊大哥,当了皇帝之后,就喜欢卖关子。”
    “罢了,罢了。”
    徐达看着常遇春,笑着摇了摇头,站起身来,将他扛到了床榻上,自己也躺在床榻上,呼呼睡了过去。
    ......
    中书省。
    “恩相,恩相。”
    “消息传回来,消息传回来了。”
    胡惟庸气喘吁吁的来到了李善长面前,长舒了一口气,大声喊道。
    “惟庸,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么毛毛躁躁的?”
    “消息传回来是什么消息?这有什么发现吗?”
    李善长看着面前的胡惟庸有些疑惑,看他气喘吁吁的样子,似乎有什么重要情报要说。
    “恩相,您看看,这是登州府传回来的消息。”
    “登州府乱起来了,而且是天大的乱子。”
    “现在整个登州府已经乱成一锅粥,不仅如此,还有数万百姓成为草寇。”
    “这可是多么大的罪过啊,这些罪过来源于谁,就是来源于杨宪。”
    “杨宪当年出任登州府知府之后,就是因为他对百姓横征暴敛,最终导致现在登州府乱成一锅粥,民怨沸腾。”
    “不仅如此,这数万草寇,还劫持了多次官府的粮草,简直就是狠狠的打了我们大明王朝的脸面。”
    “如果陛下知道这件事情,杨宪他肯定死定了。”
    “而且,当年就是刘伯温他让杨宪前往登州府,担任知府。”
    “这件事情,要是陛下知道了,恐怕刘伯温也难逃死劫呀!”
    “哈哈哈...!”
    胡惟庸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李善长,眼眸之中闪过兴奋之色。
    他知道,只要这件事情朱元璋知道,必定杨宪会死无葬身之地。
    而刘伯温,作为推荐杨宪前往登州府担任知府之人。
    肯定也会备受牵连,到时候,朱元璋一定会将刘伯温和杨宪二人,全部满门抄斩。
    他仿佛已经看见,自己能够登上丞相之位。
    毕竟,李善长很快就会退休,他也知道,李善长已经有了退休疗养的心思。
    所以,一旦刘伯温还待在朝堂之上,很有可能,他会接替李善长的位置,成为丞相。
    而胡惟庸内心,自然是不希望刘伯温成为丞相,他也有野心,他自己想要成为中书省的丞相。
    只要这一次,将刘伯温彻底除去,那么,整个朝堂之上,唯有他才能够继任李善长的位置。
    这便是胡惟庸的自信,他自信整个朝堂之上,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做丞相。
    当然,前提是刘伯温必须得出去,否则的话,他想要成为丞相,还真有些难办。
    他自然知道,刘伯温的学识,确实是比自己要高出很多,所以,刘伯温一直以来,都是自己成为丞相的障碍。
    这些年,他一直在和杨宪,还有刘伯温明争暗斗。
    就是想要将二人除去,否则的话,一旦李善长退休,那么,自己想要成为大明王朝的丞相,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在整个登州府,都因为杨宪而乱了起来,那么,作为杨宪的推荐人,刘伯温自然也难逃此劫,他内心十分的兴奋。
    得到消息之后,他迫不及待的就赶了过来,想要和李善长分享。
    他也想要将这件消息传递给朱元璋。
    要是朱元璋知道了,那刘伯温他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让我看看。”
    李善长内心骇然,没想到登州府竟然会乱了起来,他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消息,连忙接过书信,查看起来。
    “这?这?”
    “这怎么可能?登州府竟然现在变得如此混乱,咱们朝廷竟然没有接到一点信息。”
    “怎么会这样,连我们中书省都没有得到消息?”
    李善长看完书信之后,内心骇然,瘫坐在太师椅上,没想到,自己中书省都没有得到消息,这霍乱却已经好久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有人有意将这些消息压了下来,没有让他这个丞相知道。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将这消息压下了呢?
    导致他们到现在,都没有知道,这登州府竟然已经出事了,而且是出大事。
    这要是朱元璋知道了,那不知道得死多少人呢?
    “恩相,您怎么了?”
    “这可是咱们班导刘伯温最好的时机。”
    “只要陛下知道这件事情,刘伯温必定难逃死劫,到时候,整个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他的容身之所。”
    “甚至满门抄斩都不为过,登州府,这一次可是天下大乱。”
    “如果登州府规模继续扩大事态,那么,整个周边各府,都会遭受到波及。”
    “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要知道,山东可是刚刚收服不久,如果出了这样子,大事陛下一定雷霆震怒。”
    胡惟庸看着面前的李善长, 眼眸之中闪过无尽兴奋之色,他知道,这件事情一旦朱元璋知道,那么,杨宪和刘伯温在劫难逃。
    毕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登州府已经乱了这么久,恐怕他会扩张事态。
    到时候,恐怕周边的各个州府,都会纷纷响应,一旦出现这种事情,朱元璋要是不杀几个人,恐怕难以服众,难以安抚民心。
    “惟庸,等一下,让我先缓缓。”
    “这么大一件事情,竟然没有人上奏,你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的问题?”
    “而且,这件事情,中书省不知道,拖延了这么久的时间,才得到消息。”
    “登州府早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如果,现在我们将其呈递给陛下,恐怕,我们也有失察之责。”
    “如若陛下愤怒起来,追究到我们的责任,那么,恐怕我们也少不了一顿责罚。”
    “这件事情,这样,你先去安排下去,看看到底是谁导致的整件事情,并且,还要查清楚,到底是谁拦截了这一些消息。”
    “这么大一件事情,必定不可能瞒过中书省,肯定有人将信息截下,否则,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一档子事情。”
    “必须要将这件事情查清楚,否则,到时候就算我们禀告了陛下,刘伯温有罪,我们也有罪。”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李善长,才不会去做。”
    李善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有人将其压下,只有先将这个人揪出来,才能够禀报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