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德尔纳的重建工作
作者:老杨半仙   我在非洲当酋长最新章节     
    萧鹏把卡比尔跟自己说的事情原封不动的告诉了罗永强。
    后者听完后张大嘴巴半晌合不拢嘴。
    在那里逗孩子的杨猛笑道:“强哥,你现在的表情和我们刚知道这事儿时候的表情一个模样。”
    罗永强震惊道:“印度人怎么想的?他们疯了吧?”
    原来卡比尔找萧鹏的事情竟然是:一家印度公司想要参与被洪水毁掉的利比亚城市德尔纳的重建工作,想要萧鹏把他们引荐给小哈夫塔尔。
    这个小哈夫塔尔是哈夫塔尔的众多儿子之一,也是最受器重的,今年才三十二岁已经手握重权。这次德尔纳洪灾第一个率兵进入德尔纳的就是他。
    萧鹏在利比亚洪灾的时候没少和他打交道,两人关系非常不错。
    为什么叫他小哈夫塔尔不叫他的名字?
    因为他的名字和伊拉克的萨大叔完全相同,萨大叔死后就是为了纪念他专门改的名儿。
    这名儿啥都好,就是容易挨骂不过审……
    当时利比亚洪灾的时候,他是最早进去参与救援的,但是却也是被骂的最惨的一位。
    现在西方媒体的口水都快淹死他了。
    这个事情也不奇怪:现在利比亚两套政权,一套是西方人支持的‘皿煮政府’,一方是哈夫塔尔的‘军阀政府’,他们嘴里能说出关于小哈夫塔尔的好话才怪。
    现在西方政府把德尔纳的悲剧一律扔给哈夫塔尔,现在从他们嘴里,德尔纳是一直由哈夫塔尔控制的地区。
    这事儿本来就是扯淡:当时‘丹尼尔飓风’引发的洪水导致两座大坝溃坝,然后德尔纳整个城市被淹没。
    事实上在2013年的时候,‘西方政府’已经拿出三百万美刀用于修建那两座大坝,如果不是他们管辖范围他们为什么要掏钱?
    而且钱是掏了,但是两座大坝没有得到任何维护!那么钱进了谁的口袋?
    出了事情再把锅扔到哈夫塔尔头上,嗯,这很西方。
    事情发生之后,除了西方媒体一股脑的往德尔纳跑之外,还有大量的ngo组织往那里跑,一副‘积极救援’的样子。
    但是小哈夫塔尔直接重兵把守:你们想送物资可以,想参与救援?我们不接受。
    他们只相信红新月组织和萧鹏他们。
    艾森豪威尔曾经说过:在舆论战上花费一美刀的结果超过价值五美刀的武器!
    那些ngo干活的时候派不上用处,但是在带节奏方面那绝对是一流的,让他们进去的话用不了多久时间,整个世界就会知道:德尔纳是在西方世界的‘无私帮助’下才脱离的灾情。
    这是他们的一贯手段。
    现在那边那边开始灾后重建工作,但是这个事情真不是一笔赚钱的买卖。萧鹏和哈夫塔尔关系那么好没有参与这个项目。结果印度人却上杆子想去这个项目?
    萧鹏真有点儿想不明白。
    罗永强考虑了一会儿突然两眼一亮:“你说……他们有没有可能是想打击‘锡克旅’?”
    他这么一说萧鹏等人集体陷入了思考。
    杨猛想了一下道:“别说,还真有可能!不过卡比尔为什么掺和这个事情?”
    萧鹏和罗永强异口同声道:“因为沙特境内的印度人!”
    他说完后两个人对着点点头。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事情的话,事情就比较合理了。
    其实印度这个国家挺可怜的。
    没办法,让英国给玩坏了!
    印度人在很多时候都是个‘笑柄’,原因嘛?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印度人和龙国人一样,基本上心里都有个‘大国梦’,但是龙国人的‘大国梦’是一代代龙国人建设起来的,而印度人的‘大国梦’则是梦出来的。
    其实印度真的有资格成为大国的。
    先不说他们那个坑爹的‘种姓制度’,一个十多亿人口拥有核武的国家怎么说也不该是现在这种风评。
    尤其是在非洲,印度发展的真心不错。他们的轻骑摩托、拖拉机、盗版药的主要市场就是非洲,在非洲国家真的不缺印度货。
    事实上他们也有过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在二十世纪前期,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因为战争缘故很多工业都转移到了印度,有相当好的工业基础,再加上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所以很有希望独立后直接成为强国。
    西方世界自然不想看到印度崛起,于是印度的‘末代总督’,号称‘投胎之王’拥有八国王位继承权的蒙巴顿亲王一纸‘蒙巴顿方案’造成了一直到今天印度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些事情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英国当年在他们所有的殖民地里几乎都搞过类似于‘蒙巴顿方案’的政策,包括在厄立特里亚他们都搞过,但是别的国家几乎都把这些个问题给解决了,只有在印度这是个无法解决的矛盾。
    印度有今天这些麻烦,英国人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更大的原因是要怪印度人自己!或者怪他们‘四大国父’里的甘地和尼赫鲁!
    最早的时候印度独立方案还真不是现在这样子的!
    当时英国真的想直接让印度人直接独立就算完了。
    毕竟那里当时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只需要增加殖民影响力,让把印度整体独立变成英国的生产基地,这样才符合英国的利益。
    最初的办法是印度教徒、msl同时组成国会主体共同执政,当时印度教占多数席msl次之然后是其余派别。
    问题就在于国会的名额上双方产生了分歧:尼赫鲁他们希望印度教这边的席位更多,真纳希望msl得到的席位更多。
    本来双方在谈这个事情,结果有的地方就发生了印度教徒和msl教徒的小规模冲突,msl还吃了小亏。
    按理说碰到这样的事情作为领导人想的应该是赶紧平息冲突,但是熟悉尼赫鲁这人的都知道这人最擅长的是蹬鼻子上脸,看到这个情况非但不息事宁人,反而开始火上浇油,宣传这是印度教的巨大胜利,然后要求把国会的msl席位又降了一半!
    于是双方开始大打出手。打了两年后msl占据了除旁遮普邦外的大多数msl地区。
    看到这情况英国的‘印度大工厂’梦碎,既然你不听我们的话野心大了就该敲打,于是他们出面制止了双方的战争,这才有了后来蒙巴顿法案实现印巴分治。
    但是作为‘世界搅屎棍’的英国,既然要做就要做狠点儿,所以‘蒙巴顿法案’里英国做的确实很阴险。
    很多人都以为‘蒙巴顿法案’是针对印度的,其实还真不是这样。英国是通过‘蒙巴顿法案’同时给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挖的坑!
    首先他们把巴基斯坦这个国家一分为二。一个东巴基斯坦一个西巴基斯坦,中间还隔着个印度!这样的巴基斯坦不分裂才怪!
    于是第三次印巴战争的时候,东巴基斯坦独立变成了现在的孟加拉国。
    第二个坑则是同时针对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英国人故意留下克什米尔地区作为领土纠纷,导致印度刚刚独立就和巴基斯坦爆发了战争,一直到现在两国保持敌对状态持续消耗国力,只要他们两个国家领土纠纷不解决,这俩国家都想毫无顾忌的发展。
    如果说这两俩大坑还是两个国家一人敲打一下,第三个大坑则是印度人独享了。
    到了今天为止这依然是印度没法解决的难题。
    这个坑就是‘锡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