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无法统一语言的国家
作者:老杨半仙   我在非洲当酋长最新章节     
    说起来‘海吉拉斯’属于既崇高又可悲的一群人。
    说他们‘崇高’还真不是瞎扯。
    印度有一本大约两千年历史的梵语古书叫做《罗摩衍那》,还被选入人类文化遗产,这本书讲述的就是王子罗摩和他妻子悉多的史诗着作。
    这本书里讲述了一个故事,就是说罗摩王子放弃了王位,选择到森林里自我流放进行修炼。但是罗摩作为印度古代传说中最伟大的英雄之一深受百姓爱戴,当时不少男女老少都要跟着他一起去森林里居住。
    罗摩看到这个情况就下令让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回城里去不许跟着他。
    最后大家离开后只有一个叫海吉拉斯的阉人留在了森林边上继续等待,这一等就是十四年。
    等到十四年后罗摩从森林里出来后看到海吉拉斯还在也是大受感动,于是就赐予海吉拉斯在婚礼上和小孩出生时进行祝福的神力,让他去给那些新生儿和婚礼新人进行赐福。
    而这个传统流传至今。
    所以说海吉拉斯按理说应该是受人尊敬的人群。
    但是这也只是‘按理说’。
    海吉拉斯真实情况只能用‘可悲’来形容。
    事实上他们都是被家人抛弃的。
    印度贫富差距相当大,很多家庭生出孩子来无法养大,于是就通过宗教仪式让他们变成海吉拉斯,而当一个男孩变成海吉拉斯的时候就不归原生家庭扶养,而是找到一个被尊称为‘母亲’的老海吉拉斯养大,教他跳舞唱歌、念祝词、言行举止等事情。
    而这样的‘母亲’手下网网友很多‘女儿’组成一个小家庭,然后每次有了收入交给母亲,再由‘母亲’进行分配。
    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生活在贫民区,
    现在的印度人尤其是年轻人谁愿意结婚、生孩子的时候找这么一波人去扎人眼球?
    不过这些海拉吉斯倒也不怕,他们每天就在街头逛来逛去,然后看到谁家结婚就自己过去又唱又跳给人祝福。然后拿点儿好处赶紧溜。
    但是这样日子也过不下去。所以很多海拉吉斯投身风俗业——毕竟有好这一口的。
    反正说到底,如果说霓虹国的风俗业最有名;泡菜国的风俗业产值最高;东南亚的风俗业最吸引外国老头,那么印度的风俗业就是规模最大。
    基本上印度每个城市都有像卡玛特普拉这样的地方,比如加尔各答的索纳加奇、新德里的加斯汀堡垒路等等。
    不过这种‘穆扎’舞的转型却跟孟买有关。
    孟买早些年的都市标志之一就是满马路的所谓‘舞吧’,全盛期的孟买有超过千家的‘舞吧’,超过十万名的‘舞女’。
    那些舞吧就跟脱衣舞酒吧差不多,觉得舞女表现的好可以往舞池内扔钱,有别的想法就把舞娘叫下来单聊。
    大概十多年前,孟买大规模取缔了这些舞吧,结果舞吧没了又多了各种各样的酒吧,其实都换汤不换药。
    人家那边宝莱坞拍摄的风俗电影可以直接在a级电影院直接播放,全世界独此一号,就问还有谁不服?
    为什么说‘穆扎’转变是跟孟买的‘舞吧’有关呢?
    印度人有一点儿世界文明:就是他们莫名其妙的民族自信。
    当年孟买的‘舞吧’最流行的舞蹈竟然是身着清凉的小姐姐跳‘改良’过的印度传统舞蹈。
    于是‘高雅’、‘艺术’的穆扎就开始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变成了一种极其诱惑人的风格。
    如果说当年瑞哈表演这首歌的时候是优美动人,现在的表演者跳的也很美,能感觉得出她已经是‘收着’跳了,但是还感觉给人满满的‘欲望’感。
    能把一首这么抒情的曲子跳成这么勾人也算是她有本事!
    当然,现在也不能怪她,社会风气就如此。
    当年演唱这首歌的瑞哈今年都快七十了也改走性感路线了。
    快七十了怎么走性感路线?
    参考一下麦当娜就行——只看她在舞台上的形象说她三十岁都不会有人怀疑(参考2014年她的作品《超级奶奶》,那时候她老人家就已经六十多了。)。
    虽然当上上议院议员后的瑞哈很少在演电影,但是偶尔会在朋友的mv里进行客串。
    那就是个冻龄怪物。
    杨猛好奇问道:“她唱的这是什么语言?”
    “印地语。”萧鹏道:“怎么,还要跟你翻译一下?”
    杨猛突然问道:“鹏鹏,你语言这么厉害,你能不能在印度当全境翻译?”
    萧鹏听后苦笑道:“我只能说试试吧。”
    全世界语言最复杂的国家就是印度,那是摆在全球语言学家面前无法攻克的难题。
    就这么说吧,印度一个国家有大约两千种语言,其中有五十五种语言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作品!一部印度电影要在印度全国播放,要有n种配音。
    印度第一官方语言是印地语,第二官方语言是英语,听起来很少,可是还有其它21种预定官方语言——其实也都是官方语言!
    看看他们的钞票就知道:一张钞票上印着22种官方语言,钞票上密密麻麻全是字,发一份文件能印刷到心累。
    有一大半的印度人不会说第一官方语言印地语!
    都说印度人英语比龙国人好……
    额,确实比龙国好,但是在印度熟练掌握英语的人其实也不足10%。
    有一种说法是:到了今天印度还不算是一个国家。
    对于这个说法萧鹏是赞同的。
    语言都无法统一那还算是个国家?
    对于统一语言这事儿,印度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老仙刚当上印度总理的时候就颁布了一条法令,要求印度的学校必须同时教授三种语言,也就是本地语言、印地语和英语。
    结果他差点儿因为这条法令直接被人赶下总理宝座!
    为什么统一语言这事儿在印度这么难以推行?
    这事儿归根到底又要回到印度‘四大国父’身上。
    不知道印度人上辈子做了多少孽才能摊上那么四位爷。
    当年印度四大国父建国的时候在宪法里制定了一条绝对奇葩的法律,叫做‘语言建邦’,简单来说就是在印度如果说一门语言的人数足够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可以建邦。
    打个比方:说孟加拉语的人足够多,所以就有了西孟加拉邦。
    印度的‘邦’差不多相当于别的国家的省但是自治性更高。差不多相当于丹卡里亚省在厄立特里亚的地位。
    而那些邦为了维持住自己‘邦’的地位,要做的就是两件事:第一,禁止别的语言进入;第二,玩命的生孩子。
    这又可以解释为什么‘印度人口增长率那么高’这个问题。
    有这么一条法律摆在这里印度怎么可能统一语言?
    只能大家各玩各的。
    台上的舞者一曲完毕,萧鹏两人还在那里鼓掌等待接下来的舞者,突然看到有几个印度人进入到了‘孔雀亭’。走在前面的人看到萧鹏后两眼一亮,然后赶紧对他身边的人摆手示意他们出去,一脸笑容冲着萧鹏两人走了过来。
    萧鹏没有看到来人,杨猛用手肘戳了戳他。
    “这个烦人的家伙怎么来了?”萧鹏嘀咕道。
    杨猛坏笑道:“吆?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可不容易,也是,‘夺妞之恨’嘛!”
    萧鹏撇撇嘴:“你觉得那是关键的?我只是单纯不喜欢印度人”
    这时候印度人走了过来一脸开心的表情:“萧!杨!好久不见了啊!”
    萧鹏挥了挥手:“阿达尼先生,好久不见。”
    印度人皱眉:“萧,我说了多少次了,我们是朋友,叫我的名字桑吉瓦就行!”
    萧鹏道:“我这么叫你不是随时提醒你出身名门吗?”
    桑吉瓦很自然的坐了下来:“萧,我就是个拖拉机贩子而已,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