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大明是你们坚实的后盾
作者:哟吼吼吼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没了!最新章节     
    朱祁钰所做的一切,高看他的更高看了,而看低的,自然是更鄙视。
    凤阳朱,暴发户,当了皇帝还和商贾混在一起。
    还有那京城的清倌人,有些都跑去当了教师,这还不是泥腿子才能干出来的荒唐事?
    躺在温柔乡里的朱祁钰并不管这些。
    暴发户也好,泥腿子也罢。
    就算是侥幸打败了蛮夷,朱家就是大明正统,这一点,任凭他们如何碎碎念都无用功。
    “爱妃方才是在干嘛?那么专心?”
    朱祁钰抱着杭惠茹,大手摩挲着娇躯。
    “给陛下做衣裳。”
    杭惠茹靠在朱祁钰的胸膛,抬头的时候,长长的眼睫毛就扫到朱祁钰的下巴。
    “衣服不是够用吗?”
    皇帝的衣装,除了朝服冕服这类正式场合的服饰,便服多是后宫佳丽亲手缝制。
    初代皇后为皇帝亲手缝制庆典活动所需要的华丽衣裳,久而久之就有了这样的传统。
    大众有所不知的是,很多礼服,甚至是飞鱼服,都是朱元璋首创并推广的,谓之,复衣冠如唐制。
    “那臣妾不缝了?”
    杭惠茹嘟着嘴说道。
    闻言,朱祁钰拍了下其浑圆,佯怒道:“不是怕你累着嘛?”
    “臣妾也就会些女红尔。”
    杭惠茹娇笑道:“对了,陛下,这正月都过了那么久了,怎么还不选秀?”
    大明天子选妃,一般是正月大朝会的时候下达旨意,朱祁钰没有大朝会,而且情况也不适合,所以没有选秀。
    “就这么急?”
    朱祁钰捏了捏杭惠茹带着运动后显得粉红的脸颊,说道:“别看京城这般模样,各地还是要修生养息的,还不是时候。”
    况且,现在王府还不够大,装不下那么多女人。
    一个妃子,需要配备各种婢女尚宫,以及打杂的奴仆,这些可不是什么小数目。
    杭惠茹发鬓来回蹭了几下,听到夫君的回答,也就不再追问了。
    朱祁钰也不是那种圣人,大明也没有禁止一妻多妾制。
    皇帝需要孩子,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保证继承者是自身的血脉和皇权的相对稳定,杭惠茹也是出于这种心态下,才会时不时问朱祁钰一下。
    肯定不是因为朱祁钰太自律,导致他的功能强度提升,变得越来越久。
    柔荑握龙枪,嬗口吹玉箫。
    几日后,天津港口,大小船只汇聚而来,海平面上,千帆林立,各大商会巨头站在岸边,黄秀主持了天津港开海仪式。
    外出的海商都带着朝廷的勘合,船只的桅杆尖端,还悬挂着明字旗。
    这两样东西,是他们入大明海域安全的保障,毕竟谁也不想被那福船来一炮。
    与那些商船相比,远处的福船就算漂在角落,也是主角。
    林北站在人群中看热闹。
    原本,他以为开海会影响漕运,让漕运的货流量减少。
    但,现实是接连几日,漕运络绎不绝,船只比以往更加多了。
    这也让他的活计多了许多,毕竟人一旦多起来,争执也就多了,需要他们漕口的地方就更多了。
    站在人群里,他左顾右盼,却没看到胡义他们。
    维护秩序的是市舶司衙门和县衙衙役,水师并没有参与,想必现在都在船上。
    出海的商船需要交税,回来之后,还要交一遍税。
    不过,出关和入关的税率不一样,主要看货物是什么。
    如丝绸瓷器这类,出口的税率比进口还要高,毕竟是大明独有的东西,本身出去就能卖出高价。
    而入境的粮食肉类,基本上就没有税率,主要是刺激海商多运粮食回来。
    外邦有没有闹饥荒什么的,大明管不到,朱祁钰的宗旨便是先让大明百姓的生活好起来。
    这次主要是出海,以后外邦入港,奢侈品也多是收重税,粮食什么的,收低税,毕竟寻常百姓,目前也消费不到那些舶来品,能刮一层就刮一层。
    有了关税,才能确立朝廷的主导地位,不然开海就是肥了那些世家阀门。
    席铭、翁可和汪福光,三人特意从京城赶来,也是第一次在如此公开的场合,能有幸参加黄秀主持的开海仪式。
    “诸位!”
    黄秀对着众人拱手说道:“本官在此,祝各位出海顺利,满载而归,圣上口谕,只要有明字旗在,你们没什么需要怕的,大明是你们坚实的后盾。”
    听到有圣人口谕,底下一群人瞬间就跪了下来,而黄秀指向远处的旗帜,又指向福船,说道:“一旦被我大明发现有人欺压同胞,那么,等待他们的,是遮天蔽日的舰队。”
    福船周边的各类战舰,经过修缮之后,犹如狼群一样拱卫着福船,虽然还达不到下西洋的规模,但是灭国,已经足够了。
    商贾卑鄙,何曾被人如此重视过。
    似乎是响应了黄秀的话,众人看到那福船船舷飘出白烟,随后是震耳的响声传来,海面上掀起了一道又一道的浪花,让福船四周的船只荡漾了起来。
    这一次他们出海不再是以走私的形式,不需要纠集那些海盗庇佑。
    大明的炮火将为他们而发射。
    那发射的是炮火吗?不,不是,是尊严!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的声音一浪接着一浪,黄秀扬起笑脸,这次出海,收来的税款,已经达到百万两的规模。
    这些并非是银币,而是银两或者其他东西折算而来,但是,这就够了,一次出海,超过了一年诸府折色。
    朝廷政策,黄秀自然跟着喝汤,这些都是他的政绩!
    大规模的出海并不常有,往后关税会细水长流,这是直接坐在金山银山之上。
    更何况,为什么强调明字旗和勘合,因为没有这两样,船只进入大明海域,一旦被发现,那么上面的东西就都是大明的了,至于人能不能活着,得看情况。
    这些事情,也不需要黄秀去做,水师巡视四海,见一个打一个!
    等群众欢呼结束后,黄秀立马转身,面朝大海,大喊一声:“开海!启航!”
    “开海!启航!”
    水手们接收到了信号,也高呼了起来,一船传向一船,一张张船帆砰砰的放下。
    千帆逐浪的场景,印刻在林北的瞳孔之中,让他心中升起出海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