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见刘天瑞(下)
作者:苏家老三   南风紧最新章节     
    苏圣平看着刘天瑞,道:“很简单,你的来历!”
    刘天瑞放下手中的茶杯,深叹一口气,整个人突然变了个样,道:“大人有兴趣,老夫就跟你说说吧,只望大人能够理解老夫的一番苦心。”紧接着,刘天瑞就陷入了回忆,开始说起了自己的经历。
    “老夫今年五十三岁,老家是山西大同人,家父原本在大同府衙担任一小吏,虽说算不上大富大贵,倒也是小康之家。老夫是家里长子,原有一弟一妹。因为家中还算殷实,家父就逼着我从小读书。”
    “还别说,老夫天生就是念书的料,是大同府出了名的神童,十四岁考进大同书院,十七岁就进京参加国考,一举得中,也算是大同府的骄傲。至今依然记得高中后回家,父母弟妹的欣喜。”
    “更是深记离家时,家父念念不忘教导我要尽忠王事,忠君报国。进京后,吏部堂官看我年纪还小,就让我在国子监又读了两年时间的书。那段时间,博览群书,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也算是一时人物,直到十九岁那年。”
    苏圣平插话道:“我没记错的话,你十九岁那年大同府被元人攻破,由此踢开了南侵最主要的障碍。”
    刘天瑞神色一紧恨恨的说:“没错,就是那一年。元人破开大同府,烧杀抢掠无数,我一家四口全部死在那时。”
    苏圣平嗯的一声,道:“逝者已矣,我不是有意让你回忆这段往事的,还请见谅。”
    刘天瑞摇摇头,道:“无妨,老夫把这些事埋在心中几十年,父母弟妹的音容笑貌依在,无不可对人言。大人可知当年大同府是如何被元人攻破的?”苏圣平摇摇头,这些事情他从来没有关心过,自然知道的不多。
    刘天瑞接着说:“是守城的防御使投降。大同府城高墙厚,元人的攻城能耐本就低下,即使最终攻下,恐怕也要伤筋动骨。可是大同府的防御使领兵坚持了十来天时间,见元人攻势猛烈,又许了他高官厚禄,最后竟然开门投降。家父是大同府中的小吏,但是家父位卑不敢忘忧国,一直都坚持要誓死抵抗。元人进城后,第一件事就是杀害城中此前抵抗强烈的官绅百姓,就连家中亲眷也不放过。这样,我家四个亲人,连同两个仆役、一个丫鬟都惨遭杀害。”刘天瑞说到这里,已是老泪纵横。
    苏圣平虽说心中知道元人这么做是常理,只有赶紧杀掉那些硬骨头,才能确保占领的大同是安全的。但是,这会只能好生安慰刘天瑞,赶紧给他倒了杯茶,等刘天瑞缓了口气,劝道:“元人的暴行早晚有一天要被清算的。”
    刘天瑞点点头,道:“一开始老夫也是这么认为的,当时老夫在国子监读书,听闻大同的消息后,疯了般想要赶回大同找寻家人,被同窗好友拦下。后来辗转打听到家里的消息后,又大病一场。等病好了之后,上书陛下,想要投军,为国杀敌,却没被准许。老夫心想,做好政务也是报国杀敌的一种方式,就去恳求吏部主官给老夫授官。”
    “老夫当时年少无知,皇上和吏部主官听说了老夫家中之事,也算是惜才,准了老夫所请,得以进入户部做了一个员外郎。相信大人现在也知道,越朝的朝廷状况是什么,官员腐败无能、党争不断,比之现在的吴越两朝有过之无不及。太平无事时,有一些老人勉力维持,还算过的下去。可元人占领大同府一年后,就攻占了现在的大都,又一年后就是洛阳大战。”
    “老夫当时身在京中,见识了官员的蝇营狗苟,后来是官军的连连战败,当真是心如死灰,直至心神失守,被友人带着仓皇南逃。要不是如此,恐怕要死在洛阳。但旅途劳顿,心神受损之后,又是大病一场,险些要了性命。好在当初遇到一个老道士,不知用了什么偏方竟然让老夫起死回生。”
    “病好了之后,回到朝堂上,见那些南逃的官员还是和以前一样争权夺利,还不如那些有骨气死在洛阳的官员,对朝廷失望透顶,想依靠朝廷报那国仇家恨完全没有希望。我又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想要报仇又没希望,心灰意懒之下就辞官离开,想要看看这天下还有没有希望。”
    “从救我性命的道士那受到启发,老夫就乔装成道士四处游历,先是去了吴朝,想要看看那胆敢自立吴朝的韩斌有没有希望,在吴朝前后两年,看到的竟是和越朝无异,官军无能,官员分帮分派,官场腐败。想要靠他们驱逐元人,收复河山,犹如痴人做梦。”
    “离开吴朝后,我回到越朝这边,从西路军看起,再往北去看定边军。想着孙思源能挡住元人,恐怕是我最后的希望。前后又待了几年时间,最后还是觉得孙思源恐怕连守住北境都难,何谈能够领军北伐。”
    说到这里,苏圣平赶紧问:“你为何会这样看?要知道朝廷上下都认为,孙思源乃是定海神针,有他在就不用担心元人会南侵,否则岂能让他独掌定边军这么多年。”
    刘天瑞冷笑一声,道:“老夫在定边军处,冷眼旁观多年,孙思源本人不错,但老夫认为他只是一个守成之人。当初他并没有真正打败元人南侵的大军,而是元人自己退去的。”
    “而且,定边军乃是收拢洛阳大败的官军组建而成,本就先天不足,吃空饷、军纪败坏是寻常事,一开始几年还好,等老夫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逐渐暴露了。要不是孙思源还算有些本事,元人几十年了也无心南侵,哪能让他守住北境。所以,所谓的定海神针只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再者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老夫等下再说。”
    苏圣平点点头没有反驳,任由刘天瑞接着说:“在定边军看不到希望后,老夫心想求人不如求己,一气之下就去往北地。前后在那待了十几年时间,亲眼目睹元人残暴的统治,期间靠着三寸不烂之舌,鼓动了三次叛乱,最后都是小打小闹,自己也险些身死。后来觉得那样做,总是害得一些穷苦百姓丧命,不是智者所为。当时就听说南边这有人从北地带人南逃,原本想要跟着一起南下的。却是又听说了吴朝的卢泰,就离开元朝前往吴朝西北边军处。”
    苏圣平原先对卢泰了解不多,最近才知道这家伙的生猛之处,从吴朝传回来的消息看,竟是以一己之力扶韩秋原登上皇位,并且已经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整编军队,这会听刘天瑞说起,顿时大感兴趣,问:“你是否见到卢泰本人了?他手下的一万军队当真厉害?”
    刘天瑞点点头,道:“卢泰手下的一万边军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可能打败元人的军队,这和军队所处的环境、卢泰本人的能力分不开,可见他的能耐和军队战力之强了。”
    苏圣平问到:“那你为何又要离开?”
    刘天瑞道:“这和你有关!”
    苏圣平疑惑的问到:“此话怎讲?”
    刘天瑞道:“刚才我提到孙思源时曾经说过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卢泰需要面对的。打仗只是军队的事情吗?如果是小规模的战争,短时间之内一支军队可以决定。但是如果涉及国战,背后涉及到的政治、经济因素实在太多了。”
    “孙思源背后的朝廷无力,卢泰背后的朝廷同样如此。否则他怎么会被压在西北这么多年,只能守住边境,却始终不得寸进。你认为在他们那里能看到希望吗?”
    “说到你,第一次听说你,是明月几时有,接下来就是男儿当自强、青玉案,当时听到这些诗词,老夫一样惊为天人,却也认为只是一个卖弄文字的书生。直到听到那首满江红和四句心迹,才对你感兴趣,但依然不是老夫来投的理由。”
    “转机是在一年前,那一次去武汉,无意中听说了顾荣成的事情,又看到了物流行,老夫走南闯北几十年,又常年和军队接触,立马就想到这是后勤保障的利器。经过老夫观察,那物流行甚为严密,护卫丝毫不比军中悍卒差,而且老夫隐约觉着其中不少人行事隐秘,只是事不关己无心进一步查探。紧接着又看到了很多你写的文章,这才决定离开卢泰处到泉州这边来看看你。心想再无希望,就准备老死在这南国了。”
    苏圣平咧嘴一笑,道:“这个理由倒是说的通,不瞒你说,不少人就是这样被我忽悠过来的。”
    刘天瑞哈哈一笑,道:“看的出来,这是你的手段之一。”
    苏圣平问:“到泉州之后呢?还有就是,你可知卢泰已经帮助韩秋原坐上皇位,如今正在大刀阔斧的准备整编军队,是不是还想要去看看?”
    刘天瑞笑道:“你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