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青楼文化的内涵
作者:天葫   像妖孽一样纵横官场最新章节     
    青楼文化,确实可以给人无限想象力。
    但想象力越大。
    禁忌也越多。
    周牧白说:“青楼文化,是种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就算重建也只能展示历史风貌,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大众的底层需求。”
    余闻念搁下筷子笑谈:“老周,陈长安抓着教坊司遗址重塑青楼文化,无非就是想抓个吸人眼球的噱头。”
    周牧白理智地评析:
    “搞个吸人眼球的噱头,引流,这种做法本身没问题。”
    “问题在于把人吸引过来之后,怎么把人留住?当大家跑到吕州来体验青楼文化时,结果只能看到一座仿建的青楼,会有什么后果?”
    “就好比我走进一家火锅店,目的就是想吃火锅,结果店主告诉我说,我们这里仅供参观,不卖火锅。”
    “情绪触底之后的反应是一样的,最终只有失望,继而给吕州一个差评。”
    周牧白不愧是个成功的商人,他优先考虑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对消费者的情绪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讲。
    大家向往青楼,第一心理动机肯定不是为了参观,而是为了体验声色犬马的人间快乐。
    如果无法给消费者提供这种快乐。
    而又打着重塑青楼文化的旗号,这就等同于挂羊头卖狗肉,欺骗消费者。
    从这个角度来讲。
    周牧白的批判也是有理有据。
    在座的汪伟民、江燕、苏晓红等政府官员,也在这一刻陷入了反思中,反思文化走廊的头号项目,是不是搞错了方向。
    江燕问周牧白:“周总,那您认为我们该怎么利用教坊司遗址?”
    “我提出以上批评,并不是想否定这个项目。恰恰相反,我认为青楼文化确实存在可利用的价值,所以才有兴趣探讨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我们要有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清晰而优质的文化内核,要在社会上站得住脚。”
    周牧白把目光投向了陈长安,希望陈长安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位。
    陈长安深思片刻。
    慎重回道:
    “首先要理清一件事实,青楼,它不是勾栏、不是窑子、不是妓院。”
    “魏晋时期,曹植在《美女篇》中曾描述一位秀丽端庄的姑娘,那姑娘每天望眼欲穿,等着腹有才华品自高的心上人来提亲。”
    “有客官要问了,那姑娘住在哪?”
    “答曰: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由此可见,青楼一开始并不是什么贱格之地,而是高尚之地,重门大院。”
    “后世的人,对青楼一词多有误解。”
    “卖艺不卖身,这是青楼女最初的本色。”
    “那些青楼女有两个主要来源:”
    “一是家里穷,被人卖到青楼。”
    “这类人里,长相差点的在青楼端盘子刷碗;长相青秀的,打小就被青楼妈妈当精英培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另一类来源是抄家问罪,犯人妻女被朝廷发配到教坊司。”
    “这类人出身官宦门第。”
    “可以说是生来高贵,多半都接受过诗书礼仪的教化,她们的才艺与气质,也并非民间那些普通女子可以相提并论。”
    “现在你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存在着这样一群才华横溢的精英女子,她们就像是百草丛中一枝花,出类拔萃。”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就像薛涛、鱼玄机等人,是一般人想见就能见到?”
    这个灵魂式的反问,瞬间便引发了在座各位的深思。
    喜欢佛文化的余闻念,向来对青楼文化不感冒,他含笑调侃周牧白:“我们陈市长已经火力全开,用力洗白,你能哑口无言?”
    周牧白若有所思地回笑:“如果把薛涛、鱼玄机等人拿出来当例子,确实是才华横溢,应该不是一般人想见就能见到。”
    陈长安端起酒杯浅尝一口。
    借着三分酒劲。
    陈长安又侃侃而谈:
    “如果那些优秀的青楼女不是一般人想见就能见到,那就触发了另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见到她们?”
    “毫无疑问,你得有才华、有抱负、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你得过五关斩六将。”
    “继而,这又牵扯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有才华、有抱负的公子哥和达官贵人都喜欢上青楼?”
    “为了一睹芳颜,那些男人甚至不惜豪掷千金,过关斩将。”
    “这事不是简单的人傻钱多。”
    “我个人理解是精神空虚,无人可懂。”
    “仔细想想,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时代,你若不幸娶了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做老婆,双方的认知鸿沟会有多大?”
    “你在工作中受了打压排挤,回到家里跟老婆诉苦。老婆不但不懂你,反而讽刺你。说那谁谁谁有多牛逼,再看看你,你像个男人吗?”
    “这个时候,是不是有种心如死灰的感觉?”
    “但才华横溢的青楼女不同,她们能懂男人的落寞与无奈。”
    “她们甚至比一般的女子更长情,就像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坚贞不渝。”
    “大家也许会说杜十娘是冯梦龙虚构出来的人物,那我们说个不虚的。”
    “屡次遭贬谪的苏轼。”
    “当年他遭贬谪时,身边几个妾室都走了,就只有出身于青楼的王朝云一直追随他南下,不离不弃。”
    说到这里,陈长安又停下来喝了一口酒。
    稍作思索。
    陈长安总结道:
    “青楼文化,涵盖了我国的诗词文化、酒文化、琴棋书画等等。”
    “尽管后世把性文化当作了青楼主流,但后世的青楼已经没资格称作青楼。”
    “青楼文化的核心,应该是精神共鸣。”
    “通俗点来讲,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而我们要打造的文化走廊,也是一种这样的文化内涵。”
    “当吕州老百姓的物质生活都富足了以后,共同富裕之后,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因为这是人类需求领域的必然性。”
    话音乍落,余闻念带头鼓掌:“这个解释很高大上。”在座的其他人也搁下了手中的碗筷,跟着鼓掌。
    陈长安受宠若惊地端起酒杯,敬大家一杯。
    周牧白道:“人类的精神追求,会随着物质的丰足而提升,这是肯定的。所以青楼文化的具体卖点是什么?精神追求只是内涵,需要有载体。”
    “歌舞,琴棋书画,才艺表演。”
    陈长安不假思索地吐出答案。
    周牧白瞬间秒懂,笑道:“说到底,就是个披着古典外衣的演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