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论城市发展
作者:天葫   像妖孽一样纵横官场最新章节     
    东汉时期,曾被曹操招为近侍之臣的政论家荀悦,曾在《申鉴》中写道:“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这种观点,与陈长安的政治观不谋而合。
    国富民穷,那是国之悲哀。
    在陈长安看来,不管是在哪朝哪代,如果老百姓的日子过不好,寒了心,对国家失望至极,那这个国家也很难长治久安。
    发展之道的顺序,应该是自下而上,而不是从上往下。
    就像一棵树,得先在底层扎根,根基扎稳了才能向上开枝散叶,继而长成栋梁之材,进一步反哺这个世界。
    纵观高路平对“发展之道”的认知,完全是本末倒置。
    陈长安对政府办写的那份发言稿也没什么兴趣,多看它一眼都感觉会污辱自己的眼睛,全是假大空的官场话,毫无半点革新者的血性。
    陈长安将发言稿置之一边。
    起身脱稿发言:
    “之前袁市长提到了三个重点,分别是我市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节奏。”
    “发展方向不用多说,就是美食文化路线,专一而精。”
    “大家提到西安时,脑子里立刻会冒出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提到苏杭时,大家脑子里会立刻冒出江南水乡,古镇画面跃然于纸上。”
    “提到我们吕州时,大家脑子里能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城市印象,那就是我们政府的失职。我希望有那么一天,大家一提到吕州就会说那是美食之都。”
    见在座各位有人深以为然地点头,也有人保留态度静听下文。
    陈长安又继续说道:
    “再说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这其实是个很空洞的概念。”
    “比方说:我们文旅部门的同志,会说我们走文旅发展模式;科技部门的同志,会说我们走科技创新模式;发改委的同志,会说我们走产业集群模式;而统计局的同志,则会说我们要稳住增长极模式。”
    “各有各的说法,彼此的着眼点不同,结论也不同。”
    “乍听之下都挺有道理。”
    “我想说的是,什么模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各个部门的共同目标是否一致?大家知不知道自己都在干什么?”
    听陈长安说到这里。
    一直憋着气的高路平忍不住挑刺:“长安同志,你这话说得有点过了,你怎么能怀疑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众人皆醉你独醒?”
    这话明显是想挑起在座各位的愤怒。
    陈长安笑问:“高局长,既然你这么清醒,那请你告诉我,影响城市发展的重点因素有哪些?”
    “这个问题不归我们财政局管,你得问发改委的汪主任。”
    高路平自以为避开了陈长安的刀子。
    实际上已经中招,一个不小心就露出了自己一问三不知的短板,袁刚目光中的那丝失望之色已经说明了问题。
    “高局长,不要打断长安同志论述问题。”
    袁刚随口一声警示,把高路平训得悻悻然地低下了脑袋,不敢再冒然插嘴。
    袁刚又对陈长安说:“你继续。”
    这一刻的陈长安,无疑是会议席上的焦点人物,这也令陈长安意识到自己的发言必须慎之又慎。
    这不仅关系着吕州未来的发展,也会影响自己的政治形象。
    陈长安定了定神。
    庄重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点:一个是地缘因素、一个是国策因素、还有一个是人为因素。”
    “地缘因素包含先天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为创造的基础条件。”
    “譬如位于长江口岸的临海市,凭借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内可串联长江两岸的内陆城市,外可面向世界。”
    “它就像是我国走向世界的一个跳板,既是货物集散中心,也是金融贸易中心,地缘优势十分明显。”
    “我们吕州没有那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怎么办?那就涉及到人为创造条件的重要性,交通领域的短板必须补齐。”
    “之前市里举债修建环城高速时,有很多人反对,我也不知道他们的脑子里都在想什么,我也没资格批评谁。”
    “我的观点是不仅要修高速,还要争取南北走向的高铁,补齐北上与南下的货运通道。”
    “同时要借助军分区的东风,申请修建机场。哪怕是修建一座4c级的军民两用机场,那也好过什么都没有。”
    “再说第二个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国策因素。”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在国家层面,我们吕州只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虾米,不管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都与我们无关。”
    “国策东风不管往哪吹,都吹不到我们吕州来。”
    闻言,在座的各位都笑了,只是大家的笑容中多少有点心酸的味道。
    像吕州这种爹不疼娘不爱的内陆四线小城市。
    别说是国策东风吹不到这里,就是省里的东风也吹不到这里,省里的口号永远都是做大做强省会城市。
    陈长安郑重其事地说:
    “最后一个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为因素。”
    “当年我去涧溪村做包村干部的时候,那村子真的是一穷二白。而且应验了一句老话:穷山恶水出刁民。那里的民风并不怎么好。”
    “当时我也是举债搞项目。”
    “那时有许多人说我在涧溪村大搞面子工程,寅吃卯粮,举债为村民发放福利等等,各种投诉和举报像雪片一样往市里飞。”
    “我很庆幸,我扛住了所有压力,并坚持到了最后。”
    “现在的涧溪村怎么样,在座的各位都有目共睹,功过是非自有公道。”
    “在这,我要重点讲一个细节,双林镇那边的发展次序是这样:先做大涧溪村,然后做强双林镇,接着才是工业园。”
    “涧溪村发展好了,爆发出一定的商业前景,然后我们才能说服梁茵,让她注资双林镇。”
    “双林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奠定了美食文化的基础,然后我们才能拉到华粮和西北农牧这类上市集团,让他们入驻食品工业园。”
    “我们不能本末倒置。”
    “延续以上发展次序,食品工业园的发展,应该优先于市本级的发展,饭要一口一口地吃。”
    “也就是说,等食品工业园做大做强之后,有了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到时自然可以吸引资本扎堆于吕州,助推吕州的全域发展。”
    听陈长安说到这里,文化和旅游局的党组书记、局长江燕,感触颇深。
    文旅局一直都深度参与双林镇的开发。
    对陈长安所说的细节了如指掌。
    江燕附和道:“现在我们吕州市,就像当初那个一穷二白的涧溪村,是一个大号的涧溪村。我支持长安,复制涧溪村的发展模式。高速要修,高铁和机场也要争取。不怕欠账,就怕大家都躺平了,什么也不敢干。”
    发改委的汪主任凝眉不展:“躺平不至于,主要问题在于涧溪村是个小地方,举债也就几百万的事,风险较小。而市本级,一举债就是几百亿,甚至会上升到一千多亿,我们吕州全年的财税总量才多少?收支严重失衡。”
    “税收少,不就是因为产业没发展起来?”陈长安道:“因为税收少,负债率高而不敢拓荒式发展,发展不起来又接着喊我们穷,全年没多少税收,这就是个死循环,也就是影响城市发展的第三个因素,人为因素。”
    “你可别往我头上乱扣帽子。”汪主任讪笑:“我也只是客观评析,并没有直接否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