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见他半死不活的衰样,大声道:“你帮你爹代笔御制皇陵碑文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咱当年一个谁都看不起的放牛娃,一个皇觉寺要饭的小沙弥。能到今天九州万方之主,咱就是让那些瞧不起咱的人,尤其是你爷当佃户的那家地主刘德好好看看,敲打敲打他们。”
听到这话,他觉得朱元璋真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古今帝王里的矛盾综合体。
历史上他能把最爱的次女宝庆公主,就是他和朱标的同胞姐姐。
驸马欧阳伦因为走私几十车茶叶被他赐死。
对于小时候父母去世时,为了求块地安葬,在地主刘德堂屋前磕的头破血流,刘德一家无动于衷,还放狗咬他。最后同族的刘继祖实在看不下就给了几分地让他安葬父母。
对于刘德这种人,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却能轻轻放过。
马皇后见他半天没说话,继续道:“上一次来凤阳,你哥十三岁和你十二岁那年回老家祭祖。这么多年没来,变化应该很大。”
“呵呵,变化一定大到让你们大吃一惊。”
朱元璋皱眉道:“你这小王八蛋好像话里有话啊?”
“没有,没有,到时候你自己看就知道了。”
朱元璋命人打开车窗,窗外不远处禄口是李善长所在的地方,有三四百位官员排着长长队伍给他送行。
语气低沉道:“他这是在向朕示威啊。”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单纯因为别人人缘好呢?”
看到这个老是跟自己唱反调二儿子,朱元璋骂道:“你懂什么?在咱当了吴王以后,将百官交给他打理,他可好给当成自家菜地一样都给朕割完了。”
朱樉可不甘示弱道:“自古帝王恩威并施,雷霆手段加以怀柔。你威势够了可是恩呢?你那两三个子的俸禄也想收买人心?”
“你个小瘪犊子懂个什么治国?这朝廷上上下下都是花钱的无底洞,况且这帮贪官污吏跟畜牲一样,吃饱了就会偷懒耍滑。到时候谁跟咱来拉磨干活?”
听到这熟悉的牲口理论,朱樉真是被这野蛮落后的管理制度气笑了:“你把文武百官当成牲口使唤,还怪别人跟你离心离德?就窗外这帮人你今天把他们连同李善长都宰了,来日照样能聚在太子大哥麾下反对你,你信不?”
朱元璋一怔,手抱在胸前无奈道:“要给这帮牲口加口粮也行,可咱的国库和内帑两个字——没钱。”
“这天天大修的紫禁城不是钱?各地扩建的王府不是钱?这在建的中都花过出的银子跟流水一样海了去了。”
他本来想提一嘴修了二十五年的孝陵,现在洪武九年三月,明孝陵才刚刚选址。
朱元璋生活上可以算历代最节俭的皇帝,可实际任内大兴土木弄得百姓怨声载道的事也没少过。
被当场打脸,朱元璋跟个老油条一样面色不改道:“咱修那么多王府不就是想让你们这些不肖子孙过的好一些吗?咱有什么错?”
被这无赖理论弄得朱樉为之语塞,不过他又想起最近老朱用他的名义修建西安秦王府一事。
立刻反驳道:“您老又不放我就藩,打着我的名义在西安征地摊派修建王府算怎么个回事呢?”
朱元璋神秘一笑道:“没准哪天用上呢?”
隋唐时期的皇宫早在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就打烂了,朱元璋以南京紫禁城为蓝本,在西安皇城旧址上修王府。傻子都看得出来他想干嘛。
“合着您老为了迁都,打着儿子的名义强征暴敛。到时候老百姓都来骂我,我是你儿子还是给你背锅的啊?”
历史上的秦王就给老朱忽悠瘸了,大修西安王城。结果在洪武二十五年完工时,朱元璋派朱标名为调查秦王不法,实为考察迁都之事。水土不服的朱标背疮复发在考察完洛阳回京路上病死了,三年后正值壮年的朱樉被三个老太婆毒杀在王府里。这要是父子俩之间没有一点私人恩怨他才不信咯。
朱元璋龇牙笑道:“能给朕背锅那叫三生有幸。”
对着左右宫人道:“将李爱卿和刘爱卿请上来。”
黄狗儿叫过车外一名太监,不一会李善长和刘伯温就上了车,两个原来在朝堂生死相对的政敌,现在都赋闲在家。
看了看对方身上的赐服,不禁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相视一笑走进锦帘。
李善长拱手道:“臣李善长,见过陛下和娘娘。”
他是位列三公的太师,可以面君不跪,更别说给亲王行礼了。
刘伯温则是跪下行礼:“臣刘基见过陛下和娘娘,恭请圣安。见过秦王爷。”
“朕躬安,快给两位爱卿赐座。”
朱樉见六十一岁的李善长黑发浓密,胡须黝黑,身材壮硕一点也看不出老态。
相反与他相差三岁的刘伯温,刚经历了生死大关的煎熬,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
说是赐座,其实就是太监拿来两个蒲垫。
二人坐下以后,几天时间不见,朱元璋见刘伯温,满头银丝、双眼深陷、眼神黯淡。和自己记忆里那个意气风发的大军师判若两人,心里为数不多的恻隐之心为之一动。
“刘爱卿这些日子受苦了,以后就安心在秦王府教书吧。”
刘伯温跟朱元璋相处的时间比妻儿都长,自然分得清他的哪些假话哪些真话。
于是俯首帖耳道:“臣基,谢过主上恩典。”
朱元璋听到熟悉的称呼,不由感慨道:“已经好多年没人这样叫咱,咱们这帮老伙计都老咯。”
一旁的观众朱樉知道历史上的朱元璋,在毒杀刘伯温之后没多久就后悔了,又以下毒案将跟着胡惟庸同去的右丞相汪广洋处死。
李善长借机道:“不知主上诏我等二人随驾中都所为何事?”
“刘爱卿主持修建南京皇城,李爱卿主持修建中都,南京皇城原是填湖所建,部分宫阙下沉,前高后洼,形势不称。咱这次巡幸中都就是想考察考察凤阳那地是否适合作为大明京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