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从零开始拯救池州府
作者:小面包   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池州府有一城三十村,十万余人口。
    其中的池州城,由两道大街交叉,将城一分为四。
    大大小小的巷子三十几条,宅邸数千,小院不计其数,坐落零散。
    想要入户自查,难度极其之大。
    看着户房里放着的这张池州城地图,福珠一个当地人都忍不住感慨。
    “池州城这么大啊,比三个丰耕县城都大!”
    她看向林宝初,“林姐姐,这咱们该从哪儿下手啊?”
    他们现在只有三个人,一座池州城就够他们吃好几壶了,更别说城外还有三十几个村子。
    初步了解了池州府的情况,林宝初也沉默了。
    一城三十村,十万余百姓。
    堪比两个半丰耕县。
    而且丰耕县是做到了全县百姓入户籍,才得出四万余百姓的结果。
    池州府光是户籍上的人就十万。
    那些尚未入户籍的、来路不明的、偏远村子的,不知道还有多少。
    即使池州府县衙有四五十人,刨去看守粮仓的,镇守城中稳定的,所剩无几。
    仅凭他们三人,想要开展全州府自查,锁定足疫根源,基本上不可能。
    他们现在需要人手!
    需要足够的人手!
    “等周师爷把人叫回来,看看进展再说吧。”林宝初叹气道。
    周贵把人全部叫回来时,已经是晚饭时候了。
    沈戟掌着官印,把所有人留下来,召开紧急会议。
    “大家都说说,这几日自查的结果和进展吧。”沈戟口气温缓,眼神异常的锐利凛然。
    他一个才刚刚接管池州县衙的外人,此刻的气势,却莫名的叫人甘愿臣服于他。
    连林宝初都感到惊讶。
    难道他以前在丰耕县的时候,是故意收敛,让她做主的?
    “文大人下令,让我们挨家挨户问询,我管的那片儿,没有百姓染患足疫。”一个穿着县丞官服的人说。
    林宝初提笔做记录,“你管的哪片儿?”
    县丞说:“东南半城。”
    林宝初抬头,再三确认,“半个城,一个染足疫的都没有?”
    她没记错的话,谢氏医馆就开在南城。
    谢氏医馆来来往往那么多染足疫的病人,南城怎么可能一个都没有?
    那县丞一脸无辜:“我上门问询的所有人,都跟我说他们家中无病人啊。”
    林宝初:“……那你有没有进屋去看过,有没有挨个儿掀起裤腿确认?”
    县丞:“文大人没说要进屋啊。”
    林宝初:“……”
    林宝初看向在座的其他人,“你们也都没进屋,没掀起裤腿确认,没问过他们近日的行程吗?”
    众人齐整整摇头。
    林宝初见状,不禁眼前一黑。
    合着他们忙活了好几天,全都是无用功?
    足疫闹得这么大,几乎垮城。
    衙门的人上门问询,百姓们怕衙门会把足疫一事怪罪到自己头上,当然会否认。
    林宝初放下手里的笔,无奈地揉自己的眉心。
    良久,才道:“相公,咱们从头开始吧。”
    沈戟看了眼外面的天色,吩咐下去:“粮仓看守,一组四人,两组轮流交班。”
    “东南西北四城,巡逻组,一组三人,两组轮流交班,明日一早,全员到衙门领命,先散会吧。”
    池州府设有朝廷的粮仓,这个粮仓绝不能动。
    城中最近又不太平,劫匪猖狂,需要衙役巡逻,保证百姓们的稳定。
    这一下子,就派出去了三十二人。
    狱卒还得坚守本职,看管牢里的犯人。
    剩下可用的人手,不足十人。
    -
    “现在看来,咱们只能临时招人了。”
    夜已深,林宝初和沈戟,还有福珠,三人才要离开衙门。
    福珠打了个哈欠,“林姐姐,那我先回去了,明日咱们衙门见。”
    “福珠。”林宝初叫住她,“明日一早,麻烦你先去一趟谢氏医馆。”
    “去医馆?”
    “嗯,问问谢大夫,最先确诊足疫的病人,来自哪里,确诊最多的病人又来自哪里,问清楚一些,这对咱们后续工作有帮助。”
    池州府发现足疫已经有大半个月了。
    从入户自查找源头,难度太大,且需要时间。
    不如从医馆下手。
    当然,他们也不会放弃入户自查的办法。
    只是想通过医馆缩小范围,尽快找到源头,才能更快控制。
    “好,我明天一早就去。”福珠应声。
    福家就在衙门附近,林宝初和沈戟顺路送她回去之后,两人才回客栈。
    客栈里。
    送物资的车马已经回来,送货小队也歇够了。
    按照他们原来的计划,明日林宝初和沈戟就该回丰耕县了。
    可现在有池州府的事务缠身,二人无法离开。
    “张强,物资七日一送,我都吩咐过了,到时候你们尽管装车来就行。”林宝初对刚归队的张强说。
    “还有,转告三王爷和朱掌柜他们,我和相公要留在池州城,帮池州府自查,短时间内可能走不开,让他们别担心。”
    “我记住了。”张强说,“小夫人你放心吧。”
    沈戟把沈琅给他的腰牌给了张强。
    张强送货,途径其他州县,需要牌子。
    交代完一切,两人才上楼。
    上了楼,林宝初和沈戟也未能休息。
    池州府衙门的人不懂得入户,他们还得把明日的工作要求细化。
    说真的。
    再一次回到原点,从零开始,林宝初不禁感到些烦躁。
    要是扶贫小队在就好了。
    “阿宝,天快亮了,睡一会儿吧。”
    沈戟强行把她抱到床上,带着她一起躺下。
    在县衙就熬到深夜,回到客栈又熬,他们今晚几乎没合眼。
    鸡叫了。
    楼下客栈后厨也起灶了。
    等客栈做好早饭,张强他们也该起床回去了。
    再不睡觉,天就真的亮了。
    -
    衙门临时招工的告示贴出去了,但上门的寥寥无几。
    一来是因为当下足疫的影响,城中人人自危,足不出户,看到告示的人少。
    二来是因为林宝初此次招人,条件要求偏高。
    要识字、要肯吃苦、要下乡。
    而且因为过年时冻雨一事,池州府府衙的无动于衷,导致府衙口碑不好。
    公信力根本没建起来。
    告示贴出去一整天,也没招到一个人。
    但该做的,林宝初还是要做。
    开了一个上午的会,他们终于教会池州府的衙役如何入户自查。
    现在人是派出去了,可还是落下了不少村子。
    沈戟得在府衙坐镇,林宝初也得留在府衙,做后续的打算。
    自查之后,染病的、没染病的,都会有一个结果。
    染病的人,安排在何处?如何诊治?谁来照顾?人手从哪儿来?
    这些都是林宝初需要考虑的事情。
    福珠也在衙门。
    他们此次的行事风格,用的是丰耕县的经验。
    福珠熟悉丰耕县的行事作风,所有需要动笔的事情,全都落到她一人头上了。
    “相公,可问清楚了?池州府府衙有多少银子?”
    要救池州府,银两必须得花。
    沈戟刚去了一趟谢氏医馆,问文晋要银子,这会儿才回来。
    “走吧,一起去库房看看。”沈戟冲林宝初摇晃手里的钥匙。
    这是他从文晋手里逼问出来了的。
    两人一块儿到府衙的库房。
    府衙库房里的银两,取之于民,大多来自税收。
    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箱子,林宝初和沈戟才看到那铺在箱底的银两。
    数了数,不过二三百两银子。
    “这么少?”林宝初转顾四周,“没有其他箱子了吗?”
    一个十万余百姓的州县,就两三百两银子?
    他们丰耕县都欠了五千两税银。
    一个池州府难道比不上他们流放县?
    “文晋那个老狐狸,敢耍老子!”林宝初握拳咬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