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
作者:两仪殿   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最新章节     
    有了这个想法后。
    柳蝶依对第三首诗词已经没什么兴趣。
    因为叶天现在的表现,她已经完全被折服了,所以继续比试已经没有意义。
    还不如想想如何让叶天改变想法,又或者如何得到叶天的喜欢。
    让他能接纳自己。
    “这两首词你应该满意吧?第三首诗词你想好了么?要是没想好我可以等你。”叶天笑着问道。
    “哼。”
    被打乱思绪的柳蝶依心中有些不满。
    虽然已经做出决定,但现在看到叶天这么开心,她也有些郁闷。
    突然。
    她灵机一动。
    想到了一个偏门十足的诗词主题。
    叶天一定写不出来!
    如果这次叶天还能写出传世诗词的话。
    她...她就算上刀山下火海,也不能错过叶天!
    唔...好像自己现在已经有这个想法了?
    没关系。
    反正都一样!
    “这个...我想是想出来了,不过就是怕你误会,大过年的,我这个主题好像不太吉利。”柳蝶依犹豫着说道。
    她相信自己只要说出这个主题就能反败为胜。
    叶天可以提前准备别的诗词,但她这次的要求,别说叶天了,几乎没有人会提前准备。
    唯一的缺点就是容易引起误会。
    “没关系,有什么直说就好,我从来不信这些。”叶天无所谓的说道。
    闻言。
    柳蝶依接着看向旁边的沐玄音三人,道:“几位妹妹还请见谅,我绝对没有任何冒犯之意,希望你们等会儿不要生气。”
    “柳姐姐有什么尽管说就好,大家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然不会因为这个生气。”沐玄音答道。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我想让公子作一首悼亡词。”柳蝶依紧张的说道。
    生怕叶天或者沐玄音几人翻脸,毕竟大过年搞这个,她也担心自己被打...
    好在她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尽管大过年作悼亡词的确不怎么吉利,但大夏文坛数百年,也不是没有过先例。
    何况柳蝶依刚才已经再三提醒,沐玄音几人也都没有多想。
    至于叶天?
    如果他要是相信说几句话就影响运气的话?
    还不如相信自己是秦始皇!
    我!
    秦始皇!
    打钱!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直想为它的结局写一首悼亡词,碰巧今日你提起来,那就顺便完成吧!不过我要先把故事告诉你们,诗词的内容你们才好理解。”
    叶天沉默片刻后开口讲述道:
    “传闻青神县岷江之畔的中岩山风景秀丽,山水如画。
    中岩下寺丹岩赤壁下,有绿水一泓,平静如半轮明月。
    有一个叫做苏轼的年轻人,读书之余常临流观景,想入非非中不禁大叫:“好水岂能无鱼?”于是抚掌三声,立时,岩穴中群鱼翩翩游跃,皆若凌空浮翔。
    后来苏轼便对老师王方建议:“美景当有美名。”
    于是王方遍邀文人学士,在绿潭前投笔竞题,可惜诸多秀才的题名不是过雅,就是落俗。
    最后苏轼展出他的题名:唤鱼池,让王方和众人拍案叫绝!
    这时。
    王方的女儿王弗,也让丫鬟从家中送了题名来,红纸怡上,跃然而出:“唤鱼池”三字。
    看到这一幕,众人更是惊叹:“不谋而合,韵成双璧。”
    ……
    后来王方请人做媒,将王弗许配苏轼。
    那一年。
    苏轼18岁,王弗15岁。
    ……
    唤鱼联姻的佳话一时传遍当地,但实际上两人其实早就相恋。
    王弗最爱一花,名叫飞来凤。
    所以常常拉着丫鬟一起去唤鱼池附近采摘。
    每每听父亲说起少年苏轼如何聪明机智,心中颇有好感,但又不便明显流露。
    闻道苏轼常在山水间静思,读书,便悄悄隐于一旁树丛中静观,却见苏轼英气勃勃,抚掌唤鱼。
    “小姐,你最喜欢的飞来凤花开了!”丫鬟在草丛惊喜一声。
    苏轼转回头来,见一少女婷婷站立在初春的绿草丛中,轻盈飘逸。
    王弗受惊,抬起头来,双眸如星,闪烁着少女的娇态,粉脸含羞,自有一种淡墨染不出的风情...
    ……
    一日。
    苏轼与同窗为老师王方祝寿,因生性豪放而醉倒在老师家中。
    睡到半夜起来,知道同窗们都已回书院,便独自踱到翠竹掩映的后院。
    师妹王弗正临窗梳头,苏轼从怀里摸出从山上带来的一簇飞来凤,轻轻地投进窗去。
    王弗一惊,继而心跳不已,把那簇浓香阵阵的花苞贴在胸前...
    ……
    新婚后,苏轼做了一首集句词来赞美王弗的美貌。
    南乡子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
    刚嫁给苏轼时,王弗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
    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
    后苏轼为官,因其性格豪爽,不善算计,所以在与访客交往的时候。
    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
    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
    本以为两人能相敬如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可体弱多病的王弗还是未能躲过此劫,在婚后第十一年香消玉殒,从此阴阳两隔。
    后苏轼将王弗葬在离父母墓八步远的地方,并且在附近种满松树。
    王弗与苏轼相伴十一年,从青春岁月到为人父母,相识于微时,一路艰难前行,彼此互补,相得益彰。
    ……
    这时,苏轼坎坷的人生正式开始,先是与新党的政见不和,以至远离权力中心,后又因言获罪...
    王弗去世10年后,苏轼屡遭贬谪,志向难鸣,调任密州,梦中忆起王弗在时的点点滴滴,半夜醒来,披衣执笔,含泪写下了一首悼念亡妻的江城子。”
    故事讲到这里。
    叶天停下来准备将江城子写在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