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火云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     
    永乐十二年,十一月末。

    轰隆!

    似是一声惊雷,城墙的士兵愣神地看着炮弹自炮管发射而出炮弹。

    远处的海上溅起巨大的水花,以及微不可闻的求饶声。

    观海卫的左千户立刻鼓掌:“火大小姐的炮术还是一如既往的准,我看这帮家伙还敢嚣张。”

    旁边的士卒也立刻赞扬起来。

    炮台处一片吹嘘赞美声。

    而在卫所远处的海滩上,一个大约三十岁的男人身穿铠甲,坐在凳子上,周围都是将士,双眼微阖,似是在等什么。

    过了许久,旁边的后千户回报道:“火千户,他们投降了,愿意接受检查。”

    观海卫世袭千户火云微微颔首,说道:“把他们船上的东西全部卸掉,一个不留。”

    “全部?”后千户有些犹豫。

    火云道:“全部,除非是朝廷记录在册的使者的船,其他的全部卸下货物。”

    后千户深吸一口气,想到即将回国的郑和,以及陆续回来的宝船,心中暗叹:“这是要让海商一整年都做不了生意啊。”

    现在已经是永乐十二年,郑和正在第三次下西洋,大明的朝贡贸易已经成型,随着朝贡贸易的成型,大明的走私也迎来一个高峰。

    在北方,宦官威胁朝鲜使臣,以使团之名进行走私。

    在东方,武勋以使者之名,大肆进行走私贸易,赚取大量钱财。

    在南方,民间本来就存在的海商,和军队勾连,进行走私活动。

    而这一系列的走私,参与者就是大明朝堂上的勋贵、皇族、宦官……

    这才是后日文官集团反对开海,甚至把朝贡贸易停下的真实原因。

    明初的海贸确实不利于文官,但是也不利于百姓,真正吃的油满肥肠的是勋贵、皇室和宦官。

    这件事朱棣不知道吗?

    他知道。

    但是,皇帝才是这个体系的最大受益者。

    朱棣自认,朝贡贸易的大头都落入了皇帝的口袋,剩下在市舶司组织走私的宦官手里。

    宦官的钱最后不还是他朱棣的。

    至于勋贵和藩王……

    在朱棣看来,藩货掌握在自己手上,就占据了朝贡贸易的九成收益。

    至于将大明的货物卖给大明周边的小国,这些小国有多少金银,哪里买得起大明的货物?

    或许有那么几个土财主,但也一定是海贸微不足道的小部分。

    换言之,在朱元璋和朱棣的眼中,海外的稀罕物进入大明是大钱,而大明的货物卖出,那绝对只是小钱,甚至连收税的必要都没有。

    这些小小的土著国家哪里买得起那么多大明的货物?

    这就是朱悟净口中所说的“大明皇帝不懂经济”。

    总之,在这样的认知之下,朱高煦收走私商的钱,让沿岸的卫所放行,在朱棣看来不过是自己的儿子想要赚点小钱而已。

    后面朱高煦每年一百万的收入,也印证了朱棣的想法。

    若是不出意外,大明的这套走私体系还会继续运行下去,直到朱高煦被杀,朱祁镇一战葬送大明精锐,弘治帝放任文官做大,“大明对外出口”全部落入东南士族手中。

    不出意外是不可能的。

    现在就是最大的意外。

    “火千户你这是什么意思?”一個身上沾着海水,宛如落汤鸡的中年人被士兵们围着送到了火云的面前。

    火云斜睥而去,淡淡道:“是谢家的人,是叫谢恒吧。”

    谢恒深吸一口气,整理衣衫,大步上前,他也是有举人身份的,自然不惧火云。

    “你自作主张扣下谢家的船,就不怕汉王爷责难吗?”

    火云冷笑道:“你说起这个,王爷正好托我给你们带句话。”

    谢恒心中一紧,连忙回忆他们谢家最近哪里惹到了汉王府,仔细回忆一下,好像确实没有什么事啊?

    火云盯着谢恒,冷声道:“王爷要我问你们,当初说好海上赚到的钱,分给他一半,怎么你们每年拿一千万,就给王爷一百万啊?”

    闻言,谢恒的后背霎时钻出无数冷汗。

    问题更大了!

    谢恒忙道:“这是诽谤,我们浙江海商每年所赚全部献上一半,王爷不要被小人蒙蔽,他们哪里懂海上的风险,整个大明的海商每年就赚这么多,我们哪里敢少了汉王的钱……”

    火云平静地抬起手,阻止了对方狡辩。

    “这些话,还是回去对你们谢家的族长说吧。”

    谢恒此时脸色苍白。

    他感到心神不宁,现在可和永乐初年不同,永乐十二年的皇帝权威已经到达顶峰。

    郑和下西洋更是消灭了沿途所有的海盗,打通了大明与西南诸国的贸易航道,他们这些浙商根本无力对抗皇帝的权力。

    走私可以进行下去,完全靠着朱高煦公器私用。

    因为海贸形式的改变,最开始的一年,确实只赚了四百万,他们也按照约定分一半给了汉王朱高煦,朱高煦又分一半给了沿海的卫所官兵。

    可是到了永乐十二年,航路已经打通,越来越多的海商加入这场走私的狂欢。

    这群海商赚的钱已经远不止区区四五百万,却还是按照第一年的标准分汉王钱。

    现在事情暴露,以那位汉王火爆的脾气,恐怕大明今年的走私要全部停下了。

    没有汉王的保护,就算可以收买卫所的官兵,也无法躲过郑和舰队,更不要说邱福一家老小被放逐到岭南之后,邱福的一个孩子还接手了陈祖义的部分船只,光是这支舰队,就足以挡下出航的大半船只。

    这下真的要完……

    火云也不废话,看向谢恒,冷声道:“我们王爷说了,以前的事他也不计较,只要你们补交前些年的供奉银就行。”

    说着,火云对着谢恒伸出两根手指。

    谢恒怯生生地确认:“……两百万?”

    “是两千万!”

    “我们哪有这么多钱!?”

    对此,火云慵懒地说道:“这个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王爷说的很清楚,他不管你们谁给这笔钱,怎么给,只有他收到两千万,他才会放行。”

    谢恒欲言又止,想要收买眼前的千户,但是看到观海卫的其他千户像是仆从般站着,只有火云一人坐着,他就知道不可能了。

    观海卫有五个千户,在火云面前,其他四个宛如下属。

    海商交的钱,从来都是汉王拿一半,参与此事的官兵分一半,官兵不收都不行。

    这次也不会例外。

    两千万两,这些官兵也可以分一半。

    一千万两白银,这笔财富足以让大明沿海的官兵陷入疯狂。

    面前这位火云乃是靖难勋贵火真之子,帮汉王分钱的亲信,想要收买他,根本不可能。

    最终,谢恒只能咬着牙,声音从牙缝里钻出。

    “王爷这样,是觉得我们浙商好欺负吗?”

    火云笑了。

    笑声中满是不屑。

    “不要废话,要么交钱,要么和你们船一起沉入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