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可愿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     
    钱塘江边,营帐之中,三人坐在一起,中间泡着茶水,一边饮茶,一边闲谈。

    “你刚才说的‘以色列’发音类似‘一赐乐业’,不知是何意?”

    于谦不知不觉间已经坐到了朱高煦的身边,虽然还是和朱悟净保持一定距离,但却也没有之前那么抗拒。

    在于谦的心中,朱悟净已经从“不知哪里来的强抢民男的纨绔”变成了“通晓古今的读书人”。

    事实上,在古代只要读书读得多,本身就可以获得尊重。

    也就是类似于谦父亲的定位,虽然没有考科举,也只是一介白身,但是学富五车,受到当地人的敬重。

    于谦以文天祥为偶像,又是在道观读书,同时父亲也是一位隐士,自然不会单纯的以儒家学问判断一人的学识。

    换言之,于谦觉得朱悟净虽然不像是儒生,但也是有学识的人。

    听到于谦的疑问,朱悟净斜睥这个只比他大一岁的少年,露出温和的笑。

    虽然还很年轻,完全就是真·青春版于谦,不能和日后那个扶大厦于将倾的于少保相提并论,但也可以从对方眉角看出几分不俗。

    所以,朱悟净耐心地解释道:“这个以色列来自于犹大人的文字,是他们经典中的先祖,名为‘雅各’。”

    “有一个人来和雅各摔跤,直到黎明。那人见自己胜不过他,就将他的大腿窝摸了一把,雅各的大腿窝正在摔跤的时候就扭了……日头刚出来的时候,雅各经过毗努伊勒,他的大腿就瘸了。故此,以色列人不吃大腿窝的筋,直到今日,因为那人摸了雅各大腿窝的筋。”

    “那个与雅各摔跤的人,就是他们信奉神祇派下的天使。”

    “故此,雅各也有了‘与神较力者’的称号,这個称号在犹大人的语言中,就是‘以色列’。”

    “他们在中华将自己的教派翻译为‘一赐乐业教’。”

    听到朱悟净的解释,于谦眉头微皱,又问道:“我以前曾经有过一位同窗,正是一赐乐业教的后人,他们早已和中原习俗无异,只是听他说过……按照齐兄的说法,他们祖先所信奉的神似乎和天方教的是同一位神明。”

    朱悟净微微颔首,说道:“是的,景教、天方教和一赐乐业教信仰的都是同一位神明,只是对于经典以及祭祀存在巨大的分歧,类似于释教各个教派的争端,只是更加严重,几乎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于谦在心里将这件事记下,也算是补充一点知识。

    旋即,于谦又问道:“兄台所说的女娲大神的造化道理,于某还有一些疑惑,你说你们阐教在进化一说上,还有其他分歧,不知是什么?”

    朱悟净见对方似乎对此感兴趣,旋即说道:“除了天择进化论,我们阐教还有一个‘后土进化论’,该学派认为人存在知性,有着灵魂,而整个天体也有知性。”

    “天体是一个复杂精致的超级有机体‘后土’,它的大气圈、岩石圈、低温层、水圈等各个组织都在积极互动,将地球的气候和生物、地理、化学条件维持在最佳状态。”

    “换言之,自然是一个整体,所有生命相互之间和谐共处,却又相互竞争,螺旋向上,不断丰富自然界的物种。”

    这是来自詹姆斯·洛夫洛克的进化学说。

    朱悟净旋即开始了大量的说明,一直说到整个人都口干舌燥,方才喝茶润嗓子。

    于谦努力消化朱悟净的说法,对他来说,这种生物学上的知识,其实和道家、墨家、杂家的学说类似,虽然不是儒家正统学说,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也是兼听则明。

    “这生命的进化有何依据?”

    于谦又是一问。

    朱悟净又说起了化石的存在。

    “化石因何成型?”

    “按照这个说法,山海经中的异兽又是……”

    “……”

    于谦又问出许多问题,朱悟净都一一解答,若是他也不记得的知识,便如实说不知道。

    两人的对话逐渐深奥,涉及到不少医学知识,还有儒家的天人感应学说。

    朱高煦屏住呼吸,发觉自己完全听不懂两人的话,只觉得脑袋有些疼,甚至觉得昏昏欲睡,脑袋忍不住一点一点的,像是小鸡啄米。

    也不知过了多久,于谦皱着眉陷入深思。

    朱悟净也不打扰。

    “————”

    也不知过了多久,于谦抬起眼帘,深吸一口气,语声不大,却让朱高煦惊醒,甚至流出冷汗。

    只因,于谦如此问道:“兄台的说法完全可以自圆其说,甚至可以找到不少佐证,只有一点,若是进化论为真,你如何笃定我等人族是女娲大神创造,而不是其他生物进化而来?”

    听到这话,朱高煦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望向于谦。

    这个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朱悟净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于谦,你是个聪明人,对于聪明人我当然是要说实话,人类确实也是进化过来的,只是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神仙帮忙,这个我确实不知道。”

    “至于外面那些百姓,我和他们说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进化而来,他们只会觉得我妖言惑众,所以我从来不会和他们说实话,而是用鬼神之说催眠他们,让他们相信这些学问的真实性。”

    听到这话,朱高煦脸色一白,似是想到什么恐怖的事情。

    于谦微微颔首,说道:“之前我对兄台说的学问,其实不大相信,现在听你这样说,反而有些信了。”

    朱悟净赞道:“很好,你的儒皮之下,是一具刚正不阿的法骨,同时也不迂腐,我真的很看好你,和我一起消灭倭寇吧!”

    于谦却皱眉,说道:“我并未有投军的想法。”

    虽然他的偶像是文天祥,但是大明现在这个局面,显然不需要一个文天祥来为国死战,力挽狂澜,他还是更想当个有能力的官员,造福一方百姓。

    难道过个几十年,大明的国运就会被拦腰打断,像是宋朝一般陷入亡国的危机之中?

    徽钦二帝只是皇帝中的奇葩,总不会大明也出一个吧?

    不会吧,不会吧?

    朱悟净缓缓解下头上的纶巾,露出一头利落的短发。

    于谦见状,眼眸微动。

    朱悟净放下纶巾。

    “我乃是汉王世子,前日在文华殿中割发明志,誓要根除倭寇之患,不破贼寇,我耻于为皇孙!”

    “若是倭寇根除,便可以开海。”

    “这些年朝廷下西洋,朝贡贸易如火如荼,船舶司赚的盆满钵满,百姓却没有获益多少,反倒沿海的百姓为了配合郑和的舰队,而被征调为民夫,为郑和的船队提供帮助。”

    “一切皆因为太祖的规定————片板不下海。”

    “在关海的前提下,无论朝贡多么火热,无论下西洋多么庞大,都无法真的惠及沿海所有百姓……”

    朱悟净伸出手,拉起了于谦的双手,表情无比认真。

    “我想要根除倭患,为开海铺路,只有如此,才可以惠及大明沿海所有的百姓,令大明如前宋一般富庶。”

    “为此,我已经赌上了一切。”

    于谦的瞳孔倒映着少年道士的真挚的眼眸,耳边响动着对方坚定的声音。

    “世子……”于谦的声音有些沙哑:“你可知倭寇之患如跗骨之蛆,难以根除?”

    “我知道。”

    “你可知若是你失败,你就会成为大明的一个笑话,为天下人耻笑,更是要被人指着脊梁骨唾骂?”

    “我知道。”

    “伱可知道我于谦只是一个文人,只读过几卷兵书,无法帮你打败倭寇,更没有帮你完成开海的力量?”

    “我知道。”

    于谦此时已经说不出话。

    朱悟净只是追问道:“你可愿意和我一起去做这件天下人都觉得很蠢的事情?”

    “……”

    于谦被朱悟净抓住的手猛地用力,抓住了对方手,有些失控地用力。

    “世子若是不嫌弃,愿与世子荣辱与共!”

    闻言,朱悟净笑了。

    下一刻,便觉得手背有些吃痛,他不忿地斜睥朱高煦。

    这位汉王,不,是前汉王正在不断拍打朱悟净和于谦紧紧握着的手,想要将两人的手打开。

    “你们两个先把手松开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