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朱棣在布局!
作者:早餐羊奶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最新章节     
    书房。
    毛骧将一份大明地图放在朱棣面前的桌案上,同时,伸手将可折叠拉伸的沼气灯架,拉到地图左侧,让光线充足的照射在地图上。
    “少爷,这份地图,就是按照少爷吩咐,军情司秘密从朝廷那边的商人,以及咱们这边,频繁往来中原的商人口中,调查汇总出来的,朝廷在各地的驻军、坚定革新派主政的地方、顽固保守派主政的地方……”
    “我们已经分别用红蓝绿等不同颜色进行标注。”
    ……
    朱棣没有说话,仔细听毛骧介绍这份地图。
    同时,认真查看地图上,用红色标注出,革新派文官、武将驻扎的地方,革新风潮影响很深的地区。
    从颜色不难看出。
    革新势力,从疆域来判断。
    在中原的力量还十分单薄。
    除去完整革新行省福建、蒙汉示范区,其他革新之地,都是零零散散的。
    总面积加起来,都没占到大明疆域的十分之一。
    毛骧边说,边好奇看着朱棣。
    说实话,他也没搞清楚,少爷为何听闻陛下要访问燕京,从祖义省回来后。
    就马上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调查统计,形成这样一幅中原势力分布图。
    看着朱棣的手指,沿着明黄色藩王疆域、白色中立派势力、红色革新派势力游走。
    介绍的声音渐渐息落。
    书房安静了很久,朱棣才抬头,手指轻轻敲击地图,看着毛骧,“这份地图列为军情司最高机密,一旦我们和朝廷签订大十字铁路计划后,你就从咱们的基建工程队中,挑选最信得过的人,让他们在满足轨道建设的地理条件情况下,大十字铁路的线路设计,要尽可能覆盖我们家老二、老三、老五、老十三……”
    “以及革新势力最强势的区域,实在没办法,也要尽可能选择经过中立派比较强势的区域……”
    ……
    咯噔!
    王爷在准备什么?
    毛骧心中咯噔一下。
    晋王、秦王、周王……
    这些被王爷提及的藩王,要么和王爷一母同胞,都是皇后娘娘的嫡亲子嗣。
    如代王朱桂,虽然和王爷不是一母同胞,可却是王爷的连襟!
    代王妃,可是妙音小姐!
    若是按照王爷的意思。
    分明,王爷设计的大十字铁路计划,政治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王爷这是要做什么?
    为将来,和太子开战提前做准备?
    太子这次来,始终端着。始终有所保留,有所抵触,他随同在旁,也感受到了。
    这就意味着,将来,太子和王爷之间,未必能和睦共处。
    朱棣并不知毛骧想什么。
    继续说道:“告诉咱们的工程团队,无论他们以借口,一旦大十字铁路计划敲定以后,一定要想出合理的理由,让朝廷接受我们设计的铁路路线。”
    “另外,建设速度也要尽可能快,并且,最好是多段施工,多段施工中,一定要优先确保,福建段、蒙汉示范区段率先开工,并且建设速度更快,争取,用三五年时间,先建成大十字铁路,纵贯南北的路线,保证,福建、蒙汉示范区在三五年之内,和金陵用铁路线联通起来。”
    朱棣停下来,眼睛紧盯着毛骧。
    毛骧嘴唇动动,很想问朱棣,如此安排,到底在准备什么?担心什么?
    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既然少爷没和他说。
    就是不说的理由。
    他只要执行就行了。
    随即郑重点头,“少爷,我知道了,我马上安排。”
    朱棣点点头,毛骧转身离开。
    目视毛骧离开的背影。
    朱棣收回视线,再度落在地图上。
    看了好一会儿。
    把地图合上,首先放入书案下的抽屉里,身子微微后仰,揉了揉眼睛,脸上浮现浓浓倦色,闭上眼睛养神。
    沙沙沙……
    脚步声响起。
    朱棣也没睁眼。
    直到,淡淡的酒香窜入鼻孔,朱老二的声音响起,“既然这么累,就停下来休息休息,你现在的成就,咱们这些兄弟,拍马都赶不上了。”
    朱棣缓缓睁开眼睛。
    就见朱樉拉着一把椅子,坐在对面。
    把手中的酒瓶,放到朱棣面前,变戏法般,从袖中拿出两个精致杯子,“来尝尝蒙汉示范区的烧刀子,这可是,蒙汉示范区百姓,听说我们要出访燕京,托张玉专门给你送来的……”
    朱棣看着朱老二,不由被气笑了。
    闻着浓郁酒香,端起精致小杯,笑骂道:“伱还好意思说?送我的,怎么在你手里?”
    这酒,他已经收到了一批。
    不过,蓝玉当时就声明了。
    这酒在途径北平时,被朱老二截留了一批。
    这酒和朱老二平时喝的,肯定没法比。
    可架不住,朱老二是个热狗屎,都想要分一杯羹,抢一口的性格。
    朱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得意笑着,仰头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吧砸着嘴,洋洋得意道:“占便宜的酒,喝着才心里美滋滋。”
    朱棣无奈摇头。
    也把杯中酒一饮而尽。
    兄弟二人,干喝了好几杯后,朱棣笑骂:“说吧,这大晚上的跑到我这里来,有什么事赶快说,说完,我要回去休息了。”
    “瞧瞧你那个没出息的样子!你和妙云小妹都成婚多少年了……”
    朱樉打趣一句。
    见朱棣瞪眼,笑着改口,同时,脸色变得郑重,“老四,父皇这次来,可是打算和你签订大十字铁路计划的,这铁路如何建设、如何设计,路线经过哪里,恐怕都是你们燕华的工程队来设计决定,咱两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这种好事,你得想着二哥吧?”
    ……
    朱棣哪里还不清楚。
    朱老二想让铁路线路,经过北平。
    朱棣脸上保持笑容,心中却有些凝重。
    金蒙线要经过北平,这是刚才,他和毛骧商量时,就决定的。
    但二哥主动提出来。
    他就不得不多想一些了。
    拿过酒瓶,一边到酒,一边笑问:“一条铁路线罢了,未来,朝廷肯定还要建设更多的铁路,即便这次没有经过,依着北平的重要性,将来肯定也会经过……”
    “那可不行!”朱樉顿时急了,夺过朱棣手中的酒瓶,自己倒酒同时,说道:“我是咱们老朱家的老二吧?要是这次大十字铁路线,没有经过我的封地,那我多没面子!”
    “而且,这也关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北平在朝廷版图中的经济、军事、政治地位!”
    朱棣端着酒杯,看着朱樉,直接询问:“二哥,这个想法,是姚广孝最先向你提出来的,对吧?”
    他相信,二哥这些年的确已经放弃了争储之心。
    毕竟,谁都看得明白。
    别看大哥和他燕华之间的针锋相对落入下风。
    可大哥展现出的能力。
    以及战略定力。
    精英层的拥护支持。
    绝非二哥他们可以挑战的。
    二哥若是真有争储夺嫡之心。
    就不会把早已学有所成的尚炳,一直留在燕京了,至少,应该让尚炳回中原,接触,拓展人脉了。
    但他怀疑,姚广孝并没有完全死心。
    金蒙线通过北平。
    在军事上,一旦北平对金陵发起进攻,就可以乘坐火车,一路疾驰南下。
    如果历史上的靖难之役,有这样一条金蒙线。
    靖难的过程,可能会更加迅猛一些。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
    “二哥,你可要考虑好,金蒙线一旦经过北平,将来中枢想对你做点什么,那速度就会迅如惊雷。”
    朱樉瞪了眼朱棣,摆手道:“我就不信,我老老实实的,大哥能把我怎么样,是,这个提议,的确是姚广孝最先向我提出来的,我也知道,姚广孝这些年,其实并没有完全死心,不过,你放心,二哥早没这个心思了。”
    “二哥现在就想把手中的两个镇紧紧攥住,训练成一支精兵,多搞点钱,等尚炳真正能独挡一面时,你这个四叔帮衬一下,让尚炳走出大明,去开疆拓土,自己打一片疆土,免得将来,咱们这一代不在了,和中枢发生龌龊。”
    “我现在是不指望大哥了,只能我自己想办法。”
    ……
    朱棣认真倾听,同时分析判断。
    最终,认定朱樉说的都是心里话。
    等朱樉说完,询问:“二哥,你就没和大哥说说,你也想走出去,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
    嗤!
    朱樉嗤然冷笑,“说什么?你看看,他现在怎么对你,这话我说了,他会支持?恐怕,他身边那些狗东西会立马跳出来,说什么,出了你老四一个就已经足够了,千万不能再培养心腹大患了!”
    “我现在和大哥说这些话,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朱棣默然。
    二哥所说的情况,还真有可能发生。
    没有离开大明,二哥他们即便是藩王,那也是如来佛手里的孙猴子。
    可出走大明。
    不说发展比肩,或者超过燕华。
    至少自成一系,不在受中枢节制,肯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大哥防备燕华的同时。
    肯定不会让二哥他们变成不受节制的势力。
    毕竟,大哥也会担心,到时候,二哥他们会与他联手芸芸。
    这就是传统帝王思想的弊端。
    朱棣回神,看向朱樉,笑着点头:“行,到时候,肯定让金蒙线经过北平!”
    朱樉顿时笑了。
    虽然,早知道,以北平的地理位置,大十字铁路,南北纵线,经过北平的几率很大。
    可得到老四亲口承诺,那就是板上钉钉。
    ……
    兄弟二人,将一斤分量的一瓶烧刀子喝光后。
    朱樉拎着空酒瓶离开。
    朱棣再次拿出毛骧送来的那份大明全图。
    仔细盯着上面的颜色区块分部,细细打量。
    ……
    翌日。
    早膳后。
    众人簇拥着朱元璋、马秀英出发。
    朱樉‘厚颜无耻’抢了小祈婳搀扶马秀英的位置,不理会祈婳气呼呼挥拳头的动作,搀扶着马秀英,笑问:“老四,今天要带我们先参观什么?”
    “四哥,先去看你们制造火车机车的工厂吧。”
    “四哥,我想看你们那种,年产量十万吨级的大型炼钢转炉!”
    “四哥,看蒸汽机制造工厂吧。”
    ……
    朱樉带头,其他兄弟,纷纷迫不及待开口。
    朱元璋扭头瞪了眼诸皇子,“你四哥怎么安排,你们就怎么看,有没有点规矩!”
    朱樉、朱棡还好。
    其他兄弟则如老鼠见了猫,纷纷缩脖子。
    朱棣打开车门,一边请朱元璋上车,一边笑道:“今天咱们先去炼钢厂,然后再去火车机车制造工厂……”
    ……
    “这些大型重工业参观结束后,你们想看什么,大家自由活动,随意参观。”
    “四哥万岁!”老十三突然高兴大喊一声。
    朱棣脸色变了变。
    欢快的气氛,瞬间有些僵硬。
    朱棣下意识看向朱标,朱标正在蹬车,他并未看到大哥的神色。
    “不走了?”朱元璋见朱棣有些拘谨,坐在马车内,没好气催促。
    朱棣只能硬着头皮上马车,在徐妙云身边坐下。
    朱元璋瞥了眼,没好气道:“咱都没说什么,你管其他人脸色干什么!”
    朱棣苦笑。
    心里把老十三骂了个狗血淋头。
    孩子都两个了。
    还这么不稳重!
    朱桂的马车内。
    朱桂抱着小闺女,看着和长子坐在对面的徐妙音,小声询问:“媳妇儿,我刚才是不是说秃噜,说错话了?”
    徐妙音扶额。
    无奈瞪了眼朱桂,“接下来,你少说话多听多看就行了,别给姐夫和阿姐惹事了。”
    “不了,不了,接下来,我的嘴巴就缝起来。”朱桂说着,低头看着小闺女,又话痨般小声嘀咕:“大哥也真是的,这些年,变得我都感觉有些不认识了……”
    徐妙音无奈翻眼。
    大哥变了吗?
    变了!
    其实,这十几年,大家都变了。
    想想当初,再看现在,总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就连姐夫,不也变了吗。
    土桥村时的姐夫,可没有现在那股,即便极力收敛,都宛若父皇,那种不怒自威的威势。
    姐夫如今统领一个国家。
    在国与国之争中,纵横捭阖。
    心中到底藏着多少事情。
    恐怕,除了阿姐,没人知道。
    当然,有一点,她能感觉得到,那就是,姐夫对待亲人的态度没有变过。
    ……
    马车驶过世纪大桥。
    在烟囱林立的工业区穿梭。
    很快,来到占地面积极大的燕京第三炼钢厂。
    “增寿!膺绪!”
    朱桂的声音,打断了徐妙音思绪。
    徐妙音看去,就见两个弟弟,穿着笔挺的燕华陆军军服,头戴大檐帽,站在炼钢厂门口。
    来了第一天早膳时。
    两个弟弟参加了。
    不过,昨天一天,又回军营了。
    几乎没怎么说话。
    徐妙音忙开门下车。
    徐增寿、徐膺绪和徐妙音简单说了几句,看到朱元璋、马秀英推开车门下车,忙快步走过去,并肩而站,抬手敬礼:“陛下、娘娘!”
    朱元璋打量着,面前两个肩扛中校军衔,一身陆军军装衬托下,威风凛凛的子侄晚辈。
    大檐帽下的面孔,军人的铁血展露无疑。
    抬手,拍了拍二人肩膀,笑道:“不错,以前你们和耿瑄,可都是金陵城的鬼见愁,原来,咱还担心你们将来变成二世祖,现在看来,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这两小子的情况,他一直都有关注。
    晋升中校,那是实打实在战场立功升迁的。
    可没有老四这个姐夫的裙带关系。
    相反,因为有妙云这个当王妃的姐姐,这两小子在军中的升迁,一直被妙云压着。
    再加上,燕华陆军的竞争的确十分激烈。
    若是搁在朝廷。
    就凭这两小子的能力,以及家世。
    恐怕至少肩头扛一颗金豆子了!
    昔日两个招猫逗狗的小子,如今都成长成才。
    并且已经成家立业了。
    两小子成家立业十分低调。
    分别娶了蒋进忠、柳升的侄女。
    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棣,“这是你安排的吧?”
    朱棣含笑点头。
    朱元璋吩咐徐增寿二人去和徐达说话,抬头,看着炼钢厂大门上,铸铁而成的大字,“已经建设起三座炼钢厂了?”
    朱标为首,众人全都看向朱棣。
    “嗯。”朱棣轻嗯一声,介绍道:“今天带父皇看的第三炼钢厂,和第一、第二炼钢厂略有不同,倒不是技术不同,主要是这座炼钢厂,并不是单纯的官办雇工身股制工厂。”
    “当初建设需求很大,但受制于财政压力,所以,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了私人资本,这座炼钢厂,是一座,官方、商人、工人共同持股的工厂,根据我们和入股工商业主协商,我们把这座工厂的管理权,交给了工人,我们燕华官方和入股的工商业主,主要负责监督,我们就是想看看,我们燕华的工人团体,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有没有能力管理好一座工厂。”
    “在我们的设想中,如果工人能承担起这个重任,未来,更多的三方持股工厂,我们都会交给工人团体进行管理营运,官方和私人资本方,只进行监督。”
    ……
    朱元璋边听,边往里走,询问:“那么,工人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吗?”
    他已经听明白了。
    老四在重工业中,引入私人资本。
    本质上,就是利用私人资本,弥补财政不足以支撑建设所需这个难题。
    而工人负责管理。
    则是一种,第三方管理模式。
    充分保证了,两个利益最大相关方,彼此间,无法侵占对方利益。
    这其中,工人能否承担起这个重任,就成了关键。
    炼钢厂如此。
    那么,耗资巨大,却盈利能力也不俗的铁路呢?
    是不是也可以用这个法子。
    在经济方面的探索,老四燕华,早已把大明远远甩在身后了。
    他可以百分之百肯定。
    老四在炼钢厂项目上的三方合作事宜,一定是为铁路大建设做准备。
    同时,这个混球,也在暗示,朝廷的大十字铁路计划,即便朝廷国库无法负担,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
    比如,在燕华资本、朝廷资本之外,引入其他第三方资本力量。
    保守派对建设铁路的态度,他还不清楚。
    但他相信,革新派商人,一定支持,并且愿意入股!
    此时,人群后面的毛骧,也悄悄看向朱棣,同样想到了中原的革新派商人!
    他敏锐意识到,今天少爷故意带陛下来这座三方持股的炼钢厂,是有目的的。
    和昨夜的安排,有着密切关联性。
    “反应还不错……”
    嘶!
    朱棣的话音刚响起,倒吸气的声音,突然从身后,接连不断响起。
    朱元璋下意识抬头。
    看着面前的景象,顿时愣怔……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