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老将震惊,欲换大礼
作者:读史明智   北宋:我成了赵佶最新章节     
    赵吉的话,令郭成和岳飞等武进士们非常感动。
    老将郭成心中暖乎乎的。赵官家竟以天子至尊的身份,来陪老朽这一个边关老将视察试射场,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赵吉对有资格入将领学院学习的岳飞等三十多名武进士们,说道:
    “朕给尔等武科举进士,十日期限,在将领学院和试射场学习。到时,朕会择优选拔出数名优秀者,跟随郭成老将军夫大宋西北边关,担任偏将,从军历练。”
    岳飞、吴玠等三十余名武进士听到赵官家之言,心中欣喜不已。
    现在,他们虽然得中武进士,也被赵官家封了官衔,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授予领兵的实权。
    赵官家以十日为期,想要从将领学院里的武进士中挑选表现优秀的数人,那么,谁能够脱颖而出,被选上跟随名将郭成赴西北建功立业,那将是莫大的荣耀。这也是赵官家给他们架上了一条可以快速平步青云的天梯。
    更何况,像岳飞,吴玠等三十多名武进士,大都是多年以来一边习武,一边苦读兵书民战策,谁还没有为国征战、领兵杀敌、沙场建功、封狼居胥的雄心壮志呢?
    岳飞、吴玠等三十多名武进士,纷纷向赵官家叩首谢恩道:
    “臣等定当努力,不负官家厚望。“
    ”吾要勤学苦练,力争脱颖而出……“
    ”吾亦勤学苦练,争取能够随郭成老将军共赴西北沙场,为大宋建功立业,以报官家浩荡皇恩!”
    “……………”
    赵吉,笑呵呵地说道:
    “众爱卿免礼平身。
    朕见尔等皆有建立沙场、报国之志,朕心甚慰。
    众爱卿随朕一同进入试谢场吧!”
    老将郭成,岳飞等人,跟随在赵官家的身后,一起步入了试射场内的观战高台上。
    早已在试射场内恭候的火器制造史陈规,带领暂时没有资格进入将领学院学习被留在试射场内习练的近六百名武科举进士们,早已列好了方阵,一齐跪拜,向赵官家见礼,高呼道:
    “臣等恭迎圣上莅临试射场,吾皇万岁万万岁。”
    赵吉一挥袍袖,高声道:
    “众爱卿免礼平身。
    今日,朕邀请曾指挥平夏城大捷的郭成老将军,来到此地,视察尔等在试射场中练习使用火药武器进展如何。”
    站在赵吉身后的老将郭成看到赵官家这样抬举自己,他立即微笑着拱手,向下方列队整齐的近六百名武进士,抱拳拱手,算是打了一下招呼。
    没有资格进入将领学院,被留在试射场中习练的这近六百名武进士,还是第一次见到久闻大名的郭成老将军。
    他们也纷纷向郭成拱手施礼,以示敬佩之意。
    此时赵吉的身后,跟随着的是老将郭成,以及岳飞等被选拔进将领学院的三十多名武科举一甲和二甲的优秀武进士;
    在赵吉所站的点将台下面,前列队恭候的是只在试射场习练的近六百名武进士,他们都是有选上进入将领学院的武科举部分二甲武进士和三甲全部武进士。
    作为穿越者的赵吉,善于给所有人进步的机会。
    他扶着点将台的围栏,对台下的武进士们高声道:
    “卿等虽暂时未入选将领学院,但尔等亦是有出人头地机会的。”
    “朕在此告之卿等,西北即将有战事。尔等在火器试射场内表现优秀者,朕会从中挑选百人以上赐任军中小校,随郭成老将军共赴西北沙场,为国征战,建功立业!”
    站在试射场内的近六百名武进士立即看到了进升的希望,他们立即拜谢道:
    “微臣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随后,赵吉带领郭成等人走下观战高台,他对火器制造史陈规,吩咐道:
    “开始火器试射练习吧,以让郭老将军检阅。”
    陈规遵旨……
    老将军郭成早就看到了这火器制造坊的一侧,横排摆放着十门大炮。
    不过,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像大炮,更不知道其威力如何。
    郭成从军四十余年,见识非凡,可是他怎么想也不知道官家所谓的这些火炮,那些粗大的炮管,以及笨重的炮身,这怎么能像抛石机那样抛出石头攻击敌人呢?
    其实,郭成自从方才步入火器制造坊外的这个试射场,他心中就疑惑不已。
    只因为,有大宋天子赵官家在面前,回京不久的老将郭成,怎么敢像个好奇的宝宝那样随便发问呢?
    老成持重的郭成,心中无比好奇,但他表面镇定自若。
    他自知今日随赵官家视察这试射场,早晚也会见识到赵官家提出的一系列火器的威力如何,到时这些火器到底是不是没有用的‘奇技`淫`巧’,一见发射,便知分晓了。
    ……………
    陈规传官家口谕,武进士们分列十队,跑步来到各自练习试谢开炮的红衣大炮后方。
    当然,每门红衣大炮前,都一名经验相对丰富的火器制造坊的试射员担任主炮手,每队近六十人的武进士,现在还只能做些辅助开炮的工作。
    陈规看到开炮前的准备已经就绪,再次向赵官家请示。
    赵吉微微一笑,对身边已经流露出无比好奇眼色的老将郭成,说道:
    “郭老爱卿,一会儿开炮,威力巨大,声响轰隆,捂好耳朵,莫要被吓到。”
    郭成立即拱手抱拳,谢恩道:
    “微臣遵旨,谢官家厚爱。”
    郭成好奇归好奇,但是他怎么也不会相信赵官家所言的开炮而已,在他的想象之中,那不就是应该类似于用抛石机抛发射燃烧的火球那样吗?
    那还能有怎么样的威力巨大、声响轰隆呢?
    对于老夫这样在西北抗击西夏四十余载,杀死过不知道多少党项兵马的人来说,观看一场火炮的发射,还用捂耳朵吗?
    不真的能像赵官家所担心的那样吓到老夫不成?
    老将郭成的心中虽然如此想的,
    但是,他在实际行动上,他还是乖乖地按照赵官家的吩咐去做了。
    只因,郭成深知,皇命不敢违抗啊!
    大宋皇帝给老夫脸,老夫若不要脸,后果极其严重!
    郭成也学着赵官家的样子,双手分别捂在了自己的耳朵上。
    火器制造史陈规看到赵官家和老将郭成都准备好了,他对十门传令官传达赵官家口谕道:
    “奉官家口谕,开炮!”
    “下官得令!”传令官立即挥动手中红色的小旗,一边以旗语传令,一边高声大喊道:
    “奉官家口谕,开炮!”
    ………………
    “遵令!”十门火炮后面的主炮手,带领着各自的武进士学员们,齐声高喊得令。
    此时,每门火炮旁的填弹手,早已给火炮填发了弹……
    每门火炮后面的主炮手教头,俯身站在炮尾后,他的下颌贴在炮尾上部的炮管,他的目光通过火炮的照门和准星,瞄向炮击的目标——试射场前方五百余步的用厚实而巨大石头砌成的‘城墙’。
    通过瞄准后,命令炮手调整炮口所需角度……
    分立在火炮左右两侧的两名武进士炮手学员,各握住那炮身重心处两侧的圆柱型炮耳,听着主炮手教头的命令,快速而熟练地调整着射角……
    一切准备就绪,主炮手教头手举起了红色小旗,一边打着旗语,一边下令高喊道:
    “点火开炮!”
    岳飞、吴玠、吴璘、杨再兴、牛皋、王贵、张宪等十名武进士学员,他左手握着火把,右手握着木柄长铁钎,早就放在火把的火焰上烧了好一会儿了。
    此时,那根铁钎,前端被火把的火焰烧得通红。
    岳飞等负责点火的武进士学员,得到点炮的命令后,他立即将烧得通红的铁钎,插入红衣大炮后部的火门里。
    由于大量的火药装进了每一门红衣大炮的炮筒内,又塞进实心大铁球炮弹;
    负责点火的岳飞学员把烧红的铁钎插进了火门那个圆孔后,便可以把大炮的火门给密封住,而烧红的铁钎前端又快速地引燃了炮筒里面的火药,瞬间就产生了威力巨大的爆炸。
    “轰”!
    “轰”!
    “轰”!
    ………………
    “啊?!”站在赵官家身后的老将郭成不由自主地发出震惊尖叫之声。
    他即便在此之前,听从赵官家的谕旨,捂住了自己的双耳,但是这十门大炮几乎是同时开炮的巨声,犹如就在近前打的一个晴天霹雳一般。
    这吓得心理预期判断错误的郭成,浑身颤抖不已,冷汗直流。
    老将郭成能感觉到,由于十门大炮一起开火,带来的巨大震动声,致使他双脚站立的地面,颤动不已。
    与此同时,郭成看到,十门大炮开火的瞬间,伴随着火光和浓烟冒同时从炮冒出的同时,还有一枚被炮膛内爆炸高温烧得红彤彤的大铁球,以极快的速度飞射向空中。
    大铁球炮弹在半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砸在了前方五百多步远的目标‘城墙’上。
    “轰隆”!
    “轰隆”!
    …………………
    十门火炮几乎是同时发射出的炮弹,把前方五百步远那面高大而厚实的石头‘城墙’,轰得乱石横飞……
    烟尘散尽后,映入老将郭成眼帘的是,原先前方那么高大的‘城墙’,眨眼之间,已经分崩瓦解、满地乱石碎砂……
    郭成呆立在原地,瞠目结舌,脑袋被震得嗡嗡作响。
    赵吉微笑问道:“郭老将军,观此火炮威力如何?”
    郭成慌忙回奏道:“此炮威力巨大,令微臣震惊不已。微臣抖胆,敢问此炮是哪位天纵奇才之人设计出来的?”
    赵吉笑而不语。
    陪同在赵吉身边的火器制造使陈规,对老将郭成说道:
    “此种火炮,乃赵官家发明设计,交于吾等火器制造坊批量生产制造。
    官家为此炮,赐名为‘红衣大炮’。
    此炮,可填装二十斤左右弹药和一个大弹丸。
    原本那弹丸,是实心铁球弹。
    经赵官家御赐改良方案之后,现如今这红衣大炮不仅可发射实心弹,亦可发射开花弹和爆炸弹……”
    经过陈规的讲解后,老将郭成对赵官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叩拜道:
    “赵官家发明设计出这种威力巨大的火炮,真乃大宋之福,若能用于对敌作战,定能重创敌军,我宋军胜券必能在握!
    微臣有一请求,不知道当讲否?”
    赵吉微微一笑道:“郭爱卿请讲。”
    郭成跪拜,恳求道:“官家曾言,等微臣离京之时,送给微臣大礼。如今,微臣恳请赵官家将那份大礼,改为赠给微臣几门火炮带到西北边送,以对付西夏党项人大军,不知可否?”
    ……………………